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纾困解难 助力企业发展
我市举行“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9月18日上午,我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宣传部六楼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蔡志勇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千人进千企”行动总体情况、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成效以及下步打算等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市政府办: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自8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启动‘千人进千企’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上门、靠前服务,截至9月17日,共调研摸排企业(项目)2000余家,累计排查问题近3000个。”9月18日上午,在我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元西说。
吴元西介绍,我市高位推进“千人进千企”行动,由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县(市、区)和企业,筛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和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统一纳入包保服务范畴,帮助解决问题。
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市组织专班深入企业和项目摸清问题底数,对摸排的问题实行分级承办、分层领办、分类交办,并设立专线电话,畅通政企联系渠道,方便企业反映问题诉求。通过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督促及时解决问题。对燕矶长江大桥、晨鸣二期、稳健医疗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存在的重大复杂问题,由市级领导包保,领衔办理,对个性问题专项化解,聚焦融资难、用工难、办证难等共性问题,实行集中攻坚。截至目前,全市缺工企业本期缺工3581人,已解决68%,为65家培植企业提供贷款6.68亿元,为11家企业新增贷款8.3亿元,将全市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发、变更等27个事项下放到县市。
怎样才能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吴元西说:“我市将在打造政策洼地、加强企业培育、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成果转化、提升工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做优做实服务企业平台,常态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激发企业活力。”
据介绍,目前,市政府常务会已审议通过支持建筑业、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业、市区批零住餐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四个政策,后续还将出台金融、用工、技改等相关政策。围绕摸排出的企业配套需求,共梳理出上游配套需求信息151个,下游配套需求信息99个,并将需求清单转化为招商信息,谋划项目163个。
市发改委:早日实现“在黄冈没有难办的事”
9月18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石志红在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市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及问题反映平台二维码的有关情况。
为更好地收集市场主体涉营商环境的诉求、建议,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市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黄冈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及问题反映平台二维码。
石志红介绍,市场主体通过扫码进入平台界面,可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政府及其部门在执法或服务中侵犯市场主体权益的行为进行投诉;二是反映市场主体当前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政府及其部门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三是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办事体验,提出意见建议。目前,共收到问题及建议反映信息169条,均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办、分办。
“平台工作流程分为前端举报应用、后台数据收集、后方交办处理等三个环节。”石志红介绍,对平台收集的问题,将分类进行统计处理。对于不属于营商环境的问题,及时电话告知,做好解释工作,并向投诉人推荐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属于营商环境的问题,将按照优化营商环境交办制度的要求及时办理。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四办”改革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9月18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昕在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市深化“四办”改革相关情况。
“一网通办”强支撑。推进全市10个县市区、128个乡镇、4088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网全覆盖,已有20个部门的30个业务系统上云,数据共享平台共汇集证照数据110万本,政务资源数据3.2亿条。实现95%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可网办。17个高频事项可在“鄂汇办”上办理。全市自助终端已上线应用58个。截至9月,市县两级办事材料压减26%,办理时间压缩82%,5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一窗通办”优服务。全市有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平均事项进驻率达90%以上。乡(镇)、村(社区)“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服务模式逐步成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在黄冈没有难办的事”服务品牌。
“一事联办”提质效。针对跨部门、跨层级,需要企业和群众多头跑的事项,通过“事项关联、并联审批”实现部门联合办好“一件事”。推行“二手房水电气一体化过户”,8个办事环节压减成2个。推行“企业开办N210标准”,将企业注册登记、社保登记、医保登记等11个事项实行一事联办,22个环节压减为2个环节。推行“工业项目并联审批、一事联办”,将原来涉及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统一由投资项目审批窗口一窗受理,平均压缩审批时限20个工作日。
“跨省通办”疏堵点。运用“开设专窗、异地代收互认、自助终端开放接口”等方式,实现与江西九江、广州、深圳等5省7市首批58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进武汉城市圈民生同保,涉及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等部门的106个事项实现窗口通办,与武汉有182个事项通过自助终端实现异地互办。
市市场监管局:下好“先手棋” 打好“组合拳” 当好“助推员”
9月18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小野在我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就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介绍。
下好“先手棋”。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推行企业开办“210”服务标准;推行“智慧办”、“就近办”、“全程帮办”、“企业开办直通车”、“一业一照、一事联办”等便利服务,今年元至8月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4411户;推行“跨省通办”,与周边省市营业执照办理正式互联互通;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市证照分离推送数据16823条;圆满完成“两品一械”审批子系统应用试点,率先实现市场监管审批“一张网”。
打好“组合拳”。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开展转供电加价清理、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违规收费清理、停车行业“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专项行动,清退违规转供电加价款407.69万元,整改规范停车场收费行为32家;出台《黄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违法经营行为减轻从轻处罚事项清单(试行)》,推行“首违免罚”、从轻、减轻处罚“三项清单”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发起抽查任务609个;加强信用监管,为企业办理信用修复,帮助移除企业异常名录1727户;开展网络外卖餐饮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
