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民间研讨《黑暗传》成效一】守护无名烈士墓与光大红色资源的情结
文/吴仕钊
十月三日,午后的秋阳杲杲。神农架林区阳日镇万福村的杜医生,领我们一行十多人,拜谒一无名烈士墓。
离开主路,岔进山间一条曲曲弯弯的村村通公路,在一个住有两三户人家的山坡地段,驻车西望,杜医生指着有三棵挺拔杉树的地方,对我们说:“那三棵大树中间的一坟茔,就是当年在这里流血牺牲的无名烈士的墓地”。接着杜医生向我们转述当年烈士牺牲时的情形。
杜医生名叫杜克定,今天七十岁。他父亲杜祖纯当年是带领新四军攻打土匪窝的乡亲之一。那年(大约是1948年具体时间待细考),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将军,和他妹妹一起带着部队从房县往兴山方向运动,路过万福村地界时,听乡亲们反映这里有一股国民党军队混为土匪势力很猖狂,民不聊生。贺龙同志与其他人商量后决定消灭这股国民党残余力量。一天夜里,部队兵分三路分别由三个乡亲带路,从虎口垭、水井垭、石门垭三个山口包围了敌军。临近残余部队躲藏的住房时喊话:“交枪不杀!”敌军顽固反抗,战斗打响了。战斗中一名新四军战士中弹,伤势严重,子弹横穿肚子,肠子掉了出来.,被抬下来抢救。先用子弹袋扎进伤处,又把衣服用针线缝合以保证肠子不掉出,从水井槽抬离战场不远,这个战士就牺牲了。借了老乡的一个门板,就地掩埋了烈士。
部队消灭这股敌军后,离开这里,继续按计划前进.。因为走的匆忙,没有向当地介绍烈士的姓名。杜医生的父亲是亲历者之一,记住了这个烈士的坟茔。后在土地大包干分田到户时,分到这块土地的农户,就在坟前种了几棵树,在坟上培了土,便于人们记住这座坟茔.。
从山间返回杜家,晚饭之间,杜医生三番五次讲到自己一直有一个心结未了。他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流血牺牲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纪念下去呢?我今每七十岁了,活着,知道此事,纪念烈士。死了,谁知道这是一个无名烈士的坟墓?只有我们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讲述出来,后人才会知道这个故事,纪念这个历史。可惜我没有多大的文化,难以完成这个心愿。今天遇上了你们这些文化人,这些企业家,说出这个心愿,如果能了结我这个心结,也就安心了。
说者有心,听者会意。中国作协会员、保康县作协主席李修平当场表示,指定专人落实完成写作事宜。对杜医生说,这个人,就是坐在你旁边,在附近保康县马桥镇横溪村任第一书记的陈德道同志。一同到访的广州市黄埔区民营企业家钱长青说,我们公司与你们村结个对子,选择一些合作项目,比如发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比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等等项目都行,成为我们双方结队子的基础,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方向。
杜医听后,非常激动。不仅是杜医生一个人闻讯则喜,在场的人都为今天的事情而感动。我为此事感动有三:一是为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事迹所动;二是为当地包括杜医生在内的乡亲们默默守护烈士墓地的情感所感动;三是为今天一起拜谒烈士的作家、企业家的义举所感悟。杜医生他们有一腔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情,他们为守护烈士墓茔巳经和正在做的事情,也是社会人需要做的事情,他谦虚地说自己没有文化,当地缺少文化人,虽然是谦词,也是一种期待。联想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黑暗传》申遗的事例,保康县比神农架的文化自觉就略胜一筹。难道真是这里没有文化人?不是,是没有关注历史文化,关注红色资源的机制,没有运作这些,为之操真心的官人。有的只是民间人士和孜孜以求的情愫。
作者简介:
吴仕钊(微信昵称:常兴)文学硕士,著有《缅怀》《重温诗经》《本焕印象》等书。出版专著有巜外国文学自学指导》(198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0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慈悲大洪山》(2016年)《伍子胥传》(202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