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伏虎山人 于 2021-9-4 09:22 编辑
二十四 冬天,滴水成冰的冬天,满世界银白。大地封冻着。原野、山岗、废弃的碴台上,覆盖着厚厚的冻雪,踏上去哧溜溜地,嘎嘎响。 黄昏时分,彤云密布,万籁俱寂。 忽然,从一座碴台下传来阵阵欢快的呼喊声。 “胡沐仪,‘眼镜’,滑呀,快滑呀!” “胆小鬼,摔不着的!” 原来是一伙十四、五岁的小青年在那里滑雪玩哩。只见高高的碴台上,立着胡沐仪和一个绰号“眼镜”的伙伴。他俩在同伴们多次激励下,怯怯地走到碴台边缘慢慢蹲下身,又朝碴台下瞅了瞅,才终于闭上双眼狠了狠心,“哧溜”一下,从二十米高陡峭的碴台上滑了下来。 “乌啦!”同伴们欢呼着。 “嗨!这是懦弱者的升华!”绰号“大块头”的龚长林咏叹道。 这里是兰田中学,小青年们都是这所中学的学生。 兰田中学位于梦阳城西二十多里的山丘中。这里原来是一座废弃的膏矿,到处耸立着矿碴堆起的碴台。学校这年秋天才开办,校址就在旧矿址上。胡沐仪们是第一届,四个班,两百多名学生,十来位教师。教室、办公室、教师住房,都设在一栋两层西式大楼里。大楼建在山岗上,坐北朝南成直条形,是原矿主的办公楼。由朝南的大门进入,中间是走道,两边共设有四个教室。另有五个单间,分别是图书室、仪器室、卫生室等。楼上是办公室及教师住房,全都铺着木地板。向南还有一米多宽的木质阳台。大楼很壮观,十多里远处都能看到。 出大楼后门有个小院,院内有几间下房,做了女生寝室。 大楼前面是操场。操场南面有一片低矮的平房。食堂和饭厅都设在里面。食堂以东约四十米远处亦有一排平房,八间,是男生寝室。 学校设有围墙,也很少林木。周围离村庄都有相当一段距离。整个学校显得荒凉、孤寂。是一群青年学生,才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 本来,矿小毕业的学生,可以就近上位于城关的一中的。是县教育局长反复做工作,胡德鹏才答应把他们分到新开办的兰田中学。报名那天,胡沐仪看到学校一片荒凉,回去把父亲很埋怨了一通。他父亲却说:“这有什么不好的?艰苦环境能锻炼人嘛!”他也无言以对了。 来兰田后,胡沐仪和安宁还有汪为民分在同一班。乐平和秋芳分在不同的班。但上学、回家,他们还是相伴着同来同往。不久,乐平同他父母一块离开梦阳回了河南老家,从此也就再无音讯了。 哦,顺便说一下,汪为民就是“么姑娘”金亮。他与候耀祖是表兄弟,金亮的生父就是候耀祖的舅舅汪新贵。汪新贵解放前夕参加革命,曾在胡沐仪家乡伏虎台搞过土改。汪新贵同土改工作队一位女学生搞上后,便同原配汪为民的母亲离了婚。汪为民的母亲离婚后,又嫁给了矿上一位姓金的工人。汪为民也跟过来改名金亮。小学毕业后养父不让金亮上中学,要他在矿上当工人。金亮不干,两人闹翻了。一气之下,金亮回到生父身边认了后妈,恢复了原来的姓名——汪为民。于是,汪新贵便送他上了中学。 胡沐仪来到兰田中学,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还结识了一些要好的同学。这不,那怕冰封雪冻,他和龚长林、祝景生们还趁晚饭后的一段空闲,结伴到野外滑雪、溜冰,玩得十分开心。 “走,‘眼镜’,我们再去滑一次。”战胜怯懦而余兴未尽的胡沐仪,向祝景生提议道。 “算了吧,”“大块头”龚长林说,“快上晚自习了,回学校去。” 龚长林话音刚落,“当——当——”就从学校传来晚自习的预备铃声。同学们一路滑着雪朝学校赶去。(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