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690|回复: 0

神农架茶文化专题(11)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83

主题

1437

帖子

1937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9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7-13 08:1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农架茶文化专题(11)
           神茶文

神农架茶文化博物馆里有一组以“茶”代“酒”的蜡像,栩栩如生,走到那里,解说员会有特殊解释。
查阅资料,以茶代酒,由来已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自《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则以为罪。”
这段记载在陆羽《茶经·七之事》中亦有提及。这便是目前“以茶代酒”最早的文字记载。
韦曜是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后因与孙皓生隙,为孙皓所害。他著有《吴书》(合著)、《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其有“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之评,而《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
孙皓则为三国时吴国(222-280年)的第四代国君,也是最后一代国君,嗜好饮酒。每次设宴,必是一整天,规定每人必须喝完七升酒,众人都尽兴大醉方休。而韦曜可谓孙皓的宠臣,孙皓对其饮酒则“常为裁减”、或者悄悄的“赐茶荈以当酒”。如今,我们在这段文字中也可推知,在三国时至少上层社会已有饮茶之风,而“以茶代酒”在那时已经出现了。
在三国和两晋时,饮茶之风日盛,茶从士族逐步发展到平民阶层待客之物。三国时魏朝,已经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如三国魏朝(公元220-263年)魏明帝的张揖在《广雅》中对采摘鲜叶压饼的制茶方式,和煮饮方法做了记述“荆巴间采荼作饼,饮醒酒,令人不眠”。三国时期,大批北方人南渡,避乱江东,也加速了江南茶叶的开发,三国时孙权的吴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自然成为茶业传播的主要区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也逐渐传播开来。以茶代酒的典故就是证据之一。
神农架茶祖博物馆的以“茶”代“酒”,另有深意。在神农架大山里,之前是刀耕火种,都是“望天收”,靠大自然的赐予,粮食生产力低下,山里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半原始人生活,基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去煮酒,但是有山外客人或亲戚朋友到家,无酒不成礼仪,山里唯一多的就是大量的茶树,茶叶很多,就在吃饭的时候,把泡好的茶水当做酒饮,也是一种享受,推杯换盏,茶杯交错,这就延续至今,成为一种茶文化,所以在茶祖博物馆,写的是以“茶”代“酒”,都打了双引号。
IMG_20210702_104019.jpg
神农架茶博物馆以“茶”代“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