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5日下午,2021年黄冈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宣传部召开。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蔡志勇主持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全市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农业生产、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收入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统计局:GDP增速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突破2500亿元
一年来,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由一季度全面落后转向四季度加速赶超,GDP增速居全省第3位,位居武汉城市圈第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1月25日,在2021年黄冈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晖介绍。
经济总量突破2500亿元,发展速度领跑武汉城市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8%,增速领跑武汉城市圈,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3.41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二产业增加值807.41亿元,同比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230.48亿元,同比增长11.9%。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经济作物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2.09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8.13亿元,增长15.0%。经济作物生产保持平稳。蔬菜产量359.58万吨,增长2.12%,茶叶产量40156吨,增速2.2%,园林水果产量134355吨,增速56.5%。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支柱产业活力彰显。全市12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63.7亿元,同比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快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6.4%。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1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有效支撑因素不断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3.6%,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29.3%、17.4%和25.3%。分结构看,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分别为67.7%、30.9%、31.6%、24.6%。
消费市场平稳恢复,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3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43.85亿元,同比增长24.5%。
进出口持续向好,外商投资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94.5亿元,增长44.4%,快于全省19.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82.7亿元,增长38.6%,快于全省8.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057万美元,增长18.3%。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3亿元,增长3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01亿元,增长35.6%,其中税收收入102.58亿元,增长3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5.37亿元,下降15%。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69.25亿元,同比增长9.4%。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低于控制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0.7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989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9.4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78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27.73%;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2%,低于控制目标2.3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黄冈日报讯 (记者方娴)“今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灾情等严峻考验,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发展态势。”1月25日,在2021年黄冈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蓝耀春说。
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生猪产能快速恢复。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592.81万亩,同比增长0.21%;粮食产量273.15万吨,同比增长1.5%。位居全省第4,增速位居全省第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夏粮产量14.52万吨,早稻产量22.87万吨,秋粮产量235.97万吨。2021年末,黄冈市生猪存栏294.51万头,居全省第3位,增长17.95%;其中能繁母猪28.91万头,居全省第4位,增长18.1%;生猪出栏435.55万头,居全省第3位,增长68.54%,增速居全省第3位。黄冈市生猪的存出栏分别达到历史较好年份2017年的96.15%和100.88%。这标志着目前黄冈市生猪生产基本走出疫情影响,并将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消费市场保供稳价成效明显。2021年,黄冈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8,涨幅较上年收窄2.8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在合理区间内呈现低位运行态势。1至12月份,黄冈城区CPI各月环比呈现高开低走后波动上涨的态势,同比呈现低开高走后波动下行的态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黄冈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2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排全省第4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6元,同比增长12%,增速排全省第11位。2021年,随着黄冈加快实施“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市域发展布局,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效有力,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年均增长3.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年年均增长6.6%,分别高于全市GDP两年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21年黄冈市城乡收入比为2.07,比2020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10个县(市、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呈缩小趋势,脱贫攻坚成果丰硕,农村居民增收速度有保证。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晖答记者问
问: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您如何评价全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请问是什么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呈现先抑后扬,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2.0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94%,增速11.6%,全年粮食产量和畜牧存栏、出栏明显增长,农林牧渔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二是二产业强劲有力,二产业增加值807.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77%,增速18.6%,全省位列第二。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295家,较上年同期新增加144家。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63.7亿元,同比增长21.3%,恢复至2019年的113.1%。
三是投资项目支撑有力。全市完成投资1486.90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6.5%,同比增长23.6%,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9位。
四是消费市场活力持续。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73亿元,同比增长22.1%,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106.1%。黄冈消费券的投放,各大商超把握节庆、文旅等消费热点,开展各类展销促销提升消费市场人气。
问:2021年三季度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请问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有哪些?
答:从市场主体看,2021年净增规上企业31家,扭转了连续56个月进不抵退的被动局面,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95家,规上企业总数居全省第4位。
从支柱产业看,目前已有4个百亿元以上产业链:建筑建材409.4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6.7%;医药化工307.4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5%;装备制造131.5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纺织服装112.2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
从重点企业看,全市规模最大的10家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361.2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20%;较上年同期增加88.25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从技改投资看,2021年1至12月,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5.03亿元,技改投资增速16.5%,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1.6%。
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蓝耀春答记者问
问: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请问黄冈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何特点?
答:一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年均增长3.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年年均增长6.6%,分别高于全市GDP两年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21年,黄冈市城乡收入比为2.07,比2020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10个县(市、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呈缩小趋势。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相比全省平均水平呈“一高一平”态势。2021年,黄冈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0.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2%,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
问:春节临近,黄冈市围绕食品价格保供稳价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下,我市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通过储备货源等措施,确保春节期间市民健康、市场安全、供给充足、物价稳定。
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市场安全有序运行。黄冈城区商贸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入口管控、公共环境消杀、加大限流、员工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
积极储备货源,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给。黄冈城区大型商超积极组织货源,保障春节前市场供应,例如黄商购物中心节前民生商品准备充足,近期每天大米近100吨、食用油近万件入库,各大超市针对肉、蛋、菜等民生产品提前储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不断档。
完善应急举措,兜牢市场价格稳定底线。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每周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物价监测,在重要时间节点,启动生活必需品库存、价格、销量报送机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