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032|回复: 2

随《渔猎之光》走进武汉江夏渔猎博物馆认识渔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精华
182

286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206
QQ

IP属地:湖南省长沙市

发表于 湖南省长沙市 2022-9-1 1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城苏剑 于 2022-9-1 18:45 编辑
    随陈本豪老师的《渔猎之光》走进江夏渔猎博物馆,认识渔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感受江夏人亲水打捞的智慧乐章,……

1abdfa33cb8448d782c113ffabaaf4fd_副本 拷贝 2_副本.jpg

   江夏渔猎博物馆,位于美丽的上涉湖畔斧头山麓(斧头山原名青龙山,不老的水乡烟雨,孕育了众多神秘而动听的故事为世代相传),与东岸的凤凰咀隔湖相守。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在为故乡兴修水利的岁月里,曾来此湖边偷闲垂钓和捕捞体验。据传,上涉湖为江夏渔业的摇篮,古代先贤正是在这里收获了第一网的喜悦。如今的上涉湖,已被国家辟为湿地保护区,数万只候鸟带着季节飞翔,歌唱自然回归的乐曲,优良的水质与优美的环境,是候鸟与鱼类生活的天堂。江夏渔猎博物馆,创办于2014年春,是一座渔猎与农耕兼容并蓄的文化馆藏。走进江夏渔猎博物馆,惊人地发现,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可在那些潜存着渔民与农夫手温的器具上,顷刻间鲜活开来,让人在一饱眼福中享乐无穷。
   生命起源于海洋,随水而生,渔猎而活,这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法则与最初的生活方式。自从人类脱离海洋走入丛林,在掌握钻木取火的大化文明之后,渔猎文化依然是人类赖以生存而不可缺少的主要产业之一,即使时至今日,渔业不仅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在不断进化中得到更新与发展。人类最古老的文化隶属水流文化,他们随水而居,依水而发,为此,黄河与长江便成为中国两大流域文明的摇篮。著名的河姆渡文化,七千年的史迹,闪耀着长江流域永不覆灭的光芒。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简称鄂南地区,其历史悠久。追索到旧石器时代,江夏人的祖先,便在这块依附于长江流域的岸边,燃起不灭的烟火,世世代代的延续,书写江夏不朽的历史传奇。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武汉则被称为百湖之市,而江夏则是武汉地域湖泊最多,水面最广的辖区。在这个水面占有三分之二的地球上,我们江夏得天独厚地生成为三山三水三分地的黄金分割胜地,渔业是江夏人永远拥以自豪的产业文明。
  江夏的湖泊遍布区域全境,东有梁子湖、大沟湖、牛山湖;西有张郑湖、后石湖;南有斧头湖、上涉湖、团墩湖;北有汤逊湖、杨桥湖,还有众多的小湖泊不计其数。尤其梁子湖的水质,现在依然保持全国罕见的二类水质,能让人观赏到稀有的桃花水母的游弋,深得著名文化人余秋雨赞赏,他曾为此欣然提联一副: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梁子湖与斧头湖边域枯竹海等众多神奇的传说,极大地鲜活了江夏的文化色彩。
  江夏渔业兴旺,且品种丰富,梁子湖的螃蟹,历经几届文化节的传播,早已远销东南亚各地。令人无法忘怀的武昌鱼,历经几朝帝王青睐,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追索历史,我们不难聆听到历朝历代大诗人为此留下的文化绝唱。唐代诗人元吉、岑参,宋代诗人王安石,元代诗人马祖常,明代诗人杨基,分别留下了风格独特的诗词名篇。尤其是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篇,让产自梁子湖的武昌鱼在华厦大地上声名远扬。
   渔,即指捕鱼的器具,猎,即指捕鱼的手段。有了优良的器具,还得拥有高超的智慧猎取,唯有掌握好器具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渔猎是一门繁复而综合的学科,它涉及气象、水文、地理、哲学和力学多门学科,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鱼种,必须使用不同的器具和不同的捕捞手段。于是,人们在研究与熟悉水性与鱼性中,不断地改良与创造出千奇百怪的渔具。江夏渔业历来盛行不衰,渔具种类众多,虽说暂不能概全,但在江夏渔猎博物馆目前所收藏的渔具中,已经拥有如下种类:
    1、网类:龙网、撒网、绞网、合网、围网、梁网;
    2、罾类:赶罾、扳罾、船罾、瞄罾;
    3、叉类:排叉、八齿叉、五齿叉、三齿叉、双齿叉、单齿叉;
    4、卡类:各种型号的鱼卡;
    5、钩类:垱钩、沧沟、滚钩、刷钩、崩钩、拖钩、脚鱼钩、牛尿钩、丁鱼钩;
    6、罩类:麻罩、花罩、黄鳝罩;
    7、篓类:花篮篓、鳝鱼篓、地笼篓;
    8、杂类:刷  ;
    9、枪类:脚鱼枪;
    10、阵类:迷魂阵、竹帘阵;
    11、鹰类:鱼鹰;
    12、其他类:搭耙、撮子、搭子。
   渔具的制作品种众多,样式各一,材质各异,比如木质、竹质、线材、塑料等。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渔具的样式和材质还在不断地丰富与变化,仅就江夏而言,该博物馆也一时难以收全,有待日后逐渐完善。渔猎的手段可谓千门万类,是渔民们在世代相传中不断更新的智慧演绎,古语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没有渔民的亲身体验,实难解说于万一,在此唯有管中窥豹,仅挑选一两种方法与读者分享。比如龙网,小的需要几十人,大的需要几百人联合操作。首先得划船围湖下网,使铁脚下沉于泥,尔后用人慢慢将网拉拢近岸,少则几万斤,多则几十万斤不等,该网称得上渔猎中的霸主。比如阵类,视同诸葛八卦的原理,通过多道弯曲,使入阵的鱼儿迷失方向,最终进入阵底(因装有倒纤,进时顺畅,出时遇刺),再也出不来了。其他器具使用方法千差万别,如有心者,可随渔民去渔猎中亲身体验。
   渔猎虽说永远不会消失,但在现代科学进程中,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不可避免地逐渐减弱,尤其是一些古老的渔猎器具,如不尽早地加以收藏,也许,我们的后代只能在传说与辞典地翻阅中去解惑。为此,江夏渔猎博物馆的创建,不失为一件千秋功德之举。江夏渔猎博物馆,堪称一部江夏渔猎文化的经典家谱,任你用时光的键盘点击,用历史的符号解码,浪花在昔日的长河中融冰探秘,尽情回放江夏先人亲水打捞的智慧乐章。
  ▲作者:陈本豪,1953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江夏区政协常委,江夏区文联原驻会副主席,民间音乐人。作品曾入编《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长江文艺60年散文送》等多种精编本和中外名家经典。长篇纪实文学四卷本《京剧谭门》,被列为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72

主题

761

帖子

101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18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22-9-2 0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东西已经从农(渔)耕文化中消失了……很多的东西年轻人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5850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南省长沙市

发表于 湖南省长沙市 2022-9-3 0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