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hubei.gov.cn/zwgk/hbyw/hbywqb/202112/t20211215_3915579.shtml 打造“轨道上的湖北”,是湖北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硬支撑。 刚出炉的湖北铁路建设“十四五”规划,描绘出新一轮大发展的蓝图——未来5年,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至2035年,全省形成“七纵六横”高速铁路网、“四纵两横”普速铁路网和货运“四大通道”,构建省域内、长江中游三省市双“三角形”城际铁路网,打造“一主两翼”枢纽集群和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的放射状市域(郊)铁路网。 截至2020年底,我省已建成汉孝城际、武九高铁、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郑段、武仙城际、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等,铁路营业里程增至5259公里,其中“十三五”新增1170公里(高铁约633公里),是历史上新增里程最多的五年。 七纵六横,高铁疾驰全国 目前,湖北铁路路网还存在南北等级不高、东西连通不畅等问题。对此,《规划》提出,中长期铁路网布局中,我省将构建“七纵六横”高速铁路网,提升铁路通道质量,“疾驰”全国。 “七纵”通道,将助力湖北“北上南下”多通道格局—— 京港澳通道,经孝感、武汉,串起京津冀、中原、长江中游、粤港澳等城市群,已全线贯通。根据规划,我省将规划研究京广二通道(高速磁浮)项目。 京港台通道,经黄冈、武汉等地,贯通京津冀、长江中游、粤港澳等城市群,形成武汉经京广、京九北上南下多通道格局。目前,黄冈-黄梅高铁、安庆-九江高铁即将“上线”,下一步将规划建设阜阳-黄冈高铁。 呼南通道,经襄阳、荆门、宜昌等地,贯通呼包鄂榆、山西中部、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等城市群。将规划建设襄阳-荆门、宜昌-常德段。 两湖通道,经襄阳、荆门、荆州等地,串联襄十随神、宜荆荆恩、环洞庭湖、长株潭等,除建成荆门-荆州高铁外,规划研究荆州-岳阳铁路。 武贵通道,经武汉、仙桃、洪湖、监利等地,串联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大湘西、黔中等,将规划建设仙桃-洪湖-监利铁路,规划研究监利-华容铁路。 西广通道,经神农架、恩施等串联关中、鄂西、湘西、湘南、粤港澳大湾区等,规划研究安康-恩施-张家界高铁。 十宜通道,经十堰、神农架、宜昌等地,串联关中、中原、襄十随神、宜荆荆恩、长株潭等城市群,规划研究十堰-宜昌高铁,并考虑向北延伸。 “六横”通道,将提升湖北“连接东西”的能级—— 除了已建成的沪汉蓉通道,我省加密联系长三角的新通道——武杭通道令人期待。在武杭通道上,将规划研究武汉-罗田-英山-安庆高铁。 其他“四横”为—— 安康至合肥通道,经十襄随,快速对接长三角,规划研究安康-十堰-襄阳-随州-信阳-合肥高铁,考虑规划研究十堰-南阳铁路。 福银通道,经十襄及武汉、黄石等,串联宁夏沿黄、关中、长江中游、海西等城市群,规划建设西安-十堰高铁,规划研究武汉-黄石-九江高铁新通道。 沿江通道,经恩施、宜昌、荆门、武汉、黄冈等,贯通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除建成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外,规划建设沿江通道高铁武汉-宜昌、合肥-武汉、宜昌-涪陵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 郑万通道,经神农架、襄阳等城市,快捷联结成渝、中原、京津冀城市群,建成襄阳-万州段。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先建设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项目,建成郑万高铁襄阳-万州段、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等,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宜昌段、合肥-武汉段、宜昌-涪陵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京九高铁阜阳-黄冈段,呼南高铁襄阳-常德段、福银高铁西安-十堰段。 货运“四大通道”助力“双循环” 目前,我省已形成“四纵(京广、京九、焦柳、浩吉铁路)两横(襄渝-汉丹-武九铁路、长荆-焦柳荆宜段-宜万铁路)”普速铁路网。 密织的高铁网,将大大释放这些普速铁路的运力。《规划》提出,利用充分释放的既有铁路货运能力,构建货运铁路“四大通道”—— 通江达海铁水联运大通道,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铁路集装箱班列与江海集装箱班线无缝对接。通过沿江高铁建设,进一步释放并提升既有沪汉蓉等沿江铁路货运能力,推动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 中欧班列向西陆路大通道,强化吴家山铁路转运中心功能,加强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境内二级节点、境外分拨集散中心和海外仓,引导省内外货源在武汉集结分拨,将湖北打造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与新欧亚大陆桥的转运枢纽。 西部陆海大通道,争取国铁集团完善焦柳等铁路货运体系,开行襄阳、宜昌经焦柳线至北部湾的货运班列。 南北煤炭运输大通道。依托浩吉铁路,强化集疏运体系,增强湖北煤炭保供能力。建设煤炭储配基地,形成煤炭储备、转运、交易中心。利用南运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