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974|回复: 0

问津文化助答“百年绝对”

[复制链接]
来自
河南
精华
4

150

主题

151

帖子

258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22-4-3 1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津文化助答“百年绝对”
武汉市新洲四中  罗相和

    2009年,春节刚过,花朝节又来临,我到新洲四中不足一年,感觉很新鲜,在办公室里,王友明老师说,你感到新奇的事情还有很多,你喜欢文学,我想给你出一幅上联,请你对出下联——旧街开新店  坐北朝南卖东西。
我想了很久,没有结果,新来的李纪文老师等人也加入了苦思对联的队伍,但是都没能对出来。坐在一旁的旧街人王小敏、陶兴家和李树桂老师她们说早就知道这个绝对,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一百多年来,没有人对出下联,成为百年绝对。听一听,想一想,我才知道这幅对联为什么这样难。
旧街的花朝节盛会,我早就听说了,有一个旧街的年轻的同事曾经特别邀请我去,她说,你去玩了,就会感到我所言不虚,但是因为家里有急事,我没有去成,后来去过的同事回来说如何多如何美如何好如何拥挤,比潘塘不知道要热闹多少倍,让我感到羡慕,感到很后悔。所以一到二月花朝这一天,我就跟语文组一行人前去游玩,我们差一点要手拉着手,人挤人,前后照应很难,一会儿就找不到熟人。我是带着问题去的,在那里,我找到了很多新奇很多有味。花朝节这天,正值春暖花开,阳光和煦,不说街上有多少人,多少车,光是旧街河道里,就是人的河流、物的河流、彩的河流、声的河流,抬头看看河桥上,一个立体式的交流会,这不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吗?
喜欢旧街还有一个原因,我姐姐曾经在这里的新华书店工作,那是文革时期,书籍本来很少,字典很难得,但是她却给我带回去一大推书籍,还有一本新华字典,这些成为我的至宝,促使我走上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学的道路。
跟着众人玩了一次,感到还不解馋,就又独自一个人又跑去玩,四处街道自由闲逛,看呀看,找呀找,找到了新店,找到了东西,也找到了诗歌,就是没有找到对联。
回来以后,天天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妻子说,你这几天是不是着魔了,也不说话,也不做事,写上几个字,就发呆,我笑了笑。没有办法,我就发动学生写作对联,学生写了很多,海阔天空,对联是高考内容,一说到写作对联,而且是应答百年绝对,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左顾右盼,前后交流,但是他们只能写一些平常对联,这样的绝对,太难,没有结果。不过,我倒是从中得到了一点启示,我悟出了一个成语可以与上联相对,“瞻前顾后”对“坐北朝南”,那是绝配。但是与“东西南北”相对词语的不是很多,而且这里的“东西”是名词,能够把方位词与名词转换则很难。
来到办公室,我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说不定三个臭皮匠和一个诸葛亮。对呀,你说学生左右询问,“左右”可以是方位词,也可以转换成为名词。我们在一起,有问题不是左右询问吗?王友明老师说,问津,问津,贵在一个问字。王小敏说,我们现在不是在教诗词,考古诗,写古诗吗?于是再细一打磨,终于得到了一幅下联——
    旧街开新店  坐北朝南卖东西
今人写古诗  瞻前顾后询左右
问津,问津,什么是问津?我对问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们说的什么是问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告诉我,他们说的就是问津书院,几千年以前,孔子来到这里,找不到大河的渡口,叫子路前去打听,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他遇上了两个农民在地里劳动,这两个人问明是孔子经过找不到渡口,就没有告诉他。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是两个隐士,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所以,到现在,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地名,也有用隐士名字叫的长沮冲和桀溺畈。
过去,我只知道有一处叫夫子河,说是孔子到过哪里,还在河里洗过脚,人们一粘他洗过脚的河水,就会变得很聪明。
同事们都笑了,夫子河也有,不过那里关于孔子的故事不多,而这里留下孔子的传说多了去了。“回车埠”、“晒书场”、“坐石”、“孔叹桥”、“烟磴堡”等等。
我强烈要求他们带我一起到问津书院去。
说走就走,我们骑了几辆摩托车来到问津书院。这里,我没有惊喜,倒是很诧异。
问津书院就在孔子河村里面,被村子包围着,村子曲曲折折,东歪西扭,不成排,不成派,拐进去的道路很崎岖,很狭窄,冷冷清清。当我想着冷冷清清这些字眼的时候,却看见汉白玉孔子站像的地下有很多香蜡纸鞭炮的痕迹,而且还有一炷香蓝色的香烟在袅袅上升。洁白的孔子像上披红挂彩,旁边有很多有求必应的牌子,孔子是一个高高额头,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心理就敬重了三分。我终于见到了大成至圣教师的祖师。我们这些孔门弟子,也跟着一起下拜起来。拜完之后,我们一起走进大庙,这里古色古香,有一些暗淡,让我们感到深深震撼。有一个妇女在招呼我们,她看见大伙进来,就细步走过来,敲响了木鱼,礼拜完成,她对我们说:“佛像不能拍照。”我们就来到外面留下自己的影像,留下自己对孔子的尊重和纪念。
王老师对我们说,这里,即使是“五四”打到孔家店的时期,还是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的时候,依然是香火不断,礼拜不止。白天不让来,就晚上来;晴天不让来,就阴雨天来,过年不让来,就过节来。来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到这里来,不过是乞求子孙进取、国泰民安、和平安宁、幸福安康。
我对王老师说,难怪你那么坚持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大力推行《弟子规》。
是的,五四进行推行新文化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是与时俱进,我们要德先生,要赛先生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文化不能没有孔子的儒家文化,不能没有诸子百家文化,这些都是文明古国的文化根,没有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不就是一遍沙漠吗?
当代,进行改革开放也是现代发展必须的,我们需要向外国先进文化学习,大力开展市场建设也是对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要运用一切先进的文化来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富强发达。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要把一切先进的东西,植根在中国化的土壤中,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繁荣富强、文化复兴。
问津书院在新洲旧街,不是一个呆板的建筑,而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底。旧街人,给孩子取名字喜欢用升、胜、申、生、深、省、盛等这些与孔圣人相关的词语,是希望子孙能够继承发扬圣人的恩德,传承圣贤的文化。
现在,不是有人动不动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吗?对孔子,对儒家,对儒学的信仰就是一个有力的反驳。毛泽东思想不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吗?那么一切外国的先进文化,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桎梏,而要变成我们自由的利用。
王友明、陶兴家等老师坚持对一届又一届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原来,人们对此不是很理解,现在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李纪文老师更是把传统文化运用在教学之中,他撰写的论文《让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中开花》获得武汉市论文一等奖,因为运用得体得法,学生收获大对老师的评价也高,学校团委还经常把学生、团员带到问津书院去拜祭孔子、举行成人仪式;学生黄霜叶在《问津书友》上发表文章《文学的半边天》。
近年,武汉市把问津书院的精神文化作为教育口号: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
我也写了一首小诗,《访问津书院》——
雨过天晴氧吧新,
云霞弥漫罩书津。
风吹积水摇光泽,
千载流芳路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