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伏虎山人 于 2021-10-9 11:38 编辑
胡沐仪踉踉跄跄地一口气跑出了招待所,跑出了县城,跑到了梦阳河边。一路上,他只觉得胸口堵着,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有好几次都差点儿摔倒在地上。 学,学不能上;书,书不能读;工作,工作也没人要。这接踵而来的打击,对这个志向高远、满脑子幻想的十六岁的花季少年,实在是太沉重了,太残忍了! 他从小聪明伶俐,又好学上进、勤奋努力,也才华初露;他心头充满理想,做梦都憧憬着美好的前程;他胸中满怀抱负,立志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对人类、对社会能有较大的贡献。然而,他刚刚起步,还未步入正轨,就被当头几棒打得懵头懵脑,昏头转向,不明究理——仅仅因为父亲的不白之冤,他就要受到株连,就要失去求学上进的大好时光,就要使他的理想、前途、抱负、志向化作泡影,彻底毁灭,甚至连工作就业的权利也都被残忍地剥夺了。这公平吗?公正吗?合理吗?小小年纪的他,承受得了吗? 胡沐仪跌坐在梦阳河畔,水中的倒影一脸茫然,万分沮丧。他越看越痛愁,越看越沮丧,越看越绝望——“偌大个世界,难道就没有我胡沐仪安身立命之处?!”他看着,看着,恨不得一头栽到河里随他的倒影而去。 然而,他毕竟是个有志气、有骨气的少年。他不甘心就这么罢休,就这么完了。他更不甘心就这么死去,就这么离开这纷繁的世界。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这大千世界。他觉得还是活着好。活着就能有理想,活着就能有希望,活着就能有奋斗!活着也就能瞪大眼睛看着这不公平、不公正的人世间,将来到底会变得怎么样! 他想着,想着。他忽然想到自己的祖辈,想到伏虎台的乡亲,想到他儿时的伙伴——他们不都没有上过多少学、读过多少书,不都没有能干多大的事?但他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他们成年累月口朝黄泥背朝天,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生活,繁衍着自己的子孙。他们无所谓前途,无所谓理想,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绝望。“笑看世间大风云,乐对手中小酒盅。”他们虽然平庸,但他们又是多么的超然,多么的洒脱,多么的明快!我既然同他们一样生于斯、长于斯,大概也应同他们一样守于斯,乐于斯,死于斯。 对,我还是回到那里去,回到家乡去,回到乡亲们中间去! 滚吧,什么前途、理想!滚吧,什么希望、绝望! 想到这里,胡沐仪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他决心回到家乡,回到伏虎台,回到平庸的生活中去! 然而,他忽然又想到即将面对的母亲。母亲知道自己的工作又成了泡影,她老人家又该会何等的悲伤,何等的痛楚啊! 胡沐仪的心中立马又掀起了波澜,又踌躇不前。直到天傍黑,街市上燃起了灯,他才回到大姨家。 胡沐仪进门看到两个姨妈正在安慰母亲。他明白三位亲人已经知道自己没被招工的事,心里倒平静了许多。他喊了声:“小姨来了。”就默默地在母亲床头坐了下来。 “沐仪回来了?”小姨对他说,“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下午我去找过华同志,跟他谈了半天。他还打电话问了厂里。眼下正在风头上,人家也有难处——我跟你叔商量了,你还是回学校上学去。” “不,我回家种田!”胡沐仪脱口答道,口气似乎十分地坚决。 “算了吧,你!”小姨接着说,“沐仪你想开点,党的政策不会总是这样的。只要你勤学上进,总会有出息之日的——你的生活费我负担。” 大姨也劝道:“沐仪你还小,要听人说——种田!种田你吃得消?还是多读点书要紧。” 他母亲金玉珍也说:“沐仪呀,你要听话。既然小姨有这份心你就应了吧。回到学校安心念书,恐怕过两年政策好些了呢?别担心,家里有我、有你爸,总会熬过去的。” 三位亲人的苦苦地规劝,让胡沐仪看到眼前又有了一线希望。于是他点点头答应了。 经过近半个月的调养,金玉珍已能下床走动了,身体也恢复了很多。第二天,她就带着沐仪回了家。 胡沐仪回到家里,取了行李、书籍,当天就重新返回了兰田中学。(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