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顾绍骅

[文坛笔会] 顾绍骅编辑 中国画知识普及版(不断添加) 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5-6 0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荫云雪图》元 方从义 立轴,纸本墨笔 纵62.6厘米 横25.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山峰突起于云间,山腰云霭弥漫,山脚丛树流泉。画家以墨染出山石,复加皴点,留白表示萦绕的云霭和尚未消融的积雪。书法简逸,属米氏云山一系。自识“山荫云雪”、“金门羽客方方壶仿高尚书,为芹美学士作于沧州关里”。方从义尽管画格极高,艺术造诣也很精深,却因为过于不重形似,对后世影响不如黄公望、倪瓒等人。但明清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如明代的王世贞把方从义的绘画风格评价为“品之逸者”,这个“逸”字正说明了方从义的作品松秀洒脱,一任自然。清代的恽南田将自己的绘画评价为“空灵澹荡,绝去笔墨蹊径,吾与方壶无间矣”。
《高高亭图轴》元 方从义 纸本墨笔   97.1cmx55.3cm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赠李子高,也是道教因缘。”高高亭“画名可能来自子高字号,可谓开後世以别号作图先河。他的画风变化多端,几乎件件不同。此幅水墨淋漓,是醉後快速挥洒而成,尤见道教气息。方从义曾在1343年到北方游历,不只结交许多高官文士,在其间获得名声,更饱览各地名山胜景,使他胸襟开阔,落笔不凡。同时代人对其画技,皆以潇散非世人所能及,明代画评家王世贞论其画与高克恭、倪瓒等人同列为“品之逸者也” 。如此幅钩云点苔,随意不羁,风格简逸,而山川精气更在水墨精微中见出,体现元代道士藉山水追求清静自然,心灵解脱之哲学,用笔草草,意境无穷。方从义善用散笔破点,墨渖淋漓,极为潇洒,风格高古浑朴,了无尘俗之气。另对诗文、古隶及章草皆有很深的造诣。 断崖峭立,林木挺秀,其颠草亭一人独坐,下方道者持杖逶迤而至;背后双峰耸峙山腰间白云缭绕。通幅画山画树,大皆以湿笔点刷,山石及崖壁不见皴痕,勾云亦草草,而山魄树魂,神气皆在精微墨韵中流露出来。其趣致与宋之梁楷、明之徐渭、清之八大山人,属同一脉系。画左上方隶书“高高亭图”,右方章草两行云:“李君子高昔于南谷丈人坐上会之,今不远百里求予图此,已三年矣。醉後纵笔,写之如此。方方壶。”盖酒后挥洒,恣肆淋漓,心有所寄,而能从腕底陶融调匀,浑然天成。方从义亦以隶书和草书闻名,此幅以隶书题高高亭图四字,笔意纵逸高古,款识则以草书为之。以湿笔点刷山峰、树木,全不见皴痕,白云回绕,更添山势之高耸。以笔墨浓淡制造出山壁、高山的质感与量感,而浓淡的变化,更显水墨淋漓,为醉后之笔而浑然天成。

《太白泷湫图》保持了方从义一贯率性而放逸的风格:画面水墨淋漓,充满自然山林之气息,毫无尘俗之味;景色充满野趣,高山奇峰,深谷幽涧,古树老屋,给人隐逸超脱之感。应该说,方从义上承董源、米芾,近学高克恭,当属儒雅格调一系,但《太白泷湫图》一反惯例,更显老辣苍茫。一个儒雅的上清宫道士,画出这样一幅空灵却奇特险峻的画来,的确让人捉摸不透。方从义用的是一种文人水墨画的格调,属放逸一路,一反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风格。每每放笔如急风骤雨,或对客谈笑,游戏而作。皆略不经意,似乎主要用于个人消遣解烦,或和朋友同玩。《图绘宝鉴》说他:“画山水极潇洒,无尘俗气”,清人恽南田赞他:“空灵淡荡,绝去笔墨蹊径”。今观《太白泷湫图》,的确如此。自题:至正廿年庚子岁(1360年)二月望后三日,为彦嘉老友写太白泷湫图。上清羽客方壶墨戏。 细看《太白泷湫图》的确是率意天真。画中一突兀山峰,一反常态,并不干笔大面积浓淡皴擦,淡墨没骨写出后施加勾勒,一条幽溪缓缓而下。近处山树几丛,树石勾线刚劲而有盘曲之感,已是不同于一般的技巧处理。而画上部奇峰山形怪异,布满画幅,山势陡峭、险峻。或信笔如写,或勾勾点点,或浓或淡,十分放荡,全无拘谨之意。画风与他的传世名作《武夷放棹图》相近。元末诗人危素《危太朴文集》中有论方从义:“学道于龙虎(山),心迹超迈,不污尘垢,时写山水,有奇趣。若武夷、匡庐、恒岱、华不注诸山,数为余图之,而仙岩者又常所坐卧其间也。”方从义饱览天下胜景,胸中蓄有丘壑万千。画起名山胜景,也的确“有奇趣”。《太白泷湫图》也是如此。

