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蹲点园区看发展
车行黄冈大道,满眼苍翠欲滴;走进黄冈产业园,处处显露生机。
初秋,迈步黄冈产业园融创星城项目,可谓别有洞天,大开眼界。一边是高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入驻即可快速投产;一边是高档次的公寓楼,拎包入住,设施齐全。
这里筑巢引凤,引进的不仅是一批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对标高精尖,产城融合发展,助力园区产业强链补链。
这里放飞梦想,不止是一个融创星城,还有万福棚改小区、正创电力、蔷薇国际项目、黄冈产业园产业促进中心、“七纵十三横”道路管网……
撬动这一切的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市政府发起设立,采用“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的创新投融资平台。
立足园区,服务园区,他们将一片荒芜之地打造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科技型工业新城。
一旦出发,发展脚步不曾停歇
抚摸历史,禹王城激荡过春秋战国时期繁盛的楚国雄风,螺蛳山彰显过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朴拙气韵,东坡赤壁呈现过唐诗宋词流光溢彩的巅峰景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
设在融创大厦10楼的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透过窗户俯瞰园区,只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城铁如电飞梭,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控制资源、做大资产、多元融资、借力平衡。”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峰一语道尽企业经营理念。
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前身为武汉经开区黄冈联创投资有限公司,由市政府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合作共建黄冈产业园而成立。
2015年9月,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出资4亿元,占股80%,黄冈市政府出资1亿元,占股20%,公司为武经开直属国有企业。
2016年3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产业园管委会与中交建集团签署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产业园20平方公里范围内PPP项目投资协议。
由于多方面原因,2017年8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改由黄冈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100%持股,公司变更为黄冈市属国有独资企业,由市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起步就奔跑,开局就争先。”
“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
“一切以服务园区发展为第一要务。”
这里论条件不是最好,拼政策不是最优,讲资源不是最足,但是从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从制度管理到市场化运作,产、城、人的紧密结合,精、气、神的迸发四射,彰显着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定力。
图片
一切目标,只为力推项目建设
置身火热的建设现场,只见一辆辆工程车穿梭其中,一个个项目相继上马,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整个产业园如同一个大工地,处处彰显着开放的政策、优待的条件、无处不在的市场思维。
立秋后的太阳,仍是火辣十足,记者一行在黄冈融创公司总工程师赵建军陪同下,挥汗探访几个重点项目,找寻黄冈融创人破冰突围的秘笈。
第一站,融创星城。
融创星城原是僵尸企业德鑫体育公司厂区,黄冈融创采取腾笼换鸟方式,斥资1亿元收购并盘活这块闲置土地。项目总投资11.4亿元,规划建设39万平方米的中小产业园,包括20栋3层标准厂房,10栋员工公寓,一栋3层活动中心,一栋2层展厅,一栋15层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百亿元产值、3至5亿元税收,每年近5000万元租金收益。
记者看到,3栋3层标准厂房和2栋6层公寓已建好,园内绿树成荫,对标高端的芯洁电子、浩瀚佰金光电生产正忙。该项目的最大亮点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厂房区,配套建设公寓楼、办公楼、研发中心、食堂、超市、银行、医院门诊、物流,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服务。这里,不仅是技术的高地、地方财源的凹地,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地。
第二站,万福翰江苑。
“以前这里脏乱差,黑灯瞎火路难行,现在干净整洁舒适得很,可坐在楼上看江景。” 一位杨姓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位于新港北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的万福翰江苑,是全市重点棚改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库中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园区一项民心工程。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2.6亿元,改造面积38.2万平方米,主要还建安置新河村、蔡吴廖村、万福社区、唐家渡村4个棚户区,共建设住房1938套(户),目前已交付使用。二期31.3万平方米,2128户已开工建设;三期24万平方米,1696户,正在规划之中。
第三站,正创电力。
如何有效缓解园区用电紧张?黄冈融创通过引进浙江正泰集团合资成立黄冈正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电,此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列入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录。
正创电力总投资3.13亿元,将为园区分期新建110KV变电站3座及110KV和10KV配电线路,努力打造一个“网、源、荷、储、充”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经过紧张施工建设,一期工程已于8月6日竣工,9月1日并网售电。
第四站,蔷薇国际项目。
手里的土地资源如何资产变资金?黄冈融创通过与广州实地集团组建黄冈实创置业公司,合作开发193亩居住用地,打造一座42万平方米、可容纳逾万人口的智慧人居小区。
该项目开盘即热销,打造园区首个商业地产,既盘活了土地,增加了公司现金流,又带动了人口向园区聚集,激活了园区第三产业发展。
“小雨当冒汗,中雨不停干,大雨想办法,晴天拼命干。” 赵建军这样描述黄冈融创人。
产城融合“并蒂莲”何以美丽绽放?
黄冈融创给出答案:一是执着创新,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一切跟着市场走,项目落地快;二是务实高效,从谈判到合作,从规划到建设,始终保持着“抢拼实”的作风和状态。
图片
一个使命,服务园区快速发展
资本江湖风起云涌,英雄辈出,充满传奇。
园区发展,钱从何来?
——多元融资。黄冈融创为扶持园区产业发展,出资2.56亿元,与省长江产业基金共同组建60亿元的长江黄冈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基金实际到资45.82亿元,已对绿宇环保项目出资6.19亿元、星晖新能源汽车项目39.15亿元,确保两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黄冈融创用2亿多元资金撬动60亿元的盘子。
——做大资产。近几年,黄冈融创共摘牌各类商住用地1658亩,仅2020年,公司共摘牌居住用地786亩,公司净资产从上年度末24.19亿元增加到43.2亿元,增幅达78%。
——盘活资源。公司在建及建成的自营项目可对外租赁办公面积40万平方米,可实现年租赁收入6000余万元。通过与实地集团合作蔷薇国际项目,收回4.73亿元土地出让金和1778万元利息。公司以园区区域内存量电网作价的方式入股浙江正泰“增电配网”项目,实现持股25%。与中石油合作开发园区加油站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目前,黄冈融创从最初5亿元注册资本金,发展到现在总资产83.7亿元;已累计实现融资授信95.15亿元,提款72.17亿元,融资成本控制在7%以内;累计代园区管委会支付款项25.39亿元,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样的投融资规模若在从前不可想象。
“作为园区平台类公司,既要依托园区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最大效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又要替政府排忧解难,不等不靠,通过市场化转型发展,加快市场经营步伐,以高新技术引领新产业突破发展,助力园区打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姚峰坦言。
机遇在实干中把握,难题在实干中破解。
黄冈融创以立足园区、服务园区为使命,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活力,完善产业配套基础和城市服务功能,推动工业、商业和人居的融合发展,一步步摸索出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已在实践中大放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