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跃山河壮,春来万象新。
2月7日,我市召开农历虎年“新春第一会”——深入推进市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强调要纵深推进市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跃升,奋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黄冈力量。黄冈吹响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大会在黄冈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一以贯之,乘势而上、知重负重,担责担难,抓紧落实。
信心来自一份精彩答卷——
2021年,我们深入实施市域发展布局,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书写了逆势赶超的精彩答卷:
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500亿元,达到2541.31亿元,增速全省第三、领跑武汉城市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位居全省第二,是近10年来黄冈工业增速最快,在全省排位最靠前的成绩;
全市建筑业重回千亿产业,总产值达1100.57亿元,增长33.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3.6%、22.1%、35.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扭转了去年初经济运行全域落后、全面落后的被动局面。
这份精彩答卷,浸透着超乎寻常的努力,蕴藏着赶超跨越的黄冈密码,更加坚定了“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区域发展布局的信心。
信心来自县域经济格局发生的可喜变化——
全市GDP2541.31 亿 元 背后,是我市县域经济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黄州区GDP突破300亿元,达到301.6亿元,总量由上年的全市第4上升到第3,增速达16.5%,居全市第二;
麻城市GDP突破400亿元,达到410.25亿元,增速达16.6%,居全市第一;
武穴市 GDP达 347.86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10个县市区中,GDP过400亿元的1个、300—400亿元的2个、200-300亿元的4个、100—200亿元的3个。
这充分表明,我市县域经济格局量级能级明显提升。
这组数据传递着一个强烈信号:主城龙头加速高昂,南北列阵齐飞共舞,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崭新格局正在形成,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入实施市域发展布局的信心。
信心来自乘势而上黄冈气场——
不负春光抢开局,大干快上勇争先:
截至2月11日,全市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56个,已复工项目845个,复工率达8.71%;全市 1295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 1193 家复工,开工率96.21%,其中,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 209 家,为推动全市经济开门红、全年红奠定坚实基础。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定位,战鼓催征,百舸争流。
黄州区奋力打造经济繁荣活跃的首位之城、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之城、崇文厚德尚美的文明之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社会和美安定的善治之城,担当加快主城崛起的先锋队、排头兵;
麻城市、武穴市携手奋力向“全国百强”挺进,引领沿江高质量发展带、大别山绿色生态经济带;
蕲春、黄梅、浠水摩拳擦掌,锚定“百强储备”梯队,加速冲刺;
红安、罗田、英山、团风你追我赶,争先进位,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图景。
春的战鼓已擂响,发展气场正升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