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1161|回复: 25

南宋抗金将领赵淳 在武昌襄阳两地的摩崖题刻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17: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4 21:00 编辑

南宋抗金将领赵淳
在武昌襄阳两地的摩崖题刻
      在武昌洪山宝通寺后山上,有一座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洪山宝塔,195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2月,宝通寺也被列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被列入第三批省文保单位的还有宝塔附近南宋庆元年间的“洪山摩崖题刻”。但是,由于该保护碑多次损毁而又未及时补建,而且这些摩崖又分散在僻静处,因此,对于这些摩崖的详情恐怕知之者甚少。
      如今新建的文保碑(应为第三块了),贴砌在宝塔西侧十余米处一山崖上。
      在此碑东侧数米处,有一条六十余公分宽、曲而陡的登山水泥踏步,举步上行二十余米,又右拐东行数米,就可看到路边依山而卧的一块巨石,石上密密麻麻刻有五六公分见方的小字,这就是有名的《东山赋》题刻。
      说《东山赋》有名,是因为在一些介绍武汉人文历史、旅游景点的书藉中多被提到。但由于多次地转抄,难免会有误处。今将《湖北金石志》中该赋全文,并与现场所见到的刻字相互核对后核准抄录如下:
      洪山磨崖,存,正书,在江夏:
      “山固多嘉木,由翦伐无时,使不得藩息。以军营视此实为主山,乃禁樵,封植养获,则大者挺然干霄,小者丛生攒立矣。因即山之阳得胜处,偶拾余材,架屋为阁,榜曰‘东岩’。取其石秀而木茂者,又得数所,曰云根、云扃、伏仙、飞雪、栖霞、半霄、清啸、爽垲、若岩,翠屏、堆云、狮子峰,此又状其名而名之也。奕局、琴几、石鼓、笔床,因其天成,粗加斫削。循山之巅,至黄鹄亭,仍夹道莳松,俾异时交柯结荫,与东岩相为表里,后之来者愿不以人废。阁成于庆元初载重午日。将右军河阳赵淳清老谨识。”(多书称作186字,如《湖北通志.金石志》中“巉岩”前无“若”字。但《湖北金石志》及石刻确实有一“若”字。故正文应为187字)
      该志文后还有附注:
       洪山摩崖,庆元元年赵淳识,康熙癸酉邑人王以宁登眺洪山,浣剔藓得之。
      从以上文中可知,原文刻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的五月初五,由河阳(今河南孟州)赵淳(字清老)撰文,后被苔藓掩盖,一直到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又被游人王以宁发现。
      顺便说明,当时还没有“洪山”这一称谓,洪山是在稍后的端平年间(1234-1236年),因抗蒙将领孟珙将随县大洪山供奉灵济大师双足(佛足)的幽济禅院移此而改的名。此前因与蛇山同为东西一脉,故统称黄鹄山(江边有黄鹄矶);又因在城东,故又叫东山。
      此赋主要是为了庆贺东岩阁的建成,同时还提到了东山几景,因此后人称其赋为《东岩阁记》,又称《东山赋》。
      从赋中可知,山上旧有一亭,名黄鹄亭,因此赋中称新建的东岩阁与黄鹄亭“相为表里”。赋中提到的十余处景点,至今东岩、栖霞岩、狮子峰、翠屏、清啸、云扃六峰刻字尚存。但还有一些怪石奇峰,或因当年题字已崩落,故再难一一指认。另外,在云扃峰一石顶上,还有一个小石窝,旁边刻有“杯罇”二字,似为放棋子石窝,似当为赋中“奕局”处。
      再从《东山赋》及“东岩”“栖霞岩”的位置看,今分别在洪山宝塔周边不足20米远处。但《赋》中却未提到宝塔,说明当时宝塔还未建(有书称宝塔为唐尉迟恭所建显然有误)。同时又说明,东岩阁原址就在今宝塔附近。笔者认为,甚至不排除今洪山宝塔处即宋时东岩阁址。
除此之外,在洪山宝塔西侧百余米处,还有一处寿泉石。从东侧看,整个孤石上尖下阔,高宽两米有余,酷如一桃形。在孤石的上部,有一个斗大的隶书“寿”字,字体清秀,寿字最后一顿点,酷似一倒置仙桃。寿字下还有许多小字,但字上又复刻了一个大“泉”字,因此一些小字已被破坏,难以通读。不过幸《湖北金石志》有记,可知其石原刻:
      赵淳寿字跋,存,正书,在江夏:
      “寿”,隶书。
      “有士大夫政和甲午岁游岳,见五华洞石壁上有寿字,体法不凡,人莫能识,乃以千钱募工得纸本以归。因刻石以传世,新定赵史君茂嘉复模于郡斋,淳偶得之,不敢藏于家,刊诸东岩石上,期与好事者共之,庆元初乙卯岁中秋日,河阳赵淳谨跋。”(金石志作“庆元元年乙卯”,但石刻实为“庆元初乙卯”)
      该志后附注:
       寿字跋,赵淳磨崖书。庆元元年。在宝通寺后。嘉庆已巳,偕门人刘自堂剔藓得之。《金石存佚考》  按:近人刊一泉字于跋上,存不数字,乃录《存佚考》文以证。俗人不知宝贵旧刻,殊可叹也。
      从注中可见,北宋时的1114年,曾有人在五华洞临摹下来一体法不凡的“寿”字,后来字样辗转传到赵淳手中,赵于南宋时的1195年八月十五日刻于此处,并作跋以记此事。
      从落款时间看,刻于此处的“寿”字及跋文,比《东山赋》稍晚三个月零十天。
      “泉”字显然为后人补刻,可能此处曾出现过泉水(今无)。至于“泉”字的刻制时间,因为从注中可见,在嘉庆已巳(1809)年,《金石存佚考》的作者陈诗(1748-1826)与刘自堂一起发现被苔藓掩盖的寿字跋文全文时,并未提到有“泉”字;而在杨守敬(1839-1915)作《湖北金石志》时,“寿”字下却有了一个“泉”字。由此可见此字应刻于清中期的1809年至清末年间。“泉”字的刻制,至使跋文中原有的一些小字遭到破坏,因此作者杨守敬也在文中斥责:“俗人不知宝贵旧刻,殊可叹也”。

