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328|回复: 0

【武汉科技大学】走进民歌第一村 倾听非遗传承事

[复制链接]
来自
黑龙
精华
0

28

主题

28

帖子

4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8

IP属地:黑龙江省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22-7-13 23:5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吴紫琴)“党的十九大,我能唱给你们听。”民歌传承人侯同荣对实践团队说道。7月12日上午,我院“萤火虫”暑期实践团队为了解官山镇的非遗文化,实地走访了吕家河村的民歌唢呐团队。“党的十九大,辉煌又灿烂……”侯同荣用抑扬的曲调为实践团队讲述着党的十九大的故事。侯同荣是民歌唢呐团队的一员,同时也是民歌的省传承人,他表示,民歌的词会不断地有人创作,但曲子是一直传承下来的,以后歌词会持续更新,也会有党的二十大、二十一大。侯同荣告诉实践团成员,他从6岁就开始唱民歌,如今已有75岁,家中向上三代向下一代都会唱民歌,现在他能够唱的民歌高达3000余首。除了歌颂党之外,民歌唢呐团队还为实践团成员表演了《戒赌记》《杨家将》等7首民歌,团队成员也跟着打出节拍,津津有味地听着。据悉,吕家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时即已广为流传。其内容的时空跨度较大,既有三皇五帝,又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当地的孩子一般从7岁就开始唱民歌,在镇上常常能见到孙爷俩在闲暇时一起唱民歌的场景。当问及民歌团队成员人数时,团队负责人时敬兵脸上却略露苦色,他说道:“队伍如今只有十几个人了。虽然政府一直在支持民歌的传承,本地孩子也都会跟着学唱民歌,,但我们这里人数少,民歌的发展传承依然很受限制。”实践团队长闫昌昊感概道:“当地的民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歌唱,奏曲,写词,所有人都在为民歌传承尽自己的力量。希望这次的实地学习,能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今后用自己的方式为非遗传承出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