方从义笔法简洁奔放,善泼墨写意,自成一格。其代《山阴云雪图》,下署“金门羽客方方壶”及《高亭图》左端有“方方壶”题款。他兵团留存至今的的还有《神岳琼林图》、《山阴云雪图》、《云林钟秀图》、《武夷放棹图》等。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5-6 08: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瑀,(公元13世纪)金代画家。生卒年不详,画史无传。宋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南宋偏安杭州。中原父老,常南望王师,有泪如顺;江南志士,亦有志恢复,慷慨悲歌。这一强烈的民族情绪,反映在绘画创作中,使得南宋和金朝的汉族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姬归汉”的母题。当时的民心所向让作者创作了《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金 张瑀 绢本设色 纵29厘米 横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宋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南宋偏安杭州。中原父老,常南望王师,有泪如顺;江南志士,亦有志恢复,慷慨悲歌。这一强烈的民族情绪,反映在绘画创作中,使得南宋和金朝的汉族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姬归汉”的母题。当时的民心所向让作者创作了《文姬归汉图》。《文姬归汉图》题款“祗应司张瑀画”。祗应司为金代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系为宫廷服务的内府机构。他的代表作《文姬归汉图》,绢本,墨笔淡彩。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绘画作品传世甚少,所以此图深受历代鉴赏家珍视。该画画的是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如配景,人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官员护送,并有猎犬、小驹、鹰相随。画面上沙漫,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全画用简练而有变化的笔法,画出长途行旅的气氛,人物神态都很真切生动。淡设色,显得古朴苍劲。整个画卷,在运用线描表现物象的神态意志和质感方面,均达到了纯熟的程度。无论是手法、风格,都与唐宋汉族政权下的绘画如出一炉,是一幅人物画的精品。故此画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画卷在构图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卷首一组人马,配以旗杆,形成箭头式的楔子,既起到了开篇作用,又指向画外遥远曲折的前途,发人联想。中间两组人物众多,高低错落、正侧露藏、变幻有致,最后一组紧接中间两组而势在前趋,使人看到收尾处觉得队伍已尽,这是迎合观者希望一行人赶紧离开如此艰难环境的心理的。画面分成四组,既有人物的集中场面,又有疏散的间歇,每组之间的间歇,恰如一个“休止符”,使画面更富“节律”的魅力。四组人物的配合是疏而不散,密而不塞,呼应得当,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就连似乎与主题无关的小马驹和猎犬,也在这里起到活跃画面、增强行进气氛的演染烘托作用。
此图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系清高宗乾隆所书,画面近中处有乾隆题诗一着,前端有明万历“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两印,后端书款处有“万历之玺”一印,还有乾隆、嘉庆、宣统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5-1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图解 张瑀.