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曾鹏73035 于 2022-2-5 22:26 编辑
无论何时回到老家,只要我一放下行囊,母亲总是默默地转身走向厨房,不多时,一碗热气腾腾的炖酥饼便温暖了我的身心。 即使时令变换,岁月荏苒,老家监利新沟镇与潜江老新镇两市交界的潜监桥边的酥饼摊,依然固执地守候着一口老吊炉,而生活在监利新沟、黄歇口与潜江老新交界的金三角地带的男女老少们依然爱着这口老吊炉熬出的时光味道。这片阡陌纵横土地上,仍有一些寻常味道,不惧时光流转,一如初见,历久弥香。 东荆河缓缓地流过江汉平原,在她温情的臂弯里,一种独特的地域风味代代相传,就隐藏在东荆河畔的潜监桥头,普通人家的酥饼作坊里。经年累月间,酥饼的味道早已融入了这一地带人们的生活,风味源于地域气候环境差异,最终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多少年来,老家人早就熟悉了这酥饼的滋味,她既是过年的味道,也是原始的乡愁。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丰富多彩的乡间民俗,造就了风格迵异的特色味道。我曾兴趣盎然实地调查过,这酥饼流行就仅限于三角地带,往新沟不超过付家柳口,在老新也只达于直路河西弯湖农场,向徐李止于直升桥,朝黄歇可能沿着四湖河流传。 小时候,不管世界多大,只有老家才是我的舞台,只知道呆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我对万事万物都绽放出一副可爱的笑脸。家乡不仅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也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见到酥饼时,年也就渐了。寒冬腊月,江汉平原到处都飘荡着浓浓年味,熬麦芽糖,炸翻饺的季节里,一个湾里台上也会联合起来请潜监桥头的老艺人到村里做酥饼,那是每家每户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金黄的酥饼令人垂涎欲滴,全手工制作,看似简单无趣,实则不然,似乎劳动的快乐,家庭的温馨,丰收的喜悦均承载其中,就是人间美味,变换出风情万种,在东荆河水的滋润下诉说着这方地域乡亲的口福,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味蕾的记忆总能唤起对家乡最真挚的想念。以前,年关乡里乡亲相互走动,我们那习俗就是一家一盒饼子。一筒五个,二筒为一盒,美其名曰送春货,寓意什么我没有搞清楚,反正不是一人一口酥。 记忆犹深的是,村里头谁家的新姑爷上门,后面肯定是跟着一群人用箩筐挑着几担红饼子,一家家认亲,那些姑娘婆婆仔细打量探讨的是新姑爷长相家世,感叹哪个俏妹子又过上了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而我的眼里,都是一样,无论哪个姑爷俊丑贫富,挑着不仅是新姑爷的家庭梦想,还有我的饼子味道,谁也少不了我的饼子。或者说哪个乡邻生病什么的,来看望的亲朋好友也必然是一盒饼子,一个罐头,零星水果。少时不经事,童年的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想念这味道时,天真的盼自己赶快生病,就有饼子有罐头吃了,也不要去学校了,让无处安放的心彻头彻尾地找到归属。 在我眼里,这朴实无华的饼子,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二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还看一眼就情定终身,潜监桥头是天上人间,乡里乡下是人间烟火,炉里乾坤大,饼子味道长。时间也象这桥头的吊炉,借由饼子的温度,酝酿更多时光的味道,时光也因有了饼子的相伴,愿意留得香味,无限温情,去回报市井,滋养一方乡亲,造福一方百姓。 过年了,小时候懒,早上根本不起床,定格在脑海里的情景就是母亲端到床前放在凳子上的炖饼子。做法简单,拿一大青花瓷碗,放二个饼子,面上撒点白糖,用开水一泡,放在锅里用水蒸上几分钟,即成美味。也可现吃,俗称吃枯饼子,内是麦芽糖熬制的糖稀馅料,酥脆香甜,只是壳会一层一层地碎落,记忆也随之碎了一地。 潜监桥头的老作坊,一直用吊炉坚守着这美味小吃,下面是一口平底锅,上面看上去象个大秤,秤砣当然就是一个反扣的铁炉,经过简单的发,揉,擀,摊,烤等工序,用最为古老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饼子却惊艳众人,沁人心脾,低调中难掩气质,用家乡深沉的爱作为馅料,是最好的见面礼,用温暖带给乡亲抹不去的美好记忆。