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秋国庆两节同日,十九年一遇,八天长假,华夏同庆与时光共舞。双庆重聚又逢重阳逼近,一年一度,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木樨熏风,大地一片祥和。佳和御景园林中那片枫林抢尽秋色,让人忘却水渐凉风渐冷的季节侵袭。落叶梧桐,是否有凤来巢。
重阳节的脚步声愈来愈近,情不自禁地牵系着老人们,《当你老了》那首歌在心中不尽地回唱。由故乡垱网(安山街陈垱网湾)群发起,邀集陈氏门中族亲老人们聚一聚,给拥有花甲之荣的他们带来一片重阳的温馨。抚育子女,孝敬老人,中华民族的美德,大汉传承的遗风,更是每个人心中一块恩赐的沃土。一经网群发起,大家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切愿这次破历史的活动办得丰盛一点。
深受情感冲击,我即给湾村里写了一首《垱网情》并谱曲,一经上群同声欢呼点赞,大家一起哼唱“一杯酒,一生情,时光难留心易醉,常常梦不醒。母语烙心间,悲喜诉说思意无限……”动情的词,动情的曲,动情地唱,不由人地热泪盈眶。族亲之情,滴血之痛啊!网群里大多都是一些外出的陈门儿女,平日忙于事业打拼,回乡的频率并不太高。清明祭祖,七月半烧包袱,抑或红白喜期,这才抽空赶回湾村一趟,难免来去匆匆,有些老人甚至多年未遇,只依稀记得轮廓而已,那种见面呼唤乳名的亲切久违入耳。眼看聚集的日子一天天迫近,大家满怀激情与期待。
经过一番商议,还专程翻了翻黄历,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阴历八月初十,一个太阳不露脸,雨丝也不飘洒的日子,陈垱网的老人们一路清风地相约上街,像赶集一样前往雪梅的“大碗菜”餐厅(由陈家女儿开设)赴宴。经过认真统计,如今家居在湾子里与安山街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共计五十余位涉及四十多户,群里指派专人负责逐一通知,并开车回村上门诚请,争取不漏一人。
那天,大家都来得较早,很多人都搬着板凳坐在大门前的开阔地上,一张张笑脸灿烂着重阳的色彩。陈家人聚会,选在陈家人开设的餐馆,清一色的陈门话题,老人们滔滔不绝地向路人释放与解答相聚相庆的喜悦。既不是生日,也不是寿庆,更不是婚嫁,嘿嘿,这样的聚会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意味。得知今天是陈家儿女们专程安抚老人们的聚会,路人均伸出拇指称赞。虽说陈家湾大人多,喜庆年年不断,但像这样的聚会还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家相聚一起,开闸的话题像洪水一样奔涌而出,家长里短中说不尽的日月,诉不尽的亲情。家国情怀,日月情深,儿女情长,盈满老人们的心头。
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中按时开席上菜,男人们面前摆的是珍品一号,女人们面前既有红酒更有饮料,一桌两包软珍品,直冲湾村里宴席高档的级别,敬酒声、欢笑声一片。陈氏门中自江西迁出时近500年,历经几处辗转,最终落根陈垱网这块风水宝地。虽说湾村里还未出过国家要员,也未有过百强企业大老板,但家风传承满门和顺,旺时全湾逼近400人。有人就有世界,有人就有希望,满门发迹,香火鼎盛,这才是祖宗之盼啊!
受大家推荐,我端着酒杯满桌敬酒,说是敬酒辞,倒不如说是发自内心的话语。按照家谱记载,我们陈垱网湾的历史并不太长,不到两百年我们还是一个祖宗啊!我们流着一样的血,说着一样的话,喝着一口龙井的水,没有什么能割裂亲情。有点利益冲突,具有不同观念,像天风天雨一样自然,但我们有着向往生活的目标,我们走着一条同出同进的湾村之路。借着今天的聚会祝酒,我衷心地期盼老人们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同族团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鼓掌声,碰杯声,甚至还有幸福的流泪声,一首热切的陈门之歌啊!
酒后出店的老人们,拎着聚会发放的礼盒月饼和云丝被,面对一个个族亲们柔和宽厚的笑容,无边地温暖着我的心,尤其是老人们在酒席上的钟情表达让人想忘也忘不了。他们说,今天的聚会,开创了陈垱网的历史,让人深感陈家的情长,陈家的话暖,陈家的福厚啊!老人们站起来双手合十,感谢一群为此举办盛宴的年轻人,这样的画面,能给晚生后辈们带来怎样的鼓舞与激励呢?日月可鉴!
作者:陈本豪,1953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江夏区政协常委,江夏区文联原驻会副主席,民间音乐人。作品曾入编《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长江文艺60年散文送》等多种精编本和中外名家经典。长篇纪实文学四卷本《京剧谭门》,被列为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