|
浅说“古楚语”黄梅话
黄梅文史哲
前言:黄梅话,据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的结论属于“古楚语”,本文就谈谈黄梅话的“古”与“楚”。为了使后文说明方便,先把黄梅话六个声调用黄梅语音确定调类:如ma,阴平调221(“5度标调法”调值,下同),妈;阳平调51,麻;上声调33,马;阴去调35,嬷(李英话称呼奶奶);阳去调55,骂;入声调1,抹。后文声韵调全同的,用同音字注音,如“媱(音摇)”;声韵同,调不同的,用汉语拼音字母和同音字注音后,用以上例字标调。如“耜(音晒sai,马调)地”,耕地。
一、说到“古楚语”,首先要了解,这个“楚”不是明朝时专指湖广(今湖南、湖北)的“楚”,而是春秋、战国时大疆域的“楚”。《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王氏求计》中,王玉恒唱:“表家乡住之在三楚之地。”为什么称“三楚”?这是因为东周的楚国,全盛时期地盘太大,秦、汉形成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后,为表述得比较具体,就把它分为“南楚”(以古江陵为中心的今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及两广连毗部分)、“东楚”(古吴国,今江苏、安徽之长江以南地区)、“西楚”(古彭城,今苏、皖北,河南中部及陕西、山东的毗连部分),这就是“三楚”。其范围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到南岭,涉及如今的10多个省(直辖市),是当时版图最大的诸侯国,没有“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