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52|回复: 1

陈本豪先生笔下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龙南关西新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2

286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206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1 17: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城苏剑 于 2022-3-1 18:01 编辑
1longnanguanxixinweiquanjing_6409297_副本_副本.jpg

《客屋》
          陈本豪·著

    那年5月上旬,武汉作协组织去赣州采风,既没入住星级宾馆,也没夜宿时尚农家,我们一直住在客家围屋里。龙庆围,一座脱胎于北方四合院的超大院落,屋垛上的烽火墙,使我不禁忆起故乡在文革中被毁的那栋老屋。围屋院中两棵桂花树杈上安放一个喇叭,音乐声中似乎流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木樨香味。清一色的灰色小方砖,白色的砖缝线条,古朴中辐射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安静于上屋中的那顶红花大轿,均不知它曾经接送过多少位客家新娘。我轻轻地掀开带花的轿帘,依人不见暗香残留。据说,龙庆围即仿照“关西新围”兴建,尽力保留客家文化特色。打开赣州五日游的行程单,第二天即有关西新围的景点安排,心中顿有一股热流涌动。获批世界文化遗产的龙岩圆形围屋,曾在央视银屏上浏览过,明天即将走进关西新围,去触摸围屋的奥秘,难抑心中的愉悦。

    赣州,素有“客家摇篮”之称。赣南更是客家文化聚散地,与广东的梅州,福建的龙岩,被称为客家三大集聚点,为客家的发祥圣地。据不完全统计,赣南籍的客家人,旅居港台及海外的均有20万人之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赣州境内至今仍存留600余幢客家围屋,但保存最完好的就数关西新围,无论规模还是结构,均具有客家文化的代表性。赣南籍客家名人辈出,有号称江南第一宰相的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还有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誗和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兴国县的54名共和国将军,他们几乎都是客家人。

    龙南离赣州城约三小时车距,沿途的建筑尽显现代风流,客家人的足迹,已在文化大同中与时俱进,老式的围屋注定成了历史标本而逐渐走向深远。三三两两散落在乡间瓦屋丛中的小型沙发围,让人随形猜想着大围屋的扩展形象。时近中午,我们按时抵达关西新围。一处四面青山并不逼近的小小原野,平地凸起一座疑似城堡的围屋。大门超越常规的并不中开,一副楹联谱写出今人对围屋的赞颂:沐经无数风雨仍存貌秀体坚古围屋;阅历几多朝代再现名扬誉满新关西。我仅以眼光丈量,围屋的长宽均等,大约90米左右,围墙高约9米,围屋四角均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墙体上具有许多个射击孔。新围呈正方形,整体结构像极了一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便是围屋的祠堂。围屋四周环境优美,绿竹与池塘相伴,农田与蓝天相映,好一派田园农家的气象。禁不住围屋内在的吸引,依照男左女右的惯例起脚,我领先跨过了关西新围的门槛。

   一进大门的左边,两块青石墙壁上,镌刻着关西新围的历史由来,一边聆听导游讲解,一边用相机拍摄文字。据传清朝嘉庆年间,龙南关西的木材老板徐名钧(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人称徐老四),亲自带领十数人沿江放排,当排至南昌码头时,突然听见江面上有人大呼“有人落水了!”。徐名钧闻声四顾,即见离自己木排数十米处,有一少年正在水中起伏挣扎,危在旦夕,因水深浪大,一时无人近前相救。徐名钧无暇他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他急忙指挥几个水性较好的排工下水施救,自己操起长长的竹篙相助,那个被排工托起的落水少年终于抓住了竹篙,得以安全获救。问知少年自此离家不远,好心的徐名钧便上岸雇车,一直将少年送到家中,方才得知被救少年原是巡抚大人之子。

    因爱子落水获救,巡抚大人遂感激不已,下令立即设宴相谢,并亲自下席敬酒!酒过二巡,巡抚问及徐老板经营木材情况如何。徐名钧不禁轻叹一声说“承蒙大人关心,徐某不敢有瞒,木排生意本大利小,数百里赣江关多税重,一年辛苦赚得微薄之利,勉强养家糊口而已。”巡抚听后手捻长须沉吟不语,半晌方说:“恩公冒死救犬子一命,恩同再造。下官无以为报,今给恩公文书一道,准西昌号木排在赣江之内免税三年,聊表下官诚谢之意。”徐名钧闻言大喜,千恩万谢地走出巡抚衙门。很快,西昌号木排免税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精明的木材商纷纷上门,请求徐老板允许其木排挂靠西昌名号,将省下的赋税对半分成,徐铭钧因此获益甚丰。第三年夏季,上千条木排被赣江洪水冲散,后来官家收集木排后却无法一一归还原主,只能按木材上的印记,悉数归入西昌名号,徐名钧为此真发了一笔“洪财”。徐老四利用此笔钱财,延请名匠设计,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围屋——关西新围。

    由导游的引领,我们走进围屋内的核心——祠堂。祠堂属围屋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为华丽的地方。整栋围屋皆以祠堂为中轴线,围内建筑均以对称而布局。祠堂正中牌匾高悬,“赏戴花翎”四字,荣耀非常,来不及查阅与询问,居不知是徐家哪辈儿郎所取得的何种官品与佳绩。祠堂里,分上、中、下三厅,高大的空间和精美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祠堂里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围屋人逢年、过节、赶集、祭祀等举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