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22-9-5 1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字朋梅,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孤云处士”,并官至漕运千户。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江山胜览图卷》、《阿房宫图》、《金明池图》。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有关王振鹏史实最原始的资料,是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虞集所撰的《王知州墓志铭》。这篇写于元奉定四年(1327)的文章是虞集应王振鹏之请为其父所作。其父名由,字在之。所谓知州衔乃是王振鹏艺贵显之后由元仁宗追赠。因其父35岁离世,无事迹可陈述,故全文主要在称述王振鹏艺事。所以虽为王由墓志,实为王振鹏立传。从中得知仁宗尚为太子时,王振鹏就因画艺超群而受赏识,并赐号孤云处士。于延祐元年三月迁为秘书监典籍。累官数处,至治时为廪给令,佩金符,拜千户,总海运于江阴常熟间。这大致勾勒出他一生的轮廓。
《金明池争标图》元 王振鹏 绢本水墨 纵34.3厘米 横538.5厘米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王振鹏的《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每年三月三日在顺天门外金明池皇帝临幸、举行盛大的争标赐宴活动的景象。宋元时期不少画家都画过这一题材。
   王振鹏的这幅作品以白描形式表现繁杂场景,以非凡的精力和高超的技巧构建诸多情形与物象关系,将这一历史性的风俗场面生动地展现在538.5厘米的长卷上。画中许多情景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应有前人作品作为参照。画的后半部分为全图的重点,也是争标的高潮,巍峨的宝津之楼,广百丈许,是金明的主体建筑,下阚仙桥、临水殿、楼前月台上,官员们整齐地列队观看。争标 活动激烈而有序地进行着,水中插着红旗作为标识,争标的龙船和虎头船上军土们锣鼓喧天,奋力划船,指挥者立于龙头上挥舞旗帜,布成各种阵势。桥右还有两只 小船正表演水秋千,一名表演者翻着筋斗掷身入水。这些细腻的描画,显示了作者不凡的功力。图尾款署“臣王振鹏”。王振鹏是元代最著名的界画画家。其绘画场面宏大、有气势,且用笔精良。这幅《金明池争标图》(图为局部)为绢本,水墨,纵34.3厘米,横538.5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伯牙鼓琴图》元 王振鹏 绢本水墨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描绘了伯牙和子期琴声传情成为“知音”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琴艺高深,只有钟子期能听懂并道明,二人成为挚友。钟子期病逝,俞伯牙悲痛欲绝,哀叹知音离去,斩断琴弦,击碎琴身,此后永不弹琴。这个动人情怀的故事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诗文书画的题材,传说伯牙以此故事所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至今仍在流传。
《伯牙鼓琴图》画的是伯牙弹琴子期听曲的场景。画面上共有五人,中心人物是左边膝上横放一琴的坐者伯牙和右边坐在大石之上的子期。画面左边的伯牙,面目清秀,蓄着长髯,披衣敞怀,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双手抚琴,神情专注地弹奏着。伯牙身后站立的小童,表情入神,大概长期耳闻目濡主人的弹奏,似乎领悟了一些琴声的意境。画面右边的子期,坐在伯牙对面的一块大石上,长袍素衫,气质儒雅,正聚精会神地倾听品味着琴音。他的右腿搭在左腿上,好像正随着琴声节拍轻轻摇动,整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古人弹琴时需焚香,袅袅清香与高雅琴韵相得益彰。画面中,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是一个别有异趣的香炉台,树根造型的炉架上摆着博山炉。这一道具散发着一种古雅的士人之气,给伯牙子期两个知己的赏曲雅会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意趣。钟子期身后有两个童子,一个手执如意,一个手捧书卷,目光左顾右盼,显得似听非听,反衬出主人听琴的痴迷陶醉之态。《伯牙鼓琴图》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纸本白描加淡水墨,不设色,线条繁简适度、圆转流畅,辅以精炼的水墨渲染。画中人物的举止神态和其它景物的设置,处处显出高尚、清纯、真挚的知音之谊。

