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顾绍骅

[文坛笔会] 顾绍骅编辑 中国画知识普及版(不断添加) 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0-25 0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因先世在吴兴做官,迁徙归安(今浙江湖州)。父唐清,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县令。唐棣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为赵孟頫、马煦赏识,弱冠时便拜赵孟頫为师,常出入赵府,交往益深,不久马煦升为刑部尚书,遂携唐棣至京,延祐初进荐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嘉熙殿画屏风“挥洒立就,天子称赏”,待诏集贤院,因而有机会遍览历代书法名画。此时赵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读学士。唐棣在朝廷中与文臣交往,诗文、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指授,技艺更趋成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画壁,至顺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宁、兰溪州、吴江等地均做过官,有政绩。工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亦工诗文,晚年返乡埋头读书作画,生活较凄苦。
《霜浦归渔图》元 唐棣 绢本,横89厘米,纵14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霜浦归渔图》描绘的是渔夫收工的情景。那三个赶路的渔夫,肩扛渔具,一边走着,一边又彼此顾盼,渔夫神情淡定,疾步向前,生动地表现出一幅当时生活的写实图景。图中长松高耸,树法双钩和小写意相互穿插,丰富多姿。太湖深处,石静松秀,渔夫顾盼,收工暮归。其实,这本是一种中国画传统的历史题材,而且画家亦已经离开我们有数百年之久,其本人也多次表现过相同的题材,可我们今日相见,《霜浦归渔图》依然有种撼人心魄的震撼感。这就是历史名作的魅力之所在: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黯淡无光,相反却越加光彩夺目,给予我们以常见常新之叹!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于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于其中。渔夫三人,背著网罟负荷渔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乾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条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濛,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画面古树苍天,曲折多姿,变化自然。暮色降临,林边的小径上渔夫们背着鱼具渐渐的回家了。作者笔力坚硬,布局完整,画风老练生动,神形具备,富有艺术表现力。在多数传世的唐棣山水画里,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宏观的、旷远的全景式构图,人物在以景为主体的画面里似乎只起点缀的作用。常见背景渐渐推远,水墨层层渲染,简淡的用笔铺陈出一派清幽古雅的气息,但此图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仿佛是一幅宏观的、旷远的全景式画面的镜头拉近截取图。作者有意把镜头拉近,较为细腻地描绘了晚归的渔人走在回家之路的情景。那古松参天,粗壮而枝茂,全用中锋细笔写出,几乎占去画面一半的位置,凸显着极强的视觉张力。再用简练的笔法,勾画出变换多端的杂树,以及高低错落的坡岸、迎让有序的山石和蜿蜒而下的山泉,使观者在感受画面丰富、饱满的同时还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这种写实性很强的风格,延续了宋代宏大、写实的传统,与整个元代尚意的主流风格比较,唐氏的作品风格应该更倾向于宋人画笔的绵延。
23-1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摩诘诗意图轴》元 唐棣 绢本 71x46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摩诘诗意图》毫无疑问是唐棣山水画的代表作。画面近景巨树磅礴有力,远景平野延展不绝,树木是典型的蟹爪枝,山石是典型的鬼面石,皴法是典型的卷云皴,真可谓得李郭“真传”。虽然唐棣号称是赵孟頫的学生,但在绘画上却似乎没多少赵孟頫的影子。从绘画技法上来看,唐棣的绘画更多地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其后郭熙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20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我们观赏唐棣之画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画往往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则取全景构图,多有林木参天,窠石流泉,写尽山水之胜,人物刻画无论点景或是作为画眼,均细致刻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定,山石质感极强,这些都是李成、郭熙画法的特点与精华所在。
《携琴远眺图》元 唐棣 绢本设色 157.6×111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溪边乔松矗立,树下窠石丛草,一高士携琴作远眺状。远处群山隐现,湖光山色,空旷浩渺。松干挺拔,笔法圆润,画风从郭熙一派变出。构图静中寓动。左上自识“至正九年秋八月上浣,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二印,已模糊不可辨。按至正九年为公元一三四九年,作者时年五十四岁。左侧钤“蕉林”、“不负古人千后人”等收藏印三方,右侧钤“大风堂珍玩”、“别时容易”等收藏印四方。曾经清人梁清标和近人张大千收藏。
23-2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0-26 12: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港捕鱼图》元 唐棣 1352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2
《雪港捕鱼图》(藏於上海博物馆),从绘画技法上来观察,唐棣的艺术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其后郭熙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20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画面当中一柱雪峰独耸如擎,雪峰後远处隐隐一片楼观,虚无飘渺,宛若仙宇。近处石坡,枯树参差,一只渔船亦静亦动。此画的线条皆於跃动中变化万端,水墨晕染妙不露痕,作品沿用了郭法,却不囿於郭法。我们观赏唐棣之画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画往往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则取全景构图,多有林木参天,窠石流泉,写尽山水之胜,人物刻画无论点景或是作为画眼,均细致刻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定,山石质感极强,这些都是李成、郭熙画法的特点与精华所在。
23-3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松荫聚饮图》轴 元 唐棣 绢本设色,141.4cm×97.1cm,上海市博物馆藏。
图绘郊野聚饮情景。清江如练,老树成荫,村野逸士,聚于江渚,开怀畅饮。平远取景,“三段式”构图。山坡岗峦,笔墨润婉,有赵氏遗法;树木多做蟹爪,脱胎于郭熙。从绘画技法上来观察,唐棣的艺术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其后郭熙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20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而我们观赏唐棣之画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画往往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则取全景构图,多有林木参天,窠石流泉,写尽山水之胜,人物刻画无论点景或是作为画眼,均细致刻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定,山石质感极强,这些都是李成、郭熙画法的特点与精华所在。
23-4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712

主题

2239

帖子

278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89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10-26 1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0-30 1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雅集?
