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使牛的” (作者单位 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 以描写市井生活见长的古典名著《水浒传》,自然少不了鲜活的骂人粗话。如果要问:在这众多的骂人粗话中,哪一句的“杀伤力”最大?笔者会毫不犹豫地说:非白玉乔骂雷横的那句偏雅的“你这三家村使牛的”莫属。 白玉乔是东京城里的“演员”白秀英之父,也是她的“经纪人”。郓城县新任知县,旧日在东京时,就与白秀英有染,如今贵为一县“父母官”,自然要把昔日的“情人”接到任所“包养”。 虽然被“知县相公”“包养”,但白秀英自恃“色艺双绝”,又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保持“流量明星”的人气,于是依仗“知县相公”,在郓城县“走穴”,却也“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深得郓城县观众的喜爱,进而圈粉无数。 而一介莽夫雷横,只不过是郓城县“知县相公”管下的步兵都头,论级别,充其量只相当于时下公安局的“副局级”,在良善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尚可,若是遇上了晁盖那样的“剧盗”,就只有相互勾结的分了。 雷横到东昌府出差回来,打梁山泊地面经过,被小喽啰拦劫时,因“自报家门”而被邀请上山,“众头领各以金帛相赠”,在赚得“一大包金银”之后,下山回家。正当雷横享受这“亦官亦匪”的地位带来的好处时,帮闲李小二的一句话,改变了雷横的“人生轨迹”。 李小二告诉雷横,剧场来了一个“色艺双绝”的演员白秀英,不可不去看看。雷横赶到剧场,习惯性地坐上了最好的“包间”——“青龙头上第一位”。等到白秀英表演完了一出戏,拿起盘子请求“看官”“赏”时,坐在“第一位”的雷横,摸了摸衣袋,却空无一文,只好请求“赊账”,“明日一发赏你”。白秀英却不依不饶,还以“头醋不酽彻底薄”之类的话来揶揄他,弄得雷横“通红了面皮”。是啊,坐在最显贵位置的人“逃了票”,还指望谁“买票”呢?于是,白玉乔便骂雷横是“村里人”“不晓事”,以警告其他想“逃票”的人。 真“不晓事”的雷横(不知晓白秀英与知县的特殊关系),见白玉乔在自己的“管理对象”面前辱骂自己,这让自己今后怎么混呢?因而大怒说:“这忤奴怎敢辱我!”白玉乔依仗“知县相公”回敬说:“便骂你这三家村使牛的,打什么紧!”这话一出口,便付出了被雷横揪住,“一拳一脚,便打得唇绽齿落”的代价。 “三家村使牛的”为何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呢?这是因为,北宋后期,商品经济已十分发达,市民阶层正在崛起。相传,大奸臣蔡京,也不忘教育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吃饭时,他问几个孩子:“你们说,这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儿子抢着说:“我看见是从船里运来的。”见儿子见识如此浅薄,蔡京皱起了眉头,另一个儿子赶紧说:“是从树上结出来的!”这则笑话,从侧面反映当时的市民已经远离了农耕文明。 “洗脚进城”的农民,已经看不起农耕生活了,因而以贬低农村、农村人,来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当宋江在浔阳江边的琵琶亭酒馆请戴宗、李逵喝酒时,李逵说:“就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戴宗呵斥他说:“兄弟好村!你不要做声,只顾吃酒便了。”这里的“村”,“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表示“粗俗”的意思。“三家村”,则指偏僻的小山村,“使牛的”,指地地道道的农民。很显然,“三家村使牛的”,这句骂词,有一层深进一层地骂对方“没有品位”之意,因而会让人越想越起气,故而具有莫大的“杀伤力”,以致雷横会不计后果地大打出手。 时下,也是不计其数的“农民工”“洗脚进城”的时代,也有些“城里人”对为城市发展作出莫大贡献的“农民工”抱有偏见,因对“农民工”使用“语言暴力”而引发的纠纷也时有耳闻,其根源,恐怕与白玉乔骂雷横如出一辙。 对于骂词的“杀伤力”,还是曹雪芹老先生总结得最为精准。他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评价林黛玉的“促狭嘴”时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语,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这种骂人的话语,才“后劲”十足,“杀伤力”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