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472|回复: 9

[文苑春秋] 古“长宁县”与古“长林县”辨析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14 1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凤. 于 2022-3-15 10:33 编辑

                                                 古“长宁县”与古“长林县”辨析

    查考汉晋时期古编县城地望之时,受阻于今荆门市及所辖沙洋县、钟祥县交界处的两个古地名,在同一片区域之内,《荆门直隶州志》(下文简称入州志)居然记载有两个读音完全相同的古县,即长林、长宁两县。初以为或为笔误,或为两字互通,遂穷追地方史志与官修正史,居然发现两个读音完全相同的古县,真的并立于今钟祥、沙洋、荆门一带,但诸多记载又互相抵牾,令人眼花缭,剪不断理还乱,遂将相关史料逐一列表细疏,繁杂的头绪才渐次清晰,方知两个读音相同的古县,真的曾并立于同一片区域,但也发现无论是明清州志还是现代史志,诸多记载已脱离历史现实,出现相互混淆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故专文辨析一二,以名其实。
    一、沿革考
    (一)古长宁县沿革考
    史籍中确有“长宁县”相关之载,然分散零乱且互有抵牾,其始置年代和析出地等问题疑云重重。州志所载不仅更为稀缺,而且与“长林县”穿插而记,总给人造成两者必有一误的错觉。若非广罗史料细致梳理,实难确认荆门附近曾有古长宁县的存在。
《州志》三处提及长宁县:一称因处置“沮漳降蛮”问题,在“东晋永和八年”“分编县北境立长宁”,若据此则始设于公元前352➊;一称在“穆帝永和十年”“筑长宁县城于薸湖,储粮”,据此则其置建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4年➋;一称“安帝隆安五年”“析鄀”为县,据此则置于公元前401年➌。关于析出地的问题,州志所记明显存在矛盾:一称“分编县北境立”,一称“析鄀”而立。此外,长宁县究竟为谁始创,据州志所记也有两个答案:一称为恒温所创,一称为恒玄所立。这种前后矛盾相互抵牾的记载,总让人云山雾绕,带来诸多困惑和误解,以讹传讹之事更是连篇累椟。
    若要真正弄清古长宁县究竟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创设这些问题,仅靠查阅沿革史料实难确认,还需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考察。以笔者所考之见,在长宁、长林等古县创设前后,今荆州至襄阳一线长期处于历史大动荡期,表现上归属一统的东晋王朝,暗地里早已逆流涌动。发迹于荆襄地区的恒氏集团长期在此区域大展拳脚,放手争雄。受封南郡公的恒温虽已渐露篡位之心,但荆襄一带总体平稳,其弟桓冲主政荆襄之时,东晋内部开始出现裂痕,争抢地盘之风渐盛。至恒温之子恒玄展露锋芒之时,荆襄地区已经成为火药桶。隆安三年(399),桓玄先后击杀殷仲堪、杨佺期集团,荆襄地区再归恒氏集团独家拥有。公元404年,桓玄威逼晋安帝禅让,篡位称帝建立楚国,史称“桓楚”。刘裕等兴兵讨伐,天下聚变,历史进入新一轮大动荡期。晋安帝虽然成功复辟,但实为傀儡。刘裕不仅长期把持朝政,最后竟然弑帝自立。东晋灭亡之后,历史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