雅集指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通过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的小型聚会,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有雅事,还要有雅兴,这就是所谓的“雅集”。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文相合,琴、棋、书、画、茶、酒、香、花也来凑凑热闹、敲敲边鼓。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滕王阁图卷》 元 唐棣 27.5×84.5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典故】“滕王阁雅集”领袖:阎伯屿(时任洪州牧)名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约1300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王勃却提笔就作。阎伯屿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后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来站在王勃身边观看他写完此序,并请上席,极欢而罢。据《唐摭言》说,王勃做此文时才14岁。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3-5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朔风飘雪》元 唐棣 立轴 设色绢本 纵140厘米,横67.5厘米
《朔风飘雪图》轴,此作为唐棣五十七岁时的作品,从整体风格取向上能推断出是其风格变化中的一件力作。全幅转纤巧而浑朴,易精微而磊落,自然明洁,平淡天真。画面的构图以“近坡远山夹一水”为基本的布局方式。画作用笔秀润且富于力度,用这种线性来展现物象,具备了明洁朴茂的特征。画作右上方有唐棣的行楷款识,其下钤印:唐棣(朱文)、唐氏子华(朱文)。在唐棣题款的左侧,复有明代沈孟麟的题跋,笔墨流畅,大方,一气呵成,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画法上看,则是别样路数,或可谓之另类。不过,对比当年郭熙在宫中所作同题图卷,就知道其中的传承实为一脉。再看画中,近处坡岸,怪石林立,苍树挺拔,溪流回转其间,与江面气脉相通。对面高崖嶙峋,主峰耸立。峰间一挂飞瀑倾斜而出,如一银练。江水以“之”字形渐远渐隐于烟林远岑之中。崖岸幽谷间古木错落,寒屋攒聚。树梢“鹿角”与“蟹爪”并用,俊朗多姿。画中峰峦山石,参以北宋郭熙的卷云皴,渲染入微,层叠多变,增强了画面的动势和气魄。作者在渲染天水之余以焦墨打点于峰峦之上,又用白粉敷点,营造出片片飘雪,意象之美极为巧妙自然。江面上,一舫暖舟横于波间,一童于船头奋力撑篙而行,另二童于船尾力摇橹舵,船舱内的高士却于其间双手抱胸,焚香静坐,动静相合处虽朔风飘雪却一派悠然。郭熙素以善作千态万状而名重画坛,唐棣颇得其法,他运用卷云皴法勾勒出了圆润突起、石似云根的群峰,初看,似乎因装饰味道过重而显得有些夸张无度,甚至还有鬼面妖形之嫌。再细观之,则不但消解了突兀怪异的视觉效果,而且从曲折回旋的线条中发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山腰间飞奔直泻的泉水,如笔如剑,插入林壑,在这漫卷成团的千岩万岫中,产生了颇为强烈的线性对比。当然,它与山脚下的缓坡,与江面上的兰舟,亦形成一种柔婉的呼应。有人认为,唐棣画师叔达(董源),或曰近於松雪(赵孟俯),其实,古今凡有成就的画家,又有哪个不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呢。

23-6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1 1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雅集?
