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将会在此次活动中进一步宣传推广。
近年来,市文旅局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十大行动”,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传承,助力黄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红色旅游市场整体回暖复苏,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游客量较往年增长50%左右,较2019年增长30%以上,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2亿元。
保护利用规划提升行动。编制《黄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完成《黄冈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文本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先后出台6部规划、5个规范性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规划体系和资源数据库、旅游项目库,推进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实践行动。在市委组织部推动下,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举办全市红色旅游讲解员培训班和“讲好红色故事”大赛,组织全市文旅系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讲好党史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宣讲展示活动。
保护利用项目进规入库行动。争取红安七里坪革命法庭等13个重点规划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红色资源项目库;英山牛脊背战斗展示园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项目库。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境内653处革命遗址遗迹全部列入《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得到国家资金扶持。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大别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红色文物景点连片开发,加快推进红安恒大、麻城将军文化园、英山毕昇康养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成景区”,科学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及红色场馆、非遗展示馆开展文化旅游,推动我市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排查行动。全面贯彻落实《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组织开展全市革命文物保护状况集中排查行动,排查革命遗址遗迹652处,争取国家资金3300万元,对全市5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实施抢救性修缮保护工程。
红色景区提档升级行动。启动红安红色革命纪念地5A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陈潭秋故居景区提档升级、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陈潭秋故居三期改造项目陈潭秋生平事迹展馆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开馆。
红色精品线路打造行动。完成新版《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地图》绘制,于6月30日正式发布,打造“挺进大别山奋进新时代”、“畅行大别山红色旅游路共享乡村美好新生活”、“红绿相映文武双全黄冈红色名人文化游”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文旅资源宣传推介行动。赴山东潍坊、上海、南昌、长沙、郑州开展黄冈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活动,与各地旅行社在游客成团、线路设计、优惠政策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黄冈红色旅游主题宣传覆盖上海、泰州、扬州、合肥、六安、武汉等城市。上海旅游协会组团打卡黄冈红色旅游线路。
红色文艺精品创演行动。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黄冈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新创革命历史题材黄梅戏《清清的义水河》、楚剧《天明天亮》,文曲戏《江水谣》并立上舞台,受到各方好评。
红色场馆宣教拓展行动。实施“革命文物+互联网”,完成“黄冈红色文化数字馆”建设并于今年6月上线运行。开展“千人讲述”,发掘加工100多个“乡村党史故事”精品充实红色网馆展陈。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军民融合,与武警部队高标准建设50个军地红色文化活动场馆、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黄冈支队“一馆”“两道”“三墙”“四站”红色营盘,实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形成类型多样、覆盖全域、内容丰富的军地红色文化宣教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