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是黄冈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如何把丰富的生态资源变为发展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建设美丽黄冈进行全面部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红色老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黄冈,率先绿色崛起,以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黄冈,坐拥216公里长江岸线,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是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功能区;背靠800公里大别山,被誉为“中国中部生态之肺”,在国家生态战略布局中肩负重大责任和使命。
如何让黄冈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报告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深化国土绿化行动。
列席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邓中麟说,截至2021年底,黄冈城区PM2.5(细颗粒物)累计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达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86%,实现自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性突破。
邓中麟表示,将进一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管控。”
对此,叶荣喜、王子文等委员建议,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使用有机肥,防范农村环境面源污染,实现农业产业减碳减排。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利用。
龙感湖有“水乡湿地、候鸟天堂”的美誉。报告提出要落实河湖长制,强化“三湖”同治。
“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入5亿余元,完成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今,龙感湖的鱼儿集结成群,越冬的候鸟数量越来越多,天鹅数量达到了12万只。”
市人大代表、龙感湖管理区党委书记高维鹏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生态龙感湖和美丽龙感湖。抓牢龙感湖入湖水质提升这个“牛鼻子”,系统实施“清零、截污、治污、活水”四大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重点生态项目,让龙感湖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全力推进全域国土整治项目,持续推进“万人洁城”行动,加大基建力度,已与中十冶集团签订投资10亿元的合作协议,打造成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农垦新城。
市政协委员、黄州区嘉裕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国平建议,科学合理制定完善黄州城区防洪排涝综合规划,统筹城市水生态治理修复与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水源、排水管网、泵站、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长远解决城市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报告提出,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引起大家强烈共鸣,表示按照报告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人城和谐相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过去五年,蕲春县完成了37家关闭矿山恢复治理任务,开采矿山创建绿色矿山覆盖率达90%,推进了生态保护。”
市人大代表、蕲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赵秀说,下一步,将围绕战略布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实施“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兼顾当前与长远,积极谋划申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科学利用矿产资源,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
黄冈是林业大市。报告提出,落实林长制,全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为黄冈增绿赋能提供绿色生态保障是全市林业系统的应尽职责。”
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宝峰表示,将重点围绕创建森林城市、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等重点工作履职尽责。优化绿色发展空间布局,统筹、谋划新项目,着力构建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强化一局变三局,围绕全市发展战略、主城崛起、森林质量提升,高标准实施谋划一批林业建设项目;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观光、旅游、康养等产业,提升林业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尽应尽之力。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许多农场、湿地相继发现天鹅、中华鹭、白眼潜鸭、虎纹蛙、果子狸等多种稀有动物的活动轨迹,成为当地市民打卡地。
市政协委员、武穴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宋银华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地方性新规定,明确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划定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签订保护协议,禁止在保护区内捕捞、狩猎、垂钓、放飞低空飞行器、燃放烟花爆竹、鸣笛、闪烁射灯等惊扰白天鹅,禁止从事制造高噪声、高震动等影响天鹅栖息越冬的生产生活性作业活动。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天鹅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天鹅巡防保护、投喂、救治等,打造成省级重点湿地科普基地,讲好天鹅故事,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黄冈丰富的绿水青山资源,如何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报告提出,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推进白莲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白莲河拥有无与伦比的丰富资源,有13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有装机容量125万千瓦的电力资源,有蕴藏量10.9亿立方米国内顶端的花岗岩矿…… ”
市人大代表、白莲河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续中表示,白莲河示范区作为黄冈乃至湖北首个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命名的功能区,承载着创建黄冈“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和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试点的时代新使命。
陆续中说,将认真贯彻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加快建设美丽黄冈的发展机遇,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动能,全力推进“五区同创”,即创建黄冈“两山”理论实践区、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近零碳城镇先行区、新能源储备基地试验区、鄂东高端旅游康养核心区,努力成为环大别山经济带上的重要发展战略支撑点,为黄冈“干在实处、加快振兴、谱写新篇”作出白莲贡献。
目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罗田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7个。报告指出,支持英山、蕲春、红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黄冈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龚丹建议,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对照创建规程和指标要求,针对薄弱环节,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大工夫;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新模式和新机制。
市人大代表、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表示,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分工明确、联动协作的创建体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融入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规划中,确保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有载体、有内涵、有抓手。坚持兴绿兴业,推进生态富民;共建共享,建设美丽英山。
【报告直击】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美丽黄冈。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标本兼治抓好督查整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落实河湖长制;深化国土绿化行动。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林长制,全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推进白莲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英山、蕲春、红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声音】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太白湖入江水联通工程、龙感湖全域生态治理纳入大别山南麓水资源配置工程整体规划,建议支持长江三大圩改造,协调省政府纳入长江高水平十大攻坚重点行动。
——市人大代表、黄梅县委书记 刘欲晓
将把市委市政府“支持蕲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当做最大动力,积极改善县域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落实治污减排,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让蕲春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早日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市人大代表、蕲春县委书记胡安元
“致广大而尽精微”。将结合报告精神,把握路口镇在市区发展大局中的方位、使命,具体到助推加快建设美丽黄冈上,将持续优化行政村布局,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提升城镇品质;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成果,管好护好农村路。正在申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实施蔡家潭、余家潭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水域生态治理,打造美丽湖畔水乡。
——市人大代表、黄州区路口镇党委书记 张 鄂
建议打造“黄冈亮点”,建设黄冈各县市区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是改善局部环境最佳手段,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能够让百姓身边的绿色多起来、美起来、活起来,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市政协委员、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郭文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