雅集指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通过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的小型聚会,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有雅事,还要有雅兴,这就是所谓的“雅集”。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文相合,琴、棋、书、画、茶、酒、香、花也来凑凑热闹、敲敲边鼓。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滕王阁图卷》 元 唐棣 27.5×84.5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典故】“滕王阁雅集”领袖:阎伯屿(时任洪州牧)名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约1300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王勃却提笔就作。阎伯屿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后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来站在王勃身边观看他写完此序,并请上席,极欢而罢。据《唐摭言》说,王勃做此文时才14岁。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3-5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朔风飘雪》元 唐棣 立轴 设色绢本 纵140厘米,横67.5厘米
《朔风飘雪图》轴,此作为唐棣五十七岁时的作品,从整体风格取向上能推断出是其风格变化中的一件力作。全幅转纤巧而浑朴,易精微而磊落,自然明洁,平淡天真。画面的构图以“近坡远山夹一水”为基本的布局方式。画作用笔秀润且富于力度,用这种线性来展现物象,具备了明洁朴茂的特征。画作右上方有唐棣的行楷款识,其下钤印:唐棣(朱文)、唐氏子华(朱文)。在唐棣题款的左侧,复有明代沈孟麟的题跋,笔墨流畅,大方,一气呵成,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画法上看,则是别样路数,或可谓之另类。不过,对比当年郭熙在宫中所作同题图卷,就知道其中的传承实为一脉。再看画中,近处坡岸,怪石林立,苍树挺拔,溪流回转其间,与江面气脉相通。对面高崖嶙峋,主峰耸立。峰间一挂飞瀑倾斜而出,如一银练。江水以“之”字形渐远渐隐于烟林远岑之中。崖岸幽谷间古木错落,寒屋攒聚。树梢“鹿角”与“蟹爪”并用,俊朗多姿。画中峰峦山石,参以北宋郭熙的卷云皴,渲染入微,层叠多变,增强了画面的动势和气魄。作者在渲染天水之余以焦墨打点于峰峦之上,又用白粉敷点,营造出片片飘雪,意象之美极为巧妙自然。江面上,一舫暖舟横于波间,一童于船头奋力撑篙而行,另二童于船尾力摇橹舵,船舱内的高士却于其间双手抱胸,焚香静坐,动静相合处虽朔风飘雪却一派悠然。郭熙素以善作千态万状而名重画坛,唐棣颇得其法,他运用卷云皴法勾勒出了圆润突起、石似云根的群峰,初看,似乎因装饰味道过重而显得有些夸张无度,甚至还有鬼面妖形之嫌。再细观之,则不但消解了突兀怪异的视觉效果,而且从曲折回旋的线条中发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山腰间飞奔直泻的泉水,如笔如剑,插入林壑,在这漫卷成团的千岩万岫中,产生了颇为强烈的线性对比。当然,它与山脚下的缓坡,与江面上的兰舟,亦形成一种柔婉的呼应。有人认为,唐棣画师叔达(董源),或曰近於松雪(赵孟俯),其实,古今凡有成就的画家,又有哪个不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呢。
23-6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6 1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雅集?
雅集指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通过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的小型聚会,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有雅事,还要有雅兴,这就是所谓的“雅集”。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文相合,琴、棋、书、画、茶、酒、香、花也来凑凑热闹、敲敲边鼓。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滕王阁图卷》 元 唐棣 27.5×84.5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典故】“滕王阁雅集”领袖:阎伯屿(时任洪州牧)名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约1300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王勃却提笔就作。