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60
IP属地:重庆市
|
“以道莅天下”,而民自化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中华道德文化就是一部“修之身”的文化,修身修真是真实承传中华道德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孔学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族的大智慧的学说全部都源自于“修之身”的实践,没有“修之身”也就没有大智慧。
真正地把《德道经》和《大学》里面的这种修身的思想,从上至下,人人都去用来制约心身,那么整个国家,不也就能够像《德道经》里所说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了”吗?大家都在修养道德,用德性来制约自己,不会产生奢望。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来发展生产,早出晚归去进行工作,不就安全了吗?!所以这个治国的关键,是前面的修身这个基础。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用五德来规范自己的心和身,如果人人、全国的上下、整个民族的上下,都用这个五德来修养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内在五德的能量,那么这个国也就大治,真正地是能够出现一种太平的盛世!这个“平”就是指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水平,达到了一种“太”的境界嘛。“太”,就是道,就是德嘛。所以你看看西方,到现在也不能说他是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在监狱里还是满的,社会还有矛盾,矛盾还是很多。但是在我们的历史上,就曾经创造过真正的太平,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平都到达了一个相应的高度以后,监狱里面没人了,当官没事可干,没案可办,那才是真正的太平啦!所以这个治国,它充分地体现着一个民族修养道德的集约效应,群体效应,民族效应。当然基础上还是要回到修身,用五德来修身。如果人人都以五德修身,把握这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么也就“治大国若烹小鲜。”
平天下。这个“平”字,在古代的意思是由一个“于”字, 和“八”字共同组成。这个“于”字,是指炁流的运行,在运行过程当中受到了阻碍,但是它能够越过障碍的意思。“八”字,是炁流自动分开的意思。“平”,就是指炁自然地散聚遇到障碍时,它能够自如地越过这个障碍的意思。就像这天和地之间,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这一炁流行于天地之间,遇到了阻碍它又能够自行地跨越这个障碍。这个地炁上升的时候,穿过了这一横的障碍。再形象地在用一个“八字”,来表述炁机的自动分开,平分左右。这也就是说,这个炁在自然地聚散越过这个障碍,那么也就使事物的变化自然、平和、舒顺,利于管理。所以国家管理者本身能够处于德治其身状态的时候,他内环境的气机非常平和,同时又能在这个德治自己的同时,用德来治管理天下的时候,就能够使天下太平而舒顺,容易管理。因为道德这个五德能量它以一种炁的形态出现,滋养众生,扶生众生,帮助众生。她可以超越任何物体的障碍,而深入民心和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领域之中。尝试着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应用五德之光炁,就能达到这个平的作用、深入人心的作用,使天下太平舒顺,易于管理。所以说:“道莅天下,民心自化;德化众生,天下太平。”只要运用好这个德治天下,也就必然会出现“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样的轻松、平顺、自然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平天下的“平”,就是要用好道所化生的德,用好五德之能量,用这个德自然地布施于众生。如果人人都能如此,自然是天下大同!这个德能够平化天下,达到长治久安;民心归德,盛世太平也就自然出现;这,就是上乘的学问和教育理论培养人才应当实现的最终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这三纲要把握住,再把这八条目真实不虚地实践,就能将我们古代的道德文化,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一起,推动整个民族的复兴,从而迎来我们新时代的太平天下。
配图:玉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