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最“土”的一首诗,藏着最高级的人生哲学,温暖世人900年。《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可以看作是苏轼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政治挫折。苏轼被关在狱中103天,险些殒命,当时,他连绝命书都寫好了,自己死后葬在哪里都安排了。萬幸的是,在許多人的營救之下,蘇軾得到保住性命,被贬為黃州團練副使。黃州在今天湖北黄冈,團練副使官職低微,還要受到監視。來到黃州,蘇軾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問題。還好,友人給他申請了一塊地,于是,他帶著家人仆從,親自耕種,開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
蘇軾給這塊地取名東坡。從此,蘇軾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蘇東坡。有人說,苦難是人格的试金石。在黃州,精神備受打擊,生活極度窘迫,可是,蘇東坡,總能找到人生豁达的出口。蘇軾是一個吃货,可他也面臨著許多人的困境,沒有錢,還想吃好的。怎么辦?蘇軾說:自己做。黃州豬肉便宜,可是,黃州人不大會做,于是,蘇軾研究了一套做豬肉的方法,成為后世流傳的“東坡肉”。《豬肉頌》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最“土”的一首詩,沒有精致的語言,美麗的意象,只是用最平常的話敘述了做豬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卻藏著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