《江山胜览图卷》元 王振鹏  48.7厘米×950厘米 约41.6平方尺
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48.7厘米×950厘米 约41.6平方尺)是一件堪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美的纪实性风情画巨作。它再现了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卷中绘两山(天台山、雁荡山)、两城(永嘉城、瑞安城)、两江(瓯江、飞云江)、两寺(圣寿禅寺、宝坛寺)、一海(东海)。描绘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前后。卷中蒙古族、汉族人物1607人、494幢建筑和若干座塔、桥,舟楫船只68艘、108头牲畜、87只鸟,既是研究元代当地社会政治的"百科全图",又是研究元代绘画百科的重要图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卷包首楷书题签为:"王振鹏江山胜览图",卷尾有隶书名款:"至治癸亥春莫廪给令王振鹏画"下钤"王振鹏印""孤云处士"二印。至治癸亥,即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卷首钤有该卷最早的收藏印"重诏"半印,卷首和卷尾共钤有清乾隆、嘉庆、宣统皇帝的鉴藏印玺十方,该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和《石渠随笔》卷四,并断定为王振鹏真迹 。
全图共分为:天台山、永嘉城、圣寿禅寺、瑞安城、宝坛寺五个部分,开合张驰,疏密有度,充满了节奏韵律之感。此卷曾被作为乾隆时期清宫重要藏品,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清紫禁城,一度存入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伪满灭亡后,该卷从“小白楼”散佚出去,先收藏在沈阳的郎某手中,后流入海外某私人藏家,辗转至瑞士尤伦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画面中人物众多,但丝毫无凌乱之感。画家将其中各行各业的人物有效地组织起来,使画面高潮迭起,吸引观者饶有兴致地“逛”完全图。在人物的勾勒上比例协调,造型精确,线条圆润且概括的十分生动,性格、职业、身份刻画得栩栩如生。画家不仅擅长描绘人物,而且兼擅表现各类牲畜,如鞍马、牛羊和诸多家禽等,对马匹的结构和动态可谓是烂熟于心。笔下的家禽和飞禽则虽是点到为止,但不失形态,隻隻俱若自然。在描绘庙宇建筑时,精细、匀净的古庙线条与粗劲的树石笔墨既形成了鲜明对比,又使建筑藏身于树石之间,笔墨浓淡互有联系,达到了和谐自然。凝重和森严的建筑造型,不仅把方硬坚挺的寺庙画得气宇轩昂,而且在笔墨中透出一股灵秀之气。画家掌握了丰富的建筑样式,大到寺庙院落以及各种样式的房屋如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小到建筑具体的砖石结构、隼铆结构等反映了画家广泛、精到的建筑知识。有一些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宫廷气派,可推断画家有过相当广泛的阅历和见过颇为宏大的世面。在树石的画法上,画家摒弃了南宋后期院体山水方硬刻露的笔墨程序,比较注重笔墨在运行中因水分的多寡而产生出的微妙变化,特别是较多地运用枯笔干墨来皴擦山石,受到了元代文人的笔墨影响。在表现礁石和迭峰时,多用小解索皴并杂糅刮铁皴、卷云皴等,行笔草草,甚为随意。远山皴染并举,以淡墨渲染,层层推远,富有深远的视觉效果。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单调。树法也颇为写实,除了未使用夹叶法和米点之外,囊括了当时画树的种种表现技法,在树石相交的画面上,画家极为注重树石的笔墨层次,采取树深石淡的笔墨,显现出其驾驭笔墨的娴熟技巧。诸树用笔疏松而结构严谨,其群体结构亦十分自然得体。将该卷的林木与“元四家”之后的山水画相比,在笔法上属于相同的时段,即元代后期之作。