    荆襄地区落入桓玄之手,马上面临一次涉及甚广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了安基固本,打造一个未来方便争夺天下的战略大后方,桓玄迫切需要解决沮漳降蛮、三辅流民南渡、赋税兵源等问题,遂极力鼓动朝廷实施郡县改革。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改革落地,桓玄通过析置、裁撤、迁并、侨置等方式,在荆襄地区设置了一批新的郡、县。此举当为东晋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调整在《晋书 桓玄传》中可以窥见概貌:“移沮漳蛮二千户于江南,立武宁郡。更招集流人立绥安郡,又置诸郡丞”➍。桓氏集团二代四人即桓温、桓冲、桓玄、桓振,在荆襄地区前后经营数十年,有些志书或因考证失查或因传抄失误,居然出现了许多误笔,连桓温、桓玄父子的姓名也已经混淆不清,更不用说把隆安三年、隆安五年这些年代记错了。其实隆安五年行政区划调整的主导者是恒玄,解决“沮漳降蛮”问题的也是桓玄,并非其父桓温。桓温虽然也处理过类似事件,但不是解决“沮漳降蛮”问题,而是“迁降人三千余家于江汉间”,(参见《晋书 桓温传》。当然,桓玄主导行政区划调整之时,晋安帝尚未被趋逐篡位,诸多史书中称某些县为“晋安帝立”还是附合历史事实的。其实,长宁县究竟创设于何时,据现有史料已经不可考,很有可能随同桓玄批量建置郡县的时候一同出现。但令人困惑的是,隆安五年批量出现的诸多县,史书中大都有标注,提及长宁县之时。仅记在新设立的郡名之下。结合晋武帝平吴之时曾经创设有其他县的记载,也不排除其始建于晋武帝初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14 1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hkg hkf hhhh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2-3-15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出手,观点独到,学习了,继续。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15 1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州志表述前后矛盾,诸多问题尚无法定论,但古“长宁县”曾经设立于今荆门市一带的观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官修正史数处可见。据《宋书 卷三十七》记载,长宁、上黄两县隶属“永宁郡”。《南齐书 卷15志第七》的记载显示,萧齐之时永宁郡仍领长宁、上黄两县。另据《宋书 卷三十七》所载,“晋安帝侨立为长宁郡,宋明帝以名与文帝陵同,改为永宁”,可知东晋隆安年间不仅置有长宁县,同时还设立了长宁郡,前者归隶后者。后来因为需要避讳才改名为永宁郡。
刘裕弑晋安帝篡位建立刘宋政权之后,行政区域重新调整,长宁县喜迎坐大机遇。“孝武帝孝建二年,废潼阳、省汶阳并长宁。潼阳、汶阳皆省入长宁”④。此次调整事涉绥阳郡、长宁郡、汶阳郡的整合与废立。关于绥阳郡、汶阳郡的建置沿革,史籍虽然也存在许多分歧,但据《晋书 桓玄传》,绥阳郡理当由桓玄所建;辖四县:长宁、绥安、绥宁、潼阳。此次调整中绥安郡消失,辖地大增的长宁县与早在晋武帝年间就已经设立的上黄县结合在一起,被组合为长宁郡,也就是说长宁郡其实是在原绥安郡的基础上改制而来。后来,长宁郡改名为永宁郡,而曾经被省的潼阳复立,再与汶阳、沮阳、高安三县合组为汶阳郡。《南齐书 州郡志》称汶阳郡为桓温所置,此记可能失误,当以《宋书》记载为准:“东晋义熙初析新城郡置,治在高安”。比对相关史料可以发现,《东晋疆域志》中有绥安郡,却无汶阳郡;《南齐书卷十五》)中始见汶阳郡,但绥安郡已无踪影。谁是谁非不言自明。汶阳郡非桓温所建,实出于晋安帝复辟之后的义熙年间。但徐绍棨《东晋南北朝郡县表》又称:“武帝刘裕永初二年置汶阳郡……,领僮阳、汶阳、沮阳、高安四县,属梁州”。尽管诸多史料存在分歧,但结合潼阳、汶阳、绥安、绥宁等古县所处地理位置,此时的长宁县辖地应该位于今荆门、远安、南漳、保康结合部一带。而且与其皆隶永宁郡(原长宁郡)的上黄县,其辖地主体也在此区域。由此可见,永宁县的位置应该曾经发生过异动,州志沿革表中就有“隆安五年,省武宁,移长宁县”的记载。当然也存在多次发生异动的可能,这些异动可以契合荆襄地区变幻多端的实际,只是未记入史籍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17 1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火凤. 于 2022-3-18 11:08 编辑

