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字朋梅,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孤云处士”,并官至漕运千户。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江山胜览图卷》、《阿房宫图》、《金明池图》。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有关王振鹏史实最原始的资料,是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虞集所撰的《王知州墓志铭》。这篇写于元奉定四年(1327)的文章是虞集应王振鹏之请为其父所作。其父名由,字在之。所谓知州衔乃是王振鹏艺贵显之后由元仁宗追赠。因其父35岁离世,无事迹可陈述,故全文主要在称述王振鹏艺事。所以虽为王由墓志,实为王振鹏立传。从中得知仁宗尚为太子时,王振鹏就因画艺超群而受赏识,并赐号孤云处士。于延祐元年三月迁为秘书监典籍。累官数处,至治时为廪给令,佩金符,拜千户,总海运于江阴常熟间。这大致勾勒出他一生的轮廓。 《金明池争标图》元 王振鹏 绢本水墨 纵34.3厘米 横538.5厘米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王振鹏的《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每年三月三日在顺天门外金明池皇帝临幸、举行盛大的争标赐宴活动的景象。宋元时期不少画家都画过这一题材。 王振鹏的这幅作品以白描形式表现繁杂场景,以非凡的精力和高超的技巧构建诸多情形与物象关系,将这一历史性的风俗场面生动地展现在538.5厘米的长卷上。画中许多情景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应有前人作品作为参照。画的后半部分为全图的重点,也是争标的高潮,巍峨的宝津之楼,广百丈许,是金明的主体建筑,下阚仙桥、临水殿、楼前月台上,官员们整齐地列队观看。争标 活动激烈而有序地进行着,水中插着红旗作为标识,争标的龙船和虎头船上军土们锣鼓喧天,奋力划船,指挥者立于龙头上挥舞旗帜,布成各种阵势。桥右还有两只 小船正表演水秋千,一名表演者翻着筋斗掷身入水。这些细腻的描画,显示了作者不凡的功力。图尾款署“臣王振鹏”。王振鹏是元代最著名的界画画家。其绘画场面宏大、有气势,且用笔精良。这幅《金明池争标图》(图为局部)为绢本,水墨,纵34.3厘米,横538.5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伯牙鼓琴图》元 王振鹏 绢本水墨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描绘了伯牙和子期琴声传情成为“知音”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琴艺高深,只有钟子期能听懂并道明,二人成为挚友。钟子期病逝,俞伯牙悲痛欲绝,哀叹知音离去,斩断琴弦,击碎琴身,此后永不弹琴。这个动人情怀的故事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诗文书画的题材,传说伯牙以此故事所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至今仍在流传。 《伯牙鼓琴图》画的是伯牙弹琴子期听曲的场景。画面上共有五人,中心人物是左边膝上横放一琴的坐者伯牙和右边坐在大石之上的子期。画面左边的伯牙,面目清秀,蓄着长髯,披衣敞怀,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双手抚琴,神情专注地弹奏着。伯牙身后站立的小童,表情入神,大概长期耳闻目濡主人的弹奏,似乎领悟了一些琴声的意境。画面右边的子期,坐在伯牙对面的一块大石上,长袍素衫,气质儒雅,正聚精会神地倾听品味着琴音。他的右腿搭在左腿上,好像正随着琴声节拍轻轻摇动,整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古人弹琴时需焚香,袅袅清香与高雅琴韵相得益彰。画面中,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是一个别有异趣的香炉台,树根造型的炉架上摆着博山炉。这一道具散发着一种古雅的士人之气,给伯牙子期两个知己的赏曲雅会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意趣。钟子期身后有两个童子,一个手执如意,一个手捧书卷,目光左顾右盼,显得似听非听,反衬出主人听琴的痴迷陶醉之态。《伯牙鼓琴图》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纸本白描加淡水墨,不设色,线条繁简适度、圆转流畅,辅以精炼的水墨渲染。画中人物的举止神态和其它景物的设置,处处显出高尚、清纯、真挚的知音之谊。
《江山胜览图卷》元 王振鹏 48.7厘米×950厘米 约41.6平方尺 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48.7厘米×950厘米 约41.6平方尺)是一件堪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美的纪实性风情画巨作。它再现了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卷中绘两山(天台山、雁荡山)、两城(永嘉城、瑞安城)、两江(瓯江、飞云江)、两寺(圣寿禅寺、宝坛寺)、一海(东海)。描绘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前后。卷中蒙古族、汉族人物1607人、494幢建筑和若干座塔、桥,舟楫船只68艘、108头牲畜、87只鸟,既是研究元代当地社会政治的"百科全图",又是研究元代绘画百科的重要图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卷包首楷书题签为:"王振鹏江山胜览图",卷尾有隶书名款:"至治癸亥春莫廪给令王振鹏画"下钤"王振鹏印""孤云处士"二印。至治癸亥,即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卷首钤有该卷最早的收藏印"重诏"半印,卷首和卷尾共钤有清乾隆、嘉庆、宣统皇帝的鉴藏印玺十方,该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和《石渠随笔》卷四,并断定为王振鹏真迹 。 