阎伯屿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后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来站在王勃身边观看他写完此序,并请上席,极欢而罢。据《唐摭言》说,王勃做此文时才14岁。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3-5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朔风飘雪》元 唐棣 立轴 设色绢本 纵140厘米,横67.5厘米
《朔风飘雪图》轴,此作为唐棣五十七岁时的作品,从整体风格取向上能推断出是其风格变化中的一件力作。全幅转纤巧而浑朴,易精微而磊落,自然明洁,平淡天真。画面的构图以“近坡远山夹一水”为基本的布局方式。画作用笔秀润且富于力度,用这种线性来展现物象,具备了明洁朴茂的特征。画作右上方有唐棣的行楷款识,其下钤印:唐棣(朱文)、唐氏子华(朱文)。在唐棣题款的左侧,复有明代沈孟麟的题跋,笔墨流畅,大方,一气呵成,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画法上看,则是别样路数,或可谓之另类。不过,对比当年郭熙在宫中所作同题图卷,就知道其中的传承实为一脉。再看画中,近处坡岸,怪石林立,苍树挺拔,溪流回转其间,与江面气脉相通。对面高崖嶙峋,主峰耸立。峰间一挂飞瀑倾斜而出,如一银练。江水以“之”字形渐远渐隐于烟林远岑之中。崖岸幽谷间古木错落,寒屋攒聚。树梢“鹿角”与“蟹爪”并用,俊朗多姿。画中峰峦山石,参以北宋郭熙的卷云皴,渲染入微,层叠多变,增强了画面的动势和气魄。作者在渲染天水之余以焦墨打点于峰峦之上,又用白粉敷点,营造出片片飘雪,意象之美极为巧妙自然。江面上,一舫暖舟横于波间,一童于船头奋力撑篙而行,另二童于船尾力摇橹舵,船舱内的高士却于其间双手抱胸,焚香静坐,动静相合处虽朔风飘雪却一派悠然。郭熙素以善作千态万状而名重画坛,唐棣颇得其法,他运用卷云皴法勾勒出了圆润突起、石似云根的群峰,初看,似乎因装饰味道过重而显得有些夸张无度,甚至还有鬼面妖形之嫌。再细观之,则不但消解了突兀怪异的视觉效果,而且从曲折回旋的线条中发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山腰间飞奔直泻的泉水,如笔如剑,插入林壑,在这漫卷成团的千岩万岫中,产生了颇为强烈的线性对比。当然,它与山脚下的缓坡,与江面上的兰舟,亦形成一种柔婉的呼应。有人认为,唐棣画师叔达(董源),或曰近於松雪(赵孟俯),其实,古今凡有成就的画家,又有哪个不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呢。
23-6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唐棣.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6 1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玉(1293-1365)字君壁,一作均壁,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元代宫廷画家,曾奉皇太后之命创作和临摹佛教题材画,《揭钵图》为其代表作。朱玉是昆山人,虽然不如苏州老乡沈周、文征明等人名气大,但他是自李公麟以来宋元工笔人物绘画的“终结”者,是宋元写实画风的最后一位大师,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玉喜绘事,闻佳山水每翛然独往。从永嘉王振鹏游,方不盈矩,曲尽其妙。而意度横生,不束于绳墨。人言王君盖不之过。尝作紫雾龙宫、翠蓬神阙二图,十年始就,人谓其妙入神品。元季海寇犯境,邑人弃家避难。玉独抱二图坐楼上。寇遥望城中虹气贯月,踪迹而至。疑有至宝,见二图,大怒裂碎而去。杨铁崖(维祯)名其楼曰“虹月楼”。内行修洁。淡于名利,年老犹壮。卒年七十三。朱玉虽然不如苏州老乡沈周、文征明等人名气大,但他是自李公麟以来宋元工笔人物绘画的“终结”者,是最后的代表人物。宋元工笔人物画的线描,可以从头到脚无一断笔,但是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造型简练精准,寥寥数笔即可刻画出四季服饰的不同。《六研斋二笔》、《朱珪名迹录》、《昆新合志》、《瓯海遗文》、《历代名人画跋》、《辛丑销夏记》。
《揭缽圖》元 朱玉 墨筆紙本 縱 27.7厘米 橫 111.4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揭钵图》其实是临摹北宋大画家李公麟《揭钵图》。李公麟本原为宋代宣和皇家秘藏,到了元代先归宜兴人吴大本 收藏,后转归大收藏家陆全卿 所有。李本在陆家期间,朱玉临摹了两个本子。《揭钵图》中即使人物小如豆蔻,线条都绵延不绝。而明清写意面部没有解剖特征,服饰线条无动感,春夏秋冬一身衣。史料记载,沈周曾临朱玉数遍,但不得要领而放弃。《揭钵图》在佛教题材绘画中青史留名,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初《佩文斋书画谱》等史籍中明确记载,朱玉《揭钵图》真迹存世仅有两本。对比浙博本和美国本,后者人物线条更加飘逸,几无断笔,面部结构精准,服饰线条洒脱,而浙博本有近半人物线条出现断笔。
