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老奶奶卖鞋垫
一双小孩的鞋垫,2块钱
摆摊叫卖的是一个身形佝偻近乎80岁的老奶奶
我问她,
可不可以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扫码?
奶奶摇摇头:
妹啊,我不懂,你有现金吗?
因为没有带现金,只好去隔壁的摊贩
兑换现金付给奶奶
人脸识别,智能化服务……
不会在网上购票,
只好去火车站的窗口现场排队;
没用过打车软件,
急着出门时根本拦不到车;
对手机支付无所适从,
不得不面临难以找零的尴尬……
面对如今的快捷方式确实会让老人无所适从,
他们忙碌在外,摆摊谋生,但不会用收款码;
为了赚钱,只能求助子女。
在黄冈摆地摊卖菜的,大多数都是老人,
他们自己种的菜摆个小摊出来卖,
自食其力赚点小钱。
与他们交谈中,
得知现在付现金的少,二维码付款的多。
问及阿姨生意怎么样?
“生意还行,就是不知道,钱去哪儿了,
你们扫码,这个钱去哪里了啊?”
老人家摊位上的二维码放在很醒目的位置,
那一瞬间真是…
从一种莫名的忧虑跌落进另一种切实的难过了。
再加上无处不在的防疫健康码、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健康申明填报……疫情仿佛一柄凸透镜,
不仅将这些窘境无限放大,
也让“无健康码遭遇拒载”、
“不扫码不能进站乘车”等遭遇成为焦点,
寸步难行的背后是一颗颗被灼痛的心。
无独有偶…
每次去医院都能见到不会手机扫码的中老年人,
不懂预约挂号,不懂健康码,不懂健康码会过期…
今天遇到一个老人,手机是老人机,
医院外面不扫码不让他进去,
他一遍遍询问,急的快哭了。
(某网友给妈妈手绘健康图)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
正在被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抛弃,
成为数字难民。
想起在医院看见不会扫码的老人,
想起菜摊不知道二维码付款是什么意思的老人
那种局促不安看着真的让人难受…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
为了适应这个社会,
为了和孩子拉进距离,
很多老人已经在努力学习,拼命去适应。
科技时代,人人都在享受扫码无现金的便利。
我们却似乎忘了那个教我们如何使用现金的他们。
每个时代有它的特点,
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
数字化时代,作为年轻的我们
请别忘了身边
还有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
希望在主流社会便利的同时,
也不要忘了这些跟不上时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