洪山摩崖

洪山摩崖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荆襄居士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18: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5 09:41 编辑

也是出于好奇,对于“寿”字的来源,笔者当时就想:即然最早刻于五华洞,那么能不能找到它的祖根呢?于是遂在网上查找相关线索。无奈五岳均已查遍也未见有五华洞。(包括玉华洞,因疑“五”或为“玉”字)但在《中国衡山旅游网.摩崖石刻》中,却查到一“寿”字写法极像洪山“寿”字,特别是最后一笔的一个桃形点,简直如出一辙。
据介绍,衡山的“寿”字宽3.1米,高3.6米,在字右首还有“三山黄桂书”几字。但是这个“寿”字并不在五华洞,而在南台寺下古道边的岩石上。该处有两个相同的“寿”字,只是另一字略小。
为了探其究竟,笔者特于2011年2月6日在《衡山论坛》上注册发帖,名曰《武昌一“寿”字,衡山来寻根》,并将洪山“寿”字的情况作了介绍,希望能得到衡山网友的帮助。衡山网友翻出南宋期间的《南岳总胜集》,列出宋时衡山十五洞的名称,但却没见到有五华洞。至于衡山的“寿”字,也无人作回复,似已下落不明。
不过到2012年10月,湖南报纸电视、全国各地网站粉粉报道、转文,称在南台寺发现了衡山最大的一个“寿”字。(才发现?)同时被发现的还有约在30米处的另一个笔法相同,但略小的“寿”字。
原来,南台寺下山的一段古道,1980年后已渐被废弃,“寿”字已被荒草荆棘掩盖,还是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才找到了这个“寿”字。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竞未清理出字右首的“三山黄桂书”五字,因此湖南专家当时只是说“发现”为衡山最大的寿字,并估计两字都在500年以上。
但据笔者查知:福州别名“三山”,黄桂(1190-1255),福州侯官道山人,宋嘉定戊辰(1208)年探花,官至太常少卿,与赵淳均为同时代人。至于衡山的这一个“寿”字是黄桂随手写就,还是临摩于它字则就不得而知了。
从黄桂的生卒年月看,衡山南台寺“寿”字距今至少也有750年以上了。不过与洪山宝通寺“寿”字刻于1195年相比(时黄桂仅5岁),洪山的“寿”字显然比衡山的“寿”字要早。就这样,武昌洪山的“寿”字至今也没能在衡山寻到祖根,但确找到了一对小兄弟。           
洪山摩崖至今已有800余年了,全部摩崖分布在洪山宝塔附近,东西最远处距洪山宝塔均不足百米,字皆多用油漆描红。如果没讲错的话,这可是武汉城区近郊现存最早的山体摩崖题刻了。



发图:2009年所摄东山赋照。近已模糊。(注文中“棲霞”二字)

东山赋

东山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21: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5 19:09 编辑

      此处与上楼重复,故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5 14:52 编辑



右有“三山黄桂書”,但当时竟未发现,至使判断有误。
三山黄桂.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5 09:55 编辑