《揭钵图》卷描写《宝积经》中故事:鬼子母暴虐成性,生子一万,杀人子女为食。如来佛遂将其幼子镇于琉璃钵中,鬼子母率众魔百十余揭钵救子未果。佛趺坐莲台,庄严自如,鬼子母最终发誓永不杀人,皈入佛门,鬼子得从钵中放出。该故事宣扬的是佛法无边、邪不胜正之理。全卷构思巧妙,静动结合,人物衣饰、旗鼓矛戟等各有肖似,且细入毫发。笔法精饬,神采飞动,当为元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杰作。其中一个版本藏于朱家,明代为吴纯甫所藏,清代被苏州陆氏收藏,1965年,陆家将此卷捐给国家。1987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和启功等对此卷作出鉴定意见:“此本真好,卷后跋真”,这就是浙博本。而另一本在民国期间被一位姓蔡的恶人得到,差点被卖到国外,幸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买下。然而这也只是延缓了《揭钵图》“出国”的脚步,此卷最终被带出中国,流落美国,后人称其为“美国本”。此本后来几经周折又回到中国,并在2012年登上拍卖场,北上海博物馆以2990万买进。也是“浙本”和“美本”在经历百年离别后的首次重逢。
题识:宝积经。鬼子母者是鬼神王般若迦妻。有子一万,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嫔迦罗与鬼子母凶暴妖虐,杀人儿子以自啖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尔时即取其子嫔迦罗,盛着钵底。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忧烦恼。传闻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问儿所在,时佛答言,汝有万子,惟失一子,何故苦恼忧愁,忧而推觅耶?世间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杀害?鬼子母白佛言:我今若得嫔迦罗,终不杀世人之子。佛即使鬼子母见嫔迦罗于钵下。尽其神力,不能得取。还求于佛,佛言,汝今若能受三皈五戒,尽寿不杀,当还汝子。鬼子母即如佛敕,受于三皈及以五戒。受持已讫,即还其子。佛言,汝好持戒,汝是迦叶佛时羯肌王第九女,大作功德,以不持戒,故受鬼形。右鬼子母失子録第一百六。
钤印:后百宋廛、八经阁、南海潘明训珍藏、尚古之文、朱氏君壁
题识:右《劫钵图》吾昆朱君璧氏所画。世传佛氏以大愿力摄伏天魔外道,实一琉璃钵中。诸魔属百计,攻劫弗获。而佛氏跌坐莲台,庄严自如。邪之不能胜正,皆类是。夫图长仅四尺许,而境界宏大,人物繁密,魔之属盖以百数,或狞恶,或虓勇,或相睢盱,或肆凭陵。佛之属,侍卫后先者亦各数十则,皆棣棣于于,安闲镇定,各极情态。复有云雾雷电之象,蛟龙蛇虺,虎豹象犀之形;地有岩险坡陀;树有松栝;器物有冠裳介胄、旗鼓矛戟、戈殳刀剑、弓弩符印、车扇之类。亦各肖似且细入毫发,曾不少紊。非思致目力,□绝于人,不能与于此。少陵谓,良工心独苦,信夫!君璧初师王鹏梅,卒尽其技,盖在元季。
国初去今百六十年,求画品如是者鲜矣!今人之不逮古,岂独文章行业然哉!予于是乎有感图本。朱氏家藏流落吴城者累年,好事者重购而归,昆之蔺璧也。今属吴君纯甫,纯甫博雅好古,其知所宝矣!近持以过余,幸一寓目,敬记其后而归之。正德庚冬十月之吉,顾潜识于展桂堂。
钤印:吴郡、桴斋、侍御之章
题识:余少时闻石田先生言,昆山朱君璧摹宋李伯时《劫钵图》,竭其精力,积岁月而图成。其所居楼中有光烛天,因匾为“虹月”,世称神品第。得之者即以珍秘无从寓目。年齿日耄,意不及见矣!嘉靖庚戌秋,石川张公持过小斋,重若拱璧。展玩数四,果如石田所称。援笔搨其一二,莫知肯綮,安得善摹如君璧,而能曲尽其妙?伯时真本已遭回禄,此卷楮墨完好,纤悉具备。且下笔不群,神采焕发,当为伯时入室弟子矣!恐伯时复生,亦必敛服。余老矣,不能为君璧后,因识岁月,三复而归之。征明时年八十有一。
钤印:征仲父印、文征明印、停云
题识:《揭钵图》是我邑中名画。云桴斋云,公品题详雅,予复何言?予不敏,乃有深味乎?其言之旨也。其曰,邪之不能胜正。今人之不逮古人,可以为训乎?此卷初为吾友纯甫宝藏,今归公之仲子虹桥君。君重公之手泽,不啻过于名画,未尝轻以示人。可以觐孝思矣!(观孝思矣)。君之仲子茂承,予之馆甥也,肯希诸父兄之贤,一日乞予征题于文太史,太史见之喜甚,辄援笔识其巅末,可为二美具矣!予复何言。愿其子子孙孙三复公之遗训而永宝之。庶斯图赖以永存乎!嘉靖庚戌之秋,石川居士张寰识。
钤印:石川世居、省训堂、张氏允清
题识:龙眠《揭钵图》,予两见之真本。此卷为朱君壁所摹,藏于楼中,夜见光怪之异,信神品也!君壁昆山人,名玉,精绘事,后从永嘉王振鹏孤云学界画。尝奉元仁宗旨,金图藏经佛像,方不盈矩,曲尽其状,不束于绳墨,人言振鹏不是过也。今观其所摹与真本无二,信果言耳!顾楙承持以相示,漫识于后。时隆庆己巳夏六月望日,长洲钱谷谨书。