全图共分为:天台山、永嘉城、圣寿禅寺、瑞安城、宝坛寺五个部分,开合张驰,疏密有度,充满了节奏韵律之感。此卷曾被作为乾隆时期清宫重要藏品,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清紫禁城,一度存入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伪满灭亡后,该卷从“小白楼”散佚出去,先收藏在沈阳的郎某手中,后流入海外某私人藏家,辗转至瑞士尤伦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画面中人物众多,但丝毫无凌乱之感。画家将其中各行各业的人物有效地组织起来,使画面高潮迭起,吸引观者饶有兴致地“逛”完全图。在人物的勾勒上比例协调,造型精确,线条圆润且概括的十分生动,性格、职业、身份刻画得栩栩如生。画家不仅擅长描绘人物,而且兼擅表现各类牲畜,如鞍马、牛羊和诸多家禽等,对马匹的结构和动态可谓是烂熟于心。笔下的家禽和飞禽则虽是点到为止,但不失形态,隻隻俱若自然。在描绘庙宇建筑时,精细、匀净的古庙线条与粗劲的树石笔墨既形成了鲜明对比,又使建筑藏身于树石之间,笔墨浓淡互有联系,达到了和谐自然。凝重和森严的建筑造型,不仅把方硬坚挺的寺庙画得气宇轩昂,而且在笔墨中透出一股灵秀之气。画家掌握了丰富的建筑样式,大到寺庙院落以及各种样式的房屋如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小到建筑具体的砖石结构、隼铆结构等反映了画家广泛、精到的建筑知识。有一些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宫廷气派,可推断画家有过相当广泛的阅历和见过颇为宏大的世面。在树石的画法上,画家摒弃了南宋后期院体山水方硬刻露的笔墨程序,比较注重笔墨在运行中因水分的多寡而产生出的微妙变化,特别是较多地运用枯笔干墨来皴擦山石,受到了元代文人的笔墨影响。在表现礁石和迭峰时,多用小解索皴并杂糅刮铁皴、卷云皴等,行笔草草,甚为随意。远山皴染并举,以淡墨渲染,层层推远,富有深远的视觉效果。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单调。树法也颇为写实,除了未使用夹叶法和米点之外,囊括了当时画树的种种表现技法,在树石相交的画面上,画家极为注重树石的笔墨层次,采取树深石淡的笔墨,显现出其驾驭笔墨的娴熟技巧。诸树用笔疏松而结构严谨,其群体结构亦十分自然得体。将该卷的林木与“元四家”之后的山水画相比,在笔法上属于相同的时段,即元代后期之作。 《江山胜览图卷》虽为元代宫廷画家所绘,但该图客观地保留了很多宋代江南建筑的特色,并保有竹、樟、柏等南方植物以及水牛、山羊等南方家畜。画中所绘人物,仍旧保留了宋代的衣冠服饰,许多人物的装束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中均有出现。特别得注意的是,画中出现了元朝蒙古族的人物形象。此画卷中大约有十六个蒙古持械军卒押运粮草的图像、画中两座城市(温州府治的永嘉、瑞安)的建筑,包括元代修筑的净光塔、永嘉码头等,为元代的历史事实,无疑。如果对当时两座城市及周围的民俗加以综合考证,诸如迎娶活动、南戏、杂技、医药、佛事、航运、渔业等,特别是对画中蒙古官僚娶亲的场面、永嘉杂剧、元代最为先进的四桅船、及卷尾的和尚杂技等图像进行考证的话,这些画中人物形象,有力地证明了他们是在元代活动的证据。王振鹏将元代赵孟頫和“元四家”的水墨韵味与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有机结合,既有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又有界画的工整细腻。此卷的构图是按山水画的章法展开,继承了宋代全景式山水长卷的构图法则,但在透视上依旧保留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并略带有俯视的角度,有着较强的立体感,体现了全景式山水画的纵深感。 《江山胜览图卷》既展示了社会风俗的人物活动,又体现了古代庙宇建筑的规模形制,有关其学术性、艺术性、历史性的研究,涉及到了中国绘画史、鉴藏史等诸多问题。所以它既是研究元代当地社会政治的“百科全图”,又是研究元代绘画百科的重要图像。它是一个元末画家的笔墨世界,又是一个元末社会的历史缩影,它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都是极其重要的画卷!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
《驭马踏青图》 元 王振鹏 此幅作品画面整体清新舒畅,构图严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人物突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画技超凡,精湛细腻,绝对是工笔绘画的精品力作!这幅作品又极像出自宫廷画家之手!纵观整幅画作从远山的白雪,柳条的初放,岸边的嫩草,人物衣着的厚重,似乎感觉出这好像是初春时节。远山层峰叠递,高岭耸挺,峰首延线曲波,伸向天边。积雪披岩,略染其峰,松立挺薮,长青缀绿,随岩坡缓,直展湖面,峋石凸起,翘首湖心。湖水波蓝,直涌柳岸。苍柳弯挺直上,叉枝交错,柳条垂下,随风飘散,几只春雀游戏枝间。宫妃贵人迎着初春和煦的阳光,骑马踏进御花园。意欲:一边欣赏园景,一边身心舒展,与嫔妃姐妹相互交谈。三姐妹说说笑笑,面露笑颜,马匹静立,等待主人的驱唤。另外两个姐妹,策马扬鞭,奔跑竞技,你追我赶,完全沉浸在阳光畅达的春天。如此春景,如此画面!完全显示出皇帝后宫嫔妃贵人的另外一种生活场面!对于分析和研究我国古代皇家后宫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文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收藏珍品。王振鹏因画艺受知于元仁宗,令他任职于秘书监典簿( 元代掌管书画及历代图籍的主要机构)。其风格特色为准确与细致。作品迎合皇室的需要,直接以宫廷建筑为主题,专用墨线白描法画建筑,并以墨线深浅、疏密、平行、交叉之不同,来区分建筑各部的质感、材料和体积感,代替以前的设色或淡墨渲染的画法。
《山居图》为难得一见的佳构。此图的绘画布局是按照山水画的章法展开的,诸段结构明晰,过渡自然。近景丛树山石环绕,工致细腻,深处一方亭榭半隐喻后,盈盈匆匆,高处借助层层推远的山峦和树木,给繁密的画面带来了开阔的天地,使全卷的构图开合、张驰和疏密有度,充满了节奏变化。山石楼台环绕,气势飞动,楼阁刻画精整,点景人物的活动充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