   我们分别坐在祠堂中的两条老式木板长凳上,一边休息,一边品尝屋里所透析的文化艺术。一架约有二十来米的木制楼梯,静静地横靠在木凳的下方,它嫉妒木凳不失价值地给游客坐,自身却被冷在一边而无人问津。主房结构在“三进三开”的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形成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采光、通风、排污考虑十分周全。在安全防卫的基础上,兼有防风抗震、阴阳调节、冬暖夏凉等功能。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使每一幢围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厅室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整座围屋里廊、墙、甬道相连,通行复杂,但序列分明。关西新围里,不仅处处体现巧妙构思的建筑美,而且绘画与装饰不无令人赞叹之处。

    客家围屋也称围龙屋,特色的民居建筑,著名的客家文化经典。打开历史的黄页,远自唐宋开始,便有了围屋的记载,到达明清时期,即呈鼎盛之象。围屋是一种典型土木结构的群体建筑,虽说它难以突破一个围字,但其间的结构和外形较具多样性变化。有龙式围屋,圆形围屋,方形围屋、八卦形围屋、五角形围屋、交椅形围屋、畚箕形围屋等。单指圆形围屋而论,就有同心圆、椭圆、半圆、前方后半圆等多种形体。围屋内间结构演变更为繁复,有两进、三进、六进,或由此推进的不尽连接。围屋将中原的古朴遗风和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巧妙融合,形成了独具客家风格的建筑群体,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围屋的踪迹。客家人是中国一个偌大的族群,他们主要聚居在中国的南部,如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在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等地,不乏客家人的足迹。

    关西新围中最后一排房屋,与后面的围墙共成一体,门前的结构风格独特,似有土家族吊脚楼的风味。房屋门前筑有一条人行台式长廊,长廊上方具有阳台式檐口,遮风挡雨中供人出门稍息,思索中一观高墙上空的星月呈辉或云海飞渡。檐口前下垂着一根根红色木雕的倒葫芦半截柱子,上面分别镌刻着一个个倒写的福字。屋前一条较宽的甬道,与围里所有建筑隔开,惟有外墙相连,地面由清一色的鹅卵石铺砌。据说,这排房屋专为仆人和丫环们居住,余数便作仓库之用。一长排房间大小均等,一间挨一间连接,直至与外围墙体相连。围屋里有几位大妈摆摊经营,许多即取即食的地方土产,油炸的、沙炒的、蒸煮的都有。大家都没伸手荷包,惟我一人将一位大妈摊上的干菜悉数购买,她笑着赠我十几个勒口的小塑料袋,赠我回家送人之用。在几间房屋的内间走廊里,一串串晾干的大蒜砣,给围屋平添一丝生活气息,少去一份游览的考究,多一份在烟火中走动的感觉,心中萌生一份客家人的亲近。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频繁的战乱和灾年饥荒,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历经中国著名的五次大迁徙,先后流入江南诸地落根。因南方各地早有人居,不易在现住区里插足,于是,他们便选择在人迹稀少的丘陵地带或山区驻足,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说法。在当地官员的移民登记中,将迁入者暂立为“客籍”,被称“客户”,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止外敌、盗贼和野兽侵扰,客家人便聚族而居,逐渐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群居建筑,其中,围龙屋最多也最为著名,这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客家人建造围龙屋,保持了中原汉族建筑工艺的精髓,采用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艺术,主体结构基本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在土中掺入石灰,用糯米饭和鸡蛋清作黏稠剂,以竹片和木条作筋骨,夯筑起1—2米的厚墙,高度在15米以上的土楼,既坚固耐用,又具防守功能,通常的土炮均难以轰塌。一般的围龙屋占地8亩左右,大型的围龙屋有的甚至超过30亩。建造围龙屋,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程,从开基到竣工,往往需要五至十年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堡垒,是客家人寓内流通的世界。众多的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齐全,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而自得其乐的客家社会群体。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之外,还有先后迁徙的不同姓氏家族之间,也曾发生过殊死的械斗。那时的南疆之地,可谓天高皇帝远,国家的治安维护鞭长莫及。为此,客家人极重防御,他们将住宅建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一应俱全,几个月乃至半年可在转屋内生活以不外出,具有一定的生活与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至今流传着诸多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据说,如到极致危厄之时,屋内糯米和鸡蛋清混合的墙体,也可挖下来水煮充饥。

    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至今已有220余年历史。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在赣南现存的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结构功能最全的一处围屋。在关西新围的西门外,另辟有一处占地1600平米的单体建筑,专供外来客人休闲,取名“小花洲”,美丽动听,颇具小雅之风。洲内亭台楼榭诸多,有一口人工开挖680平米的湖泊。湖中建有一座小岛,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并有小桥连接。岛上四季鸟语花香,湖内鱼虾嬉戏,是休闲、品茗的好去处。由于年代久远,岛上建筑已毁损不全,暂无修缮复原计划,游人不得登洲,是为美中不足。

    龙南关西新围,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作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是客家人一份闪光的睿智,是中华文明一份醉人的骄傲。

     作者:陈本豪,1953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江夏区政协常委,江夏区文联原驻会副主席,民间音乐人。作品曾入编《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长江文艺60年散文送》等多种精编本和中外名家经典。长篇纪实文学四卷本《京剧谭门》,被列为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5850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3 0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