钤印:意远轩、叔宝、句吴逸民
题识:宋李伯时《劫钵图》昆山朱君璧所摹,咄咄逼真佛相。佛之属相,鬼子母状魔之属状,不啻百数种种,各尽其态。盖通微入昧,进乎技矣!接吴道玄画《地狱变相》,命裴旻击剑,贾其逸艺,潜发神明魔魅,幻化诡怪,得之悬解,皆此类也!非神曷致白虹之异哉?楙承其袭藏之。延州生,黄姬水书。
钤印:江夏、黄生、黄淳父志
题识:四部稿跋韩世延藏《揭钵图》云,余所闻《鬼子母揭钵图》宣和殿所藏。后有赵文敏、吴文定、沈启南诸跋。为宜兴吴大本物。归之全卿陆太宰,后入分宜幸相,至籍天府,今亦落人间矣!陆公复有元朱君璧所摹绝精,转之顾马湖孔昭,后有顾及张银台等跋。今韩君出示此本,其真吴氏物耶?抑摹本耶?而位置严密,精理入神,无毫发憾。语有之,兰亭无下榻,信然哉!又续稿五代人《揭钵图》云,宜兴吴大本藏与君璧本同珍。观弇州两跋,知此本久与五代本并重于世。一集于吴家,再合于陆氏。入清后,毕涧飞又并得之。寻复分析,今乃聚于余箧,不至为恶伧货诸异域。古缘缔结之深厚,若神灵之有呵护焉!甲寅腊月既望,寒云记于温白室。
钤印:袁克文、相对展玩、与身俱存亡
题识:此卷初入恶伧蔡姓手,欲沽于夷人者屡矣!幸为宝瑞臣中卿所阻止,展转得归于余,信非天乎?此卷画笔精微,直与五代本相颉顽,不得寻李伯时所摹于烬中,为可恨耳!《宝积经》亦君璧书,而蔡伧率写《香积经》于其后,复缀以跋语。文之粗俗,字之鄙恶,直不堪入目!亟割裂去之。以六百余年之佳楮,自余毁之能毋疚然?越日,又识于流水音。寒云。
钤印:克文、禺东毕泷涧飞氏藏
23-7-1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朱玉.jpg

《龙宫水府图》页,元 朱玉绘,绢本设色 纵45.6厘米 横43.3厘米。
  本幅无作者名款,左上钤“朱君璧氏”印1方,并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
  此图取材于唐人小说《柳毅传》中“柳毅传书”的情节,描述洞庭龙王之女饱受丈夫虐待,在泾河岸边牧羊,秀才柳毅偶遇龙女,仗义为之传书,终使龙女得救的故事。作者选取柳毅下马揖见、龙王率众侍从出门迎请的一瞬,大不盈尺的画面充满了情节性和戏剧性。龙王宫阙上下翻腾起伏的海浪交代出与凡间迥异的环境,柳毅的平静与龙王的恭谨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态,而画面上端的一片空白,迷濛苍茫,似云似雾,延展了画意,营造了意境。宫阙的描绘虽然用直尺界笔,但造型简括准确,线条粗放有力,异于元代流行的工谨精细的白描建筑画之风。
《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
是幅为《宋元宝绘》册第十二开。著录为“设色画水神,无款。”钤“朱氏君璧”朱文正方印。签题:“元朱君璧”。左空。
是册共十二对幅,集宋元十二家作品为一册。本次展览展出其第四开、第五开、第六开、第十二开。此为“集锦书画”的典型代表,集不同人、不同时代之法书、绘画之作,包含甚广。亦反应出清内府庋藏之丰,在编纂著录中注重类分的特征。是册中又有宋徽宗二开、李唐、李迪、马麟、牟益、楼观、赵孟頫各一开。著录中以详尽的按语补充了李迪、马麟、楼观等画家小传,体现了《三编》在编纂中更重考据的特点。
23-7-2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朱玉.jpg

待续
顾绍骅于二〇二〇年六月二日星期二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11 1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绍骅编辑 中国画知识普及版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 下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曾自云:“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柯九思多藏魏晋人书法,如晋人书《曹娥诗》,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经他鉴定的书画名迹流传至今者颇多。他的书法于欧阳询笔法之外融入魏晋人之韵,结体严整,字体恬和雅逸,雄厚重中见挺拔之秀气,深受赵孟頫推崇尚晋人书法观的影响。正如清人王文治所说:“丹邱书体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劲拔,乃—望而知为元人书,时代为也。”行楷是其所长,他的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山中楼阁》元 柯九思 绢本设色 225×171cm  
