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少尉
 
- 积分
- 19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到访神农架高铁站第一村
文/吴仕钊
高白岩村位于神农架林区新华镇东北部,正在施工的“郑万高铁”(郑州至万州的高速铁路)穿过这里,保康县寺坪站往东,便是神农架高铁站站。出站口仰望高白岩村海拔高度一千三百多米,是一个显眼的地理标志,此山系秦巴山脉与荊山山脉的交汇地带,恰在高铁站的西边一公里处。倘若立于高铁站向西看,高向岩村委会就座落在高白岩山体左的一个山脊上,从高铁站到村委会,乘车盘山而上只有八分钟车程。
午后,我们专门从村委会走到临近高铁站的栈道边,腑视高铁站,一段高速铁路路基就在斜线1600米左右的山凹处,路基两端掩在隧道里。从高铁站上山,一条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盘旋而至,经由高白岩村一组山间曲道,就可到我们站立的栈道。栈道,是过去的说法,过去这里的栈道只能一个人贴壁通行,如今是一组通向二组、三组的村村通公路了。这里曾经是一场战斗的现场,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一支只有三十八人的部队,据险与一支五百多人的国民党部队展开了激烈战斗。双方力量悬殊,解放军在武器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巧妙利用山上的石头、木桐子、冰凌子顺势打击敌人,取得了战斗胜利。
站在这曾经的战场,腑视山下正在兴建的高铁站,抚今追昔,给人以良多的启迪。同行的一位倩女不无感慨地说:“这里视角独特,视线确实开阔!难怪这里会出许多知名人士与企业家”。站在这里看对面山体,秦巴山脉与荊山山脉交汇于此,地壳运动形成的断裂带,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感觉。
在这独特的地段,我与高白岩村29岁的村委主任谷正清同志交谈中,得知他们正在利用高铁站即将竣工的契机,着力打造神农架林区高铁站第一村。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下,因地制宜,发掘山区资源,引领村民利用“五观文化”的独创理念发展民宿经济。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高白岩上,可以看日出日落,可以看生物多样性的鸟类,可以看山间漂移的云朵,可以看夜晚的星星月亮,可以在山间星散的村落访民居看长寿长者。还所以听具有秦巴山区风韵的“打火炮锣鼓”和“薅草锣鼓”。
闻此则喜,临近收工时分,我们在村委会附近的一个山村人家,拜访了这里的老支书李孝龙同志。他已82岁高龄,身板硬朗,见到他时,他正扛着一节木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冯安新第一眼看到,立马迎上去,接过木头扛在肩上。我也迎上去与老支书握手,想拉着他的手扶他回家,他客气地说:“我的手臂不经拉”。及至在门前坐定,就着《黑暗传》传承的事情,向老支书讨教。听说我们的来意,老支书起身到他住的房间拿出一个手抄本。我们一边讨教着,他一边翻看着他曾经熟悉的手抄本,简介着传承情况。对《黑暗传》内容的熟悉,对歌词的记忆令人我等惊羡。据说,老支书曾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黑暗传》的传承人,但现在新华镇文化站“传承人登记表”中找不到他的名头。
在村委会座谈时,进一步清楚了高白岩村支两委打造神农架高铁站第一村的构想和正在计划中的工作思路。非常欣赏他们的构想,古人云:“凡事兴于虑,成于务”。予则立,谋在先。抓住高铁站兴建的窗口期,也是精准扶贫转为乡村振兴的关口期,高白岩村支两委一班人,正在“兴于立”,“务于实”也正在运作中。相信高白岩这个“神农架高铁第一村”的建设构想一定能够实现。
是晚,住在位于高白岩村三组的冯安新贤弟老家,静谧的夜晚,满天繁星,拉进了与天空的距离,升华了对乡村振兴的认识。“群雁高飞头雁领”这句话萦回耳际。是啊,高白岩村的振兴之路,不正是需要像谷正清这样年轻有为的才俊,引领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奋进吗?一些个刚刚走完精准扶贫路段,转而迈向乡村振兴战略格局的乡村,如何“兴于虑,成于务”;抓住机遇,不错过机缘;因地制宜,不失去特色;利用政策,不等不靠乗势而兴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也是有希望实现的课题。
当然,也知道振兴乡村的发展之路不是平坦的,就像这高铁站到高白岩村委会的山间公路,虽然曲曲弯弯,只要行路,就一定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作者简介:
吴仕钊(微信昵称:常兴)文学硕士,著有《缅怀》《重温诗经》《本焕印象》等书。出版专著有巜外国文学自学指导》(198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0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慈悲大洪山》(2016年)《伍子胥传》(202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