      但是,故事还未完。
      一次无意间,笔者见到另一幅与洪山“栖霞”写法不同的“栖霞”摩崖照,始大惊,但再作探索,则疑云方释:原来无独有偶,在湖北襄阳城西南岘山诸峰,也有许多与赵淳有关的摩崖题刻。
      庆元年间,身为荆鄂都统的赵淳奉调镇守襄阳。庆元丁巳(1197年)襄阳大水,次年襄阳加筑堤防,赵淳“专总是役”。(见《湖北金石志.程九万修大堤记》)
      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三路伐金(史称开禧北伐,史家认为条件不具备,最终南宋全线大败),赵又兼任中路的京西北路招抚使、襄阳知府。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间,金兵二十余万(诈称五十万)南犯,枣阳、光化转瞬失守,(时该段宋金边界与今鄂豫省界略同)败兵溃退襄阳,襄阳一些“官属有相继而去者”。赵淳急令清野放火烧毁樊城退守襄阳(《宋史》作赵淳“焚樊城”),率襄阳万余孤军终于抵挡住了金军的进攻。世称“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恐即与此次襄阳保卫战不无关系。(赵淳守襄阳可详见宋赵万年《襄阳守城录》)
      不过,赵淳决不是一介武夫,当为很有生活情趣、注重环境美化和保护的一员儒将。
      襄阳城外西南有一片山岭,统称岘山,军务之隙,赵淳也忘不了对它整治一番。庆元丁巳端午日,赵淳邀请襄阳军政长官同游岘山,并请时任知府程九万(字鹏飞)赋诗作记,题刻摩崖于岘石后壁。据《湖北金石志.程九万诗并记》述:
      ××山旧有广阳洞,壶天阁,戎帅新加葺修,复搜抉两旁岩穴之秀,为栖霞,为啸月,为琴几、棋台,尽发兹山之秘……(《湖北金石志》无“岩穴”二字,刻石实有此二字。共有177字)
      戎帅即赵淳,从中可见赵淳依山造景,摩崖题名的作法与洪山相似。广阳洞,在岘石左约20米处,今多称岘石洞。在洞口右上角,当年赵淳所题“栖霞”已残缺,仅“霞”字依稀可辨。在洞左几十米处,所题“啸月”二字倒仍清晰可见。
      顺便说明,今在岘石摩崖对面不远的山体石壁上,也可见有清晰的“栖霞”二字(图见前文)。今游人多以为此两字即赵淳所题,此则大谬也!
笔者认为,此两字应是后人见广阳洞口原“栖霞”两字残损后,遂将《程九万诗并记》中的“栖霞”二字就近仿刻于此。关于此点,游客也可近前观看,此“栖霞”与《程九万诗并记》中的“棲霞”二字笔迹完全相同!笔者以为,若真为今人所为,不如将原处修复,而将此处二字剔除,以免误人视听。   
      从《湖北金石志》等有关襄阳摩崖的记载中还可知,庆元丁巳重九日,赵淳还与程九万同登望楚山(岘山一峰名)。从一旧“楚岩”摩崖拓图款文中可得知,此为程九万命名,由赵淳书写、刻制(疑后还有“庆元丁巳重九日”七字。关注者可再考)。再需说明的是,《湖北金石志》中作“楚崖”当误,实应为“楚岩(巌)”。
      此外,郑家山(岘山另一峰名)还有庆元己未(1199年)赵淳题写的《野祭题名》石刻,以悼念阵亡的将士:
“庆元己未寒食日,率兵将官以下遍祭战殁将士于岩亭之野,酹酒焚币,成礼而去。清明日,复携家来此,遥睇松楸,用修时祀。河阳赵淳题。”(《湖北金石志》为“礼成”,刻石作“成礼”,文中已更正。另外,全文53字,“松楸”前空一格,似为表示对烈士的敬重?)
      文中写道,赵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天)曾率部下遍祭阵亡将士,清明节,赵又携家眷再次来此致悼并刻石为记。
      说到这里,不知您发现了没有:洪山《东山赋》题刻于五月端午节,“寿”字及题跋刻于八月十五中秋节。赵淳、程九万游岘山于端午日、九九重阳节。赵淳率部下悼念烈士于寒食节,举家眷再致祭拜于清明节。古代官员似也有法定假日,这些摩崖也许就是赵淳闲暇登山而留下的墨宝。                     
      赵淳在武昌洪山新建有东岩阁,而又在襄阳岘山“葺修”过壶天阁;洪山题写有《东山赋》,岘山则有《野祭题名》;洪山有题刻的“清啸”、“栖霞岩”、“东岩”等十余峰,岘山则有 “啸月”、“栖霞”、“楚岩”三处摩崖。1992年12月16日,洪山摩崖群被列为湖北省第三批,第117号文物保护单位,而襄阳岘山寺摩崖(包括南宋前后几摩崖)、赵淳野祭题名摩崖也同时分别被列为118、119号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也算是赵淳留给两地的宝贵文化遗产吧。

                                                                                                                                                                                   原载《汉网.人文武汉》今略作改



补充内容 (2022-2-17 13:35):
更正:此处文中“阳广洞”应为广阳洞

补充内容 (2022-2-17 14:58):
说反了:广阳洞应为阳广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4 22: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岘山图。图中落月应为啸月。
同治砚山图局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5 15: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砚石后不远有“棲霞”二字,但并非南宋赵淳题刻,当为近代就近仿程九万诗并记摩崖文中二字……
近人仿刻.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5 1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5 19:39 编辑

近见方莉老师一文引用有一“楚岩”旧拓图,遂疑其左是否还有七字时间款?关注者可再考。
另,拙文中岘山照多为襄阳网友摄、发。在此一并致谢。
发楚岩旧拓图于下:
楚岩旧拓.JPG
第一页.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6 0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发拙稿文图(共九页)
第二页.PNG
第三页.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99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22-2-16 0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2-16 10:44 编辑

接发拙图文于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