这饼子方便携带,上学读书,当兵探亲归队,外出打工经商时告别家乡时的行李中就有用塑料袋包好的几个饼子,带在路上作干粮。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不少乡亲已从不暗世事的孩童一直吃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老家人们也习惯了那吊炉烤出的味道,是老家乡亲的温暖日常,随着年岁渐长,滋味越绵长。 几十年来,吊炉饼子还是过去的工艺流程,不少人还特地从外地回来或者托人购买,就是为了这儿时的味道,小小的饼子,承载了浓浓的乡愁,饱含着过往岁月的味道,包含着这片地域的文化。一个小小的饼子,每个人都能尝出不同的风味,是烙印着的新沟老新黄歇三角地带的特殊印记,是每个家乡人心头一缕难以忘怀的岁月陈香,在家的人吃不够,在外的人想念她,仿佛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既连接着故乡与远方,也牵挂着亲人与过往,无论时光怎样变幻,这种由味觉牵连的缘份也将成为每个家乡人的经典记忆,在岁月长河里经久不衰,经过时间的历练,也把游子的心融了进去。 后来,我长大了,在外求学,当兵,工作。忽有味道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一转身,往事已成云烟,一回眸,真心依在原处。今天,是昨天的积累,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尝出了饼子里浓浓的乡愁味道。那金黄酥脆的外表,舒爽香甜的口感,常常让我在回味无穷中,想起自己不远处的老家和记忆中的父母,父亲烧火,母亲炖饼子,而我,就在一边静静地享受着一家人团聚。尽管,我这大半生并没有走的多远,飞的多高,平平凡凡一如家乡任何一个父老乡亲般艰辛地生活着,没有远方,没有显贵闻达,可在父母的眼里,我只是他们的孩子而已,而他们却始终把我当成客人,那画面,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弟妹们也都远在各自的家中生活,摹然回首,才发现,当我们学会珍惜的时候,想要珍惜的人和岁月,都已经渐行渐远。 多年来,我只要路过潜监桥头,一定会停下车来买二盒饼子带上,有机会也在黄歇四湖河新大桥转弯处的一个专卖店捎上几盒,监利市区城东菜场有一个老头一直在专卖这酥饼子。我曾经试着想把这炖饼子的味道传承给我的女儿,可她的眼里只有吾饮良品奶茶香飘飘的芬芳了。 岁月不单带走了容颜,还有那些远去的欢乐。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不经意忆起逝水年发,挑动你的味蕾,经过时间沉淀的风味,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欢乐,守候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浸透子人生的味道,伴随着我的脚步去闯荡天涯,早已不再只是一个个饼子,更是融入我骨子里的家乡味道。一个人,无论离家乡多远,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离开,对家乡的那份情愫,总是魂牵梦萦。无论何时何时地,想起老家时,可能就是一碗炖饼子,一段回忆,一丝幸福,一种人生…… 风雨飘摇几十载,岁月流逝几十春。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也被时光冲刷得斑驳陆离,但酥饼的味道始终是我的寄托,为什么我时常挥之不去,因为我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这里始终留着我祖先的根脉,烙印着我出生的印记,无论我走得多远,那味道都会指引我回到最原始的地方。家乡的味道遍布故乡的每一处角落,深藏在她每一个子女的心上,让我永远不会迷失回家的路,无论海角天涯。 行走在天地间,老家就是我扯不断的根,一端是在外漂泊闯荡的我们,另一端是日思夜想的家乡。无论是在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异乡,还是卧雪眠霜满弓刀的边关,不觉然就有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故乡特有的味道,是母亲炖饼子时香甜,是家人温馨的陪伴。 旭日初升,东荆河畔,霞光万道,家家屋里烟熏火燎,温暖升腾,户户屋外炊烟袅袅,情意绵绵,美丽村庄弥漫在江汉平原淡淡的芬芳中。那是温馨的味道,挚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故乡,是我的,也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