    尽管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行政区域屡有调整,但长宁县在南北朝时期一直存在,据许绍棨《东晋南北朝郡志表》,后梁时代其荆襄地区领有七州十一郡二十八县,长宁县与永宁郡、长林县与武宁郡皆在其列,直到隋朝初期情况才发生变化。此前长宁、长林两县各领其地并行发展,但隋开皇年间开始交集。而两者一旦交集就是废立与存亡的生死之争。《隋书地理志卷三十一志二十六》:“长林,旧曰长宁县,开皇十一年省长林县入,十八年改曰长林”。开皇十一年长宁县整体合并了长林县,长林县消失;八年后长宁县被改名为长林。长宁县消失,但就实情而言,长宁与长林两者最终的结局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如此,在荆门一带存在约190年的长宁县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再未在此区间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22-3-18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宁县虽然被隋朝废省,但到了唐朝高宗时期居然借地还魂,突然出现在长江之滨。《唐书 地理志 山南道江陵府》载:“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三年省枝江入长宁,大历六年复置枝江,省长宁”。此时的长宁已非彼时的长宁,其辖地和治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唐书 荆州江陵府》称:“置长宁县于郭内,与江陵并治。”说明此时的长宁县治就设在古荆州城内。但好景不长,长宁此次之设仅历37年,就被再度废除,辖地全部划归枝江县。从此,荆襄一带再也找不到长宁县的身影。
    王国银曾对州志沿革表中“筑长宁县城于藻湖西,储粮”的记载有考证,其认为长宁县治曾经位于今钟祥市胡集镇薸湖一带(参见王国银《长宁(林)古县辨疑》,而州志中的“藻湖”应为“薸湖”之误。其观点确有可取之处值得信服。然而,据上文所考,刘宋年间长宁县辖地主体已经出现在荆门西北部地区,其治地应该早就西移,而且州志中也有隆安五年“移长宁”的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长宁故城在荆门州西北”,此说有合理之处应信而从之。遗憾的是没有实指其处,可能也是受困于史料之间的相互抵牾。有史料称“绥安郡治长宁”,而绥安郡却与长宁县有交集,长宁县归隶的永宁郡正是由绥安郡改制而来。有史料称“汶阳郡治高安”。而长宁县与似乎与汶阳郡之间有过某种关联。
    长宁县治之所以由薸湖西移,应该与隆安五年行政区划大调整有关,也可能与后来侨置冯翊郡有关。若不然其原址一带根本容纳不下鄀、莲勺(蓝水)、高陆(滶水);长林、乐乡以及长宁、上黄等诸县。西移后的长宁县其地望尚未见公开讨论,据现有资料确难定论,目前只能暂时采用《大清一统志》的说法,界定在荆门西北部一带。至于《州志》沿革表称“移长宁县,属上泉冈武宁郡”的说法,很有可能是笔误。含长宁县在内的长宁郡其辖地已经西移至荆门西北部,其治地绝不可能被置于今荆门城区北郊,那里是包括长林县在内的武宁郡的地盘,治地岂能越过乐乡、长林两县遥设于“上泉冈”。既然州志的记载可能失真,读者就需仔细辨别,切不可以此为据误引误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2-3-20 17: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编入文史资料!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20 22: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勋明 发表于 2022-3-20 17:29
推荐编入文史资料!

谢谢,但这个东西太难写了,还有一些东西搞不明白,如长宁的地望,绥宁绥安僮阳的地望找不到任何线索,逻辑分析怀疑古长宁县的地望在南漳的临沮岗,但无资料印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2-3-22 1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凤. 发表于 2022-3-20 22:11
谢谢,但这个东西太难写了,还有一些东西搞不明白,如长宁的地望,绥宁绥安僮阳的地望找不到任何线索,逻 ...

需要耐的住寂寞,守的住清贫,冷静研究学问的人!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15

主题

651

帖子

131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19

IP属地:江苏省镇江市

发表于 江苏省镇江市 2022-11-8 15: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此则始设于公元前352➊;一称在“穆帝永和十年”“筑长宁县城于薸湖,储粮”,据此则其置建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4年➋;一称“安帝隆安五年”“析鄀”为县,据此则置于公元前401年”_年号有误,秦统一全国在公元前221年,晋是公元后数百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