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一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皇帝对柯九思颇信任,为让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花鸟石草,淡墨传香,饶有奇趣。尤善画墨竹,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题识: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宜许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云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庚寅秋日书于中令客下,五云阁吏丹丘柯九思。
01-1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江山楼阁图》元 柯九思 绢本设色 188×100cm  
“自许才名今独步”,作为文学侍从之臣,柯九思仕途失意,并不得志。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是多才多艺、卓有成就。他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然,柯九思最擅长的还是书和画,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柯九思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极大。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花鸟石草,淡墨传香,饶有奇趣。
钤印:有钤印两方不辨  鉴藏印:寉山士印宅(朱文)、闽侯陈氏自力堂世藏金石书画章(白文)、燧田所得唐宋元书画(朱文)、皕研楼(朱文)
01-2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清闷阁墨竹图》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132.8×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尤善画墨竹,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这是卓越而独特的创造。柯九思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新竹拔地而起,枝茂叶盛,欣欣向荣;老竹稍稍倚斜,枝叶扶疏,劲节健骨;幼竹奋发向上,稚叶初长,充满朝气。正如元朝国子祭酒刘铉所赞叹的"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此外,明朝刘伯温、清朝乾隆皇帝对柯九思的墨竹都有称颂之作。
《双竹图轴》画面上,两株竹子从左侧伸入,一直一斜,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竹节实中带虚,竹干劲挺,竹枝有一种饱含弹性的张力,竹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嫩芽生长于竹节间,活脱而富有生趣。柯九思创作过许多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清密阁墨竹图》就是其中的一幅。与《清密阁墨竹图》不同,《双竹图》构图简洁,没用花卉、坡石作映衬,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态端详,笔墨秀润,给人以清风拂面、秀逸洒脱之感。柯九思常以篆法写竹干,以草法写枝,以八分法或鲁公撇笔法写竹叶,也常以浓墨为面、以淡墨为背,用坡石、野卉点缀其间,使作品自然有趣、意境简远、格调文雅、生机盎然、富有逸趣。此图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用笔秀逸,用墨浓淡有致,每一笔有起有收、沉着挺劲,表现了竹子在阳光下含露欲滴、静谧安详之态。同时代的王冕评价柯九思画竹“力能与文相抗衡”;虞集说柯九思的竹木师法文同,“而坡石过之”。总之,柯九思的竹画广为时人所赞誉。
柯九思常以篆法写竹干,以草法写枝,以八分法或鲁公撇笔法写竹叶,也常以浓墨为面、以淡墨为背,用坡石、野卉点缀其间,使作品自然有趣、意境简远、格调文雅、生机盎然、富有逸趣。此图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用笔秀逸,用墨浓淡有致,每一笔有起有收、沉着挺劲,表现了竹子在阳光下含露欲滴、静谧安详之态。同时代的王冕评价柯九思画竹“力能与文相抗衡”;虞集说柯九思的竹木师法文同,“而坡石过之”。总之,柯九思的竹画广为时人所赞誉。
01-3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12 0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秀石疏竹晚寂图》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88×30cm
此图所绘:稀疏毛竹、凉亭桌凳,秀石突兀、浮萍荡漾,河水平流、空旷寂凉,人去琴孤、小舟安在?