当好“助推员”。广泛开展“质量月”宣传教育活动,对全市1035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麻城福白菊”申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深化品牌提升专项行动,今年元至8月,全市授权专利3625件,同比增长10.3%。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3.85万件,商标总量全省第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第一,蕲艾入选国家地标产品保护名单;推行智慧监管,加强气瓶信息化建设,推行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
市医保局:全面提升医保为民服务时效和能力
9月18日上午,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国俊在我市“千人进千企”暨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就进一步减环节、减审批、减时限、减跑路,全面提升医保为民服务时效和能力作了介绍。
提升服务质效。所有事项“减时快办”,将医保服务事项由最初的109项精简为28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变更登记、信息查询等28个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65%以上;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等14个高频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居民医保缴费可通过银行网点、手机APP等方式即时办理;为恶性肿瘤、白血病等9个慢性病门诊设置“绿色通道”,当日受理,次日就能享受医保待遇。全国首创零售药店定点“先准入后评审”,第一批15家药店从申报到签约仅用5个工作日。
精简办事程序。减证便民,女职工产前检查费及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相关费用及津贴不需企业和个人跑腿,直达个人和企业账户;异地就医备案“简化程序”,异地急诊或转诊住院可通过电话、QQ、微信或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备案。全面推行基本医疗+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我市参保患者在全国4.9万余家定点医院可即时结算,出院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同时已开通职工门诊省内和跨省直接结算。
突出服务为民。牵头推动医保服务“跨市通办”,主动联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4市签署医疗保障服务事项战略合作协议,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转诊人员备案等7个事项已实现跨城通办、一市联办;创新医保服务举措,率先在全省实行“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为各参保单位配备一名专职“服务员”,参保单位业务“一分钟”办结。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将80种癌症患者所需的特殊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打造5分钟购药圈,黄州城区新增12家特殊慢性病药店和2家新特药药店,方便特慢病患者购药。为高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单独设立服务窗口等服务,不硬性要求用手机办理业务等。
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元西答记者问
问:9月17日我市发放首轮消费券,没有抢到的市民比较关注后续还有没有抢券机会,抢到的市民比较关注怎么用。请具体介绍一下。
答:根据湖北消费券发放活动的统一安排,我市已于9月17日晚8:00投放了首轮(中秋)第一批消费券。本次消费券分四轮多批次发放,首轮(中秋)第二批消费券将在9月20日晚上8:00投放,届时大家可以继续抢券。
本次消费券分三类,每类面值分三档:商超消费券38元、68元、128元;超市(便利店)消费券18元、38元、58元;餐饮消费券8元、28元、68元。市民朋友实际消费金额超过消费券面值3倍以上就可以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与平台和商户(机构)优惠券叠加,每笔消费限用一张。其中,商超消费券限使用于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家电卖场、家具卖场、手机专卖店、服装鞋帽专卖店等。超市(便利店)消费券限使用于超市、便利店、水果店、生鲜店、母婴店、鲜花店等。餐饮消费券限使用于餐饮店的堂食和外卖。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黄冈市抢领的消费券仅限黄冈市境内实体店使用,不支持跨市州使用。本次发放的政府消费券不能用于充值、预存等消费,而且有效期为7天,抢到消费券的市民朋友请尽快到店就地消费。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石志红答记者问
问:你们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及问题反映平台二维码是拓展市场主体投诉渠道的一个创新性举措。但是哪些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反映,问题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答:我们这个平台主要受理损害营商环境的各项投诉事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主要指各级机关或者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给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以下情形不是我们受理的范围:(一)市场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二)投诉人就投诉事项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已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已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并被受理的;(三)投诉人已就投诉事项申请仲裁或者仲裁机构已依法对投诉事项作出仲裁决定的;(四)依法终结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五)治安和刑事案件;(六)对已办理终结的同一事项、以同一理由重复投诉的;(七)法律法规已规定应当由其他机构受理处理的。
我们对所有收集的问题,按照分级分类分区的原则进行交办。交办事项的办理结果将定期进行通报。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王昕答记者问
问:听说现在很多事项武汉城市圈内可以实现通办,这个改革给很多人两地办事提供了便利。能不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今年4月21日,武汉“1+8城市圈”九市签订政务服务“跨市通办”合作协议。第一批涉及公安、人社、民政、医保、卫健、公积金等部门的近200个高频事项实现城市圈通办。通办方式有四种:
一是网上通办。对于不需要到现场办理的业务,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网通办。
二是窗口通办。对于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业务,可以在居住地政务服务中心的相应业务窗口办理通办业务。
三是代收代办。对于需要寄递材料才能办理的业务,可以在居住地政务服务中心“跨区域通办”窗口申请,在窗口工作人员点对点指导下,完成代收代办。
四是自助终端办理。对于查询和打印出证类简易服务事项,可以采取自助办理方式。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出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使外地在黄冈的群众和黄冈在外地的群众生活、工作更方便、更安心。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小野答记者问
问: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目的是什么,抽查计划是如何制定的,今年开展情况如何?
答: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即随机抽查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公开抽查检查结果,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今年我市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共有405项,其中联合抽查170项,主要涉及教育培训、宾馆旅店、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农资化肥等领域,计划11月底之前完成。目前,全市已经下达“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任务数609个,已完成525个,发起联合抽查170个,接收任务310个。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国俊答记者问
问:刚才您提到我市在全国首创零售药店定点“先准入后评审”,第一批15家药店从申报到签约仅用5个工作日。请介绍下具体情况。
答:以往零售药店申请医保定点,一年只审批一次,审批次数太少、速度慢,群众购药不便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医保局在全国率先实施零售药店定点管理“先准入后评审”全新改革,具体做法是:将评审环节后置,只要零售药店提出申请,基本资料齐全,即可签订试运营协议,药店可试运营,3个月后由医保经办机构组织专家集中评估,评估合格后正式签订协议,纳入定点管理;一旦评估不符合条件,取消试点资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