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诸姬”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四十年。这一年,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此战之前,晋侯征求臣子们的意见,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这里面的汉阳诸姬,是指由于周昭王的连续南征,周王朝的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直抵汉水,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时期,又对“汉阳诸姬”进行了加强。对于汉阳诸姬来说,承担着为周朝镇守南方的重任。位于汉水两岸之间的广阔地区,周王室封立一系列的诸侯国,以姬姓以及姻亲为主。在楚国崛起之后,汉阳诸姬便是成为阻止楚国北进中原的重要阻碍。所以汉阳诸姬的最后归属基本上是都被楚国吞并了。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汉阳诸姬包括:巴国、申国、邓国、随国(曾国)、长国(长子国)、唐国、息国、蔡国、道国、应国、沈国、贰国、房国、蓼国、轸国、州国、绞国、郧国等等。以下,就让我们简单了解这些诸侯国。 对于“汉阳”的理解今人大多根据水之北为阳的古释,认为汉阳诸姬会是分布在汉水之北的南阳盆地。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好在先人很聪明,在他们的故国遗址上面都留有文字记载,而且今人够智慧,以今天的高清卫星图片等高科技手段能够释读出这些姬姓国留在故国遗址上面的文字。所以本文以这些文字为依据只做这些西周王朝留在汉水北至谷城,南至京山天门这一江段两岸的封国寻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