题跋:
1、浮玉滩前放舟去,白石丛篁带晚寂,玛瑙坡上潇俪雨,寒禽鸣鸣隔疏竹。王元章题。
2、芳草孤舟渡,幽居一径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机息鸥先下,花飞水自东,临流无限意,画史若为工,巴西邓文原。
3、永乐十年夏五月豫章后学胡俨拜观。
题签:元柯九思秀石疏竹晚寂图,黄宾虹题。
款识:秀石疏林秋色满,窗瞰鸥波可钓鱼,丹丘柯九思。
钤印:柯九思(朱)
鉴藏印:元章(白)家在沙邨古渡头(白)寒云庐(白)朱彝尊印(白)
01-4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斗笠先生》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70×38cm
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一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皇帝对柯九思颇信任,为让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
题跋:斗笠先生不识何许人也。负蒲击板行脚天涯。声声叫道:我不化你施经造庙;我不化你塑像装金;也不化你难舍的地土;也不化你有用的金银,我只化你安插了本来面目,莫叫亏损了自己的良心。一念中有些差错,五更头还该醒省。因此上写几句鹧鸪词。便是募缘的小引。荀池马士凤书。
题识:台州丹邱先生柯九思绘。钤印:九思钤印:荀池、扶风
柯九思的书法于欧阳询笔法之外融入魏晋人之韵,结体严整,字体恬和雅逸,雄厚重中见挺拔之秀气,深受赵孟頫推崇尚晋人书法观的影响。正如清人王文治所说:“丹邱书体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劲拔,乃—望而知为元人书,时代为也。”行楷是其所长,他的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01-5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庭院鹤舞图》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此图所绘:杂树庭院、两鹤起舞,阔叶摇曳,稀竹坚劲;围栏茂草,老枝高瞻,巨石如磐、前后呼应。
01-6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摘盘谷》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题识:1、至正二十一年岁在辛丑正月 奎章阁鉴书画博士  天台柯久思画
2、穷居而野处,登高而远望,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摘盘谷序  菡园
《崇岭春荣图》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题识:癸未春二月既望画于藕耕书屋 丹丘柯久思
《洞庭始波木叶微》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题识:1、竹石有幽趣,而余分外情,东风能解意,吹动更多清。九龙山人-王绂
2、林下何人住,茅亭枕碧流 偶来披此帧,禁兴浩难收。  后学金琮
3、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这两句是化用了《楚辞 九歌》中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意为洞庭湖水开始荡漾起波澜,树叶也片片地凋零。《月赋》在写景方面独具匠心,所写之景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寄托了谢庄门厅零落,深感孤危的心情。另解:一如既往平静的洞庭湖开始涌起波浪,树上的叶子开始一点点落下,暗示这晚秋是伤感和作者的心潮起伏。
辛丑秋日画于秦淮客舍 丹丘生 柯久思
01-7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渭川素影图》元 柯九思  立轴 纸本 1344年作
【作品赏析】
图中疎林远岫,岗岭连绵。小雪初晴,江山素裹。风轻水静,宫观银装。冲虚简旷,一派道家
仙境。其画法与其它传世真迹相较,在勾勒皴擦、笔性墨韵间绝为一类。其款识书法一望而知
乃丹丘亲笔,绝无可疑。柯氏晚年学道,相伴者多道友,此图应道友之命而作,亦足可信。
此图明清两代皆有详细著录。先为明初松江书画家、收藏家金文鼎所得,最后落入现代鉴藏巨
擘吴湖帆囊中。柯九思山水作品罕见,如此幅著录权威、流传有绪者,屈指可数,弥足珍贵。
—— 杨 休 随笔
流 传:明初金 铉曾藏。金 铉(1361-1436),字文鼎。松江人。明初以诗书画三绝享名。精
鉴赏,富收藏。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
01-8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01-9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柯九思.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1-11-18 1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商琦,中国元代画家,(?-1324)〔元〕字德符,号寿岩,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父商挺(1209-1288),字孟卿,号左山,为元初名臣。】擅画山水,宗法宋代李成、郭熙一脉,笔墨俊雅,亦有高趣,师法古人亦师法造化,以切身感受入画,声誉于时,与高克恭、赵孟頫并称为“元初三杰”,有“天下无双比”之誉,对元代后期画家有一定影响。柯九思题其《山水图》诗云:“众奇百谲乌可名,笔力到处俱天成;王维久死唤莫起,此画一出疑更生。”又云“从此人间画山水,清泉白石转晴晖”。兼工墨竹,自成一家。一生绘壁画甚多,均为蒙古贵族宅第和宫廷殿宇装饰而作,所绘皆剑阁峥嵘、群峰崔嵬、恢宏壮丽之巴蜀风光或江南秀丽景色,虞集、张雨等均有诗记其事。亦能画金碧山水。
《春山图》卷 元 商琦 绢本 青绿设色 纵39.6 横21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作品有《春山图》,署款“曹南商琦德符”。此为商琦传世真迹孤本,弥足珍贵。远景峰峦叠翠,烟笼雾罩;近景丛林杂树,着春染绿;远景、近景之间衬以沙碛古桥,更添空阔苍茫之势。图中所绘物象众多,展现了作者较为全面的技法和营势造型的能力。
       近景山石刻画细致,先以浓墨勾轮廓,然后以汁晕染石面,既显示出岩石的纹理结构,更洋溢出山川间的一派春意。远景群峰则以浓淡墨或花青晕染为主,浑莽一片的山峦为全画烘托出雄伟壮阔的气势。点景树木皆苍郁深秀,但表现笔法富于变化,其近树以干、湿笔双勾树干和树叶,画法工整,近似于南宋院体绘画风格;远树或以侧锋横点,或以中锋竖点,只具树貌不具树形。近树、远树虽形态各异,但却共同装点出万物勃发、遍山染翠的春之景象。这是一幅形式美与意韵美高度统一的山水佳作。
11-1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商琦.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