《江山胜览图卷》虽为元代宫廷画家所绘,但该图客观地保留了很多宋代江南建筑的特色,并保有竹、樟、柏等南方植物以及水牛、山羊等南方家畜。画中所绘人物,仍旧保留了宋代的衣冠服饰,许多人物的装束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中均有出现。特别得注意的是,画中出现了元朝蒙古族的人物形象。此画卷中大约有十六个蒙古持械军卒押运粮草的图像、画中两座城市(温州府治的永嘉、瑞安)的建筑,包括元代修筑的净光塔、永嘉码头等,为元代的历史事实,无疑。如果对当时两座城市及周围的民俗加以综合考证,诸如迎娶活动、南戏、杂技、医药、佛事、航运、渔业等,特别是对画中蒙古官僚娶亲的场面、永嘉杂剧、元代最为先进的四桅船、及卷尾的和尚杂技等图像进行考证的话,这些画中人物形象,有力地证明了他们是在元代活动的证据。王振鹏将元代赵孟頫和“元四家”的水墨韵味与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有机结合,既有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又有界画的工整细腻。此卷的构图是按山水画的章法展开,继承了宋代全景式山水长卷的构图法则,但在透视上依旧保留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并略带有俯视的角度,有着较强的立体感,体现了全景式山水画的纵深感。
《江山胜览图卷》既展示了社会风俗的人物活动,又体现了古代庙宇建筑的规模形制,有关其学术性、艺术性、历史性的研究,涉及到了中国绘画史、鉴藏史等诸多问题。所以它既是研究元代当地社会政治的“百科全图”,又是研究元代绘画百科的重要图像。它是一个元末画家的笔墨世界,又是一个元末社会的历史缩影,它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都是极其重要的画卷!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

《驭马踏青图》 元 王振鹏
此幅作品画面整体清新舒畅,构图严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人物突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画技超凡,精湛细腻,绝对是工笔绘画的精品力作!这幅作品又极像出自宫廷画家之手!纵观整幅画作从远山的白雪,柳条的初放,岸边的嫩草,人物衣着的厚重,似乎感觉出这好像是初春时节。远山层峰叠递,高岭耸挺,峰首延线曲波,伸向天边。积雪披岩,略染其峰,松立挺薮,长青缀绿,随岩坡缓,直展湖面,峋石凸起,翘首湖心。湖水波蓝,直涌柳岸。苍柳弯挺直上,叉枝交错,柳条垂下,随风飘散,几只春雀游戏枝间。宫妃贵人迎着初春和煦的阳光,骑马踏进御花园。意欲:一边欣赏园景,一边身心舒展,与嫔妃姐妹相互交谈。三姐妹说说笑笑,面露笑颜,马匹静立,等待主人的驱唤。另外两个姐妹,策马扬鞭,奔跑竞技,你追我赶,完全沉浸在阳光畅达的春天。如此春景,如此画面!完全显示出皇帝后宫嫔妃贵人的另外一种生活场面!对于分析和研究我国古代皇家后宫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文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收藏珍品。王振鹏因画艺受知于元仁宗,令他任职于秘书监典簿( 元代掌管书画及历代图籍的主要机构)。其风格特色为准确与细致。作品迎合皇室的需要,直接以宫廷建筑为主题,专用墨线白描法画建筑,并以墨线深浅、疏密、平行、交叉之不同,来区分建筑各部的质感、材料和体积感,代替以前的设色或淡墨渲染的画法。


《山居图》为难得一见的佳构。此图的绘画布局是按照山水画的章法展开的,诸段结构明晰,过渡自然。近景丛树山石环绕,工致细腻,深处一方亭榭半隐喻后,盈盈匆匆,高处借助层层推远的山峦和树木,给繁密的画面带来了开阔的天地,使全卷的构图开合、张驰和疏密有度,充满了节奏变化。山石楼台环绕,气势飞动,楼阁刻画精整,点景人物的活动充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