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770|回复: 1

[鄂东崛起] 【走进乡村看小康】梅垏村:虾肥稻丰金满田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中国

发表于 中国 2021-11-19 18:3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乡村看小康】梅垏村:虾肥稻丰金满田
信息来源: 鄂东晚报 发布日期:2021-11-16 22:15
龙虾与水稻一同生长,一田两用,虾稻共生,效益同增。位于黄梅县孔垄镇的梅垏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一只虾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抓手,也树立了该村现代农业的新标杆。

梅垏村位于105国道沿线,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78人。2016年,梅垏村6个村民小组流转土地26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村“两委”积极鼓励种养大户,成立虾稻连作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全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

01、互依互补 水稻和龙虾一起增收

11月3日,沿着105国道转入乡道就到了梅垏村。道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数百亩的水田中间是平地,四周镶嵌着一道道宽约4米,深近2米的回字沟。平地是用来种植水稻的,回字沟则是小龙虾的栖息地。

“以前村里多是传统水稻、棉花,产业单一,一年到头收益极少。种田成本高收益低,不少村民抛荒外出谋生。”梅垏村党支部书记梅斌桥回忆。



种养方式升级带来的是产量提升,收入倍增。自从推广“虾稻连作”生态种养模式以来,该村利用优越的农田、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虾稻连作。“专门养小龙虾,要修建养殖池,会浪费很多水,立体生态的稻虾种、养结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节水环保。”梅斌桥说。

所谓“虾稻连作”,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稻田里如何养虾?梅垏村二组村民桂利介绍,3月养殖龙虾,6月捕捞小龙虾后,将稻田排水,种虾会顺着水流进水沟里,中间的田种上优质稻,20天左右,水稻长结实了再放水漫田,龙虾又顺着水流爬到稻田里,跟着水稻一起生长,到了10月份又可以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完后,稻田开始上水育虾苗,来年4月开始陆续捕捞,6月中旬捕捞结束,又开始插秧种田,往复循环。从过去单纯种水稻,变成“一虾一稻一苗”种养,模式一变,效益翻倍。





“过去种水稻亩产值在1000元左右,现在虾稻连作亩产值在3500元左右。”桂利凭借着多年的养殖经验,乘上了“虾稻连作”发家致富的快班车。

2017年,桂利承包了367亩田地,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今年龙虾前期受疫情影响,价格不好,但后期回暖,加上龙虾产量高,他依然赚了个盆满钵满。在他看来,“稻虾连作”不仅产出的小龙虾个体大肉质紧,同时直接改善稻米品质,节约成本。虾子吃掉了稻飞虱等害虫的虫卵,排泄物就是现成的肥料。

02、产业依托 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

“小时候家里种植的是传统水稻,种田收益低,很多村民选择外出谋生,田地都荒了,稻田里的草比人高。”种养户梅军平说,如今,梅垏村土地流转机制让村民除了有一定收益外,还可以为合作社干活挣钱,村民纷纷回乡发展。现在到了秋天,田野金黄一片,生机盎然。



梅军平在外打工多年,2017年,他回到家乡梅垏村,承包了350亩田地,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了创业。“在外面漂泊久了,总惦记着家里的一切,还是回来心里踏实。”梅军平介绍,这几年因为虾稻连作,他年收入有40余万元,生活稳定,日子也越过越好。

村民蒋求华以前是一名泥瓦匠,外出务工,生活也还过得去。今年70岁的他,因年纪大了,在家无事可做。2016年,梅垏村开始流转土地,成立虾稻连作合作社,他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

“我现在一年收入有3万元咧!”蒋求华笑着说。他在稻田干活挣钱,主要负责虾稻的日常管理,最忙的时候是每年的4至6月份,那个时候龙虾大量上市,做的事情多,收入也很可观。



同时受益的还有村民梅俊保,妻子身体不好,家庭条件困难,每年4月份,他到虾稻种养基地干活,帮忙打理稻田的日常杂务。他凌晨取虾2个小时,收入有150元,一年下来有2万元多的收入。

“虾稻连作”推动产业振兴,带动就业增收。走进孔垄镇龙虾市集,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龙虾装载进卡车里,这些龙虾最终会销往全国各地。同时“龙虾经济”带动了当地饲料、包装、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小龙虾上市季节,村里不少妇女都去帮忙“理虾子”。王桂平已经是个“理虾子”的老手,她熟练地将收购来的龙虾进行分拣、称重、装箱,这样一天忙下来能获得100余元的收益。“多亏了这小龙虾呀,让我们家庭妇女也能创收!”她笑着说。

03、乡村建设 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漫步在梅垏村通村公路,一望无际的稻田,梅垏河两岸的柳树、松柏、桂花等景观树环绕河堤,远远望去,小桥流水,一副江南水乡模样。

“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很大呀,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晚上出门还有路灯。”67岁的蒋求华说,到了傍晚,梅垏村很是热闹,其他村的村民还相约到村文化广场散步、跳舞。自从村里的人居环境大变样后,他们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为打造美丽乡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2019年,梅垏村村“两委”筹资300余万元,新建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道路建设惠民利民,梅垏村不断推进通村道路硬化,整治梅垏河“ 一河两岸”,改造河道两岸护坡,栽种景观树实现绿化;安装了110盏路灯,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在梅垏村,平坦崭新的水泥路直达村民家门口,让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居住环境。“以前这里每逢雨季,坑坑洼洼的路面给大家出行带来极大不方便,现在路建好了,走路、开车都很方便,路面也很干净,我们种养水稻、龙虾都方便。”桂利说。



道路修好了,对村民发展“虾稻连作”,运输农产品也方便了,这让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有了返乡发展的想法。

“今年梅垏村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好‘一河两岸’绿化工程,争取建成网红打卡地,争创幸福宜居的村庄。”梅斌桥介绍,将继续对通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拓宽通往105国道线路,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同时,对5700米机耕路铺设砂石料,2700米沟渠进行清淤,方便“虾稻连作”养殖户机械进出稻田耕作。

“俗话说‘路不通,财不通’,现在我们村的路建设好了,经济收入也会更上一层楼,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梅斌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31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福建省厦门市

发表于 福建省厦门市 2023-2-18 0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