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2-10-24 11:17 编辑
世纪奇观:沙洋汉江大封冻(记录历史一) 林发海撰述 刘经国整理 汉江俗称襄河,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流经沙洋县境内有59.94公里。在荆门县1983年8月19日升格为市之前,沙洋镇直属荆门县管辖,是荆门县第一大重镇。在祖辈人的记忆中,汉江四季通航,沙洋港全年繁忙,从没发生过河流冰封而被迫封航停港之事。但1954年底至1955年初,湖北遭遇历史罕见低温,汉江沙洋段竟然全线冰封,冰层厚达至少半米,冰面通行汽车。此情此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世纪奇观。 那时,我在荆州地区贸易公司荆门县商店门市部工作,办公和吃住都在位于沙洋镇河街的公司里。一天夜晚,我正准备睡觉,见到外面开始下雪。第二天清晨,准备开门营业,发现大门被冰雪冻住,怎么也打不开。一时找不到木材生火,便把店内破旧家具引燃烧水,用开水往门上浇,慢慢将冰雪融化,这才打开大门。门虽然打开了,但是大半人高的雪堆堵住门口,仍然无法出入。我和同事们将雪堆掀开,终于打开通道。 因为天寒地冻,差点出了人命。大雪封路,冰天雪地,无人前来购货,大家无事可做。业务员刘大钧是孝感人,说话口音有点绕绕的味道。因为精通经营业务,被公司高薪聘请过来,专门负责土产皮毛收购业务。大雪封门也是收购皮毛的好时机,他有点坐不住,想往李市联系一笔业务。经理开始怕出事,不同意他出门。他说:“没事没事的,跑生意我经历的事多了。”见执意要去,经理就没再阻拦。他便冒雪向李市出发,走到离沙洋八里路的汉江堤白骨塔,一不小心从陡坡滑入雪坑,积雪有一人多深,怎么也爬不上来。不知过了多久,附近农民因为家里缺少烧柴,顶风上堤扒雪,挖寻树兜回去烤火。隐约听到近处微弱哼声,以为是狗獾子落入陷阱,便循声而去,准备起获意外之财。农民扒开积雪一看,才知道是一个冻得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人。连忙将他背回家里,用厚被子包裹着,又是烤火又是喝热水,这才让他慢慢恢复元气,捡回一条小命。后来,为了感谢热心救人的村民,公司领导专程上门慰问,送去慰问金和锦旗。 此后不久,汉江逐渐全部冰冻,越冻越厚。各式各样的小木船、汽渡木船,都被冻在河中。为了人身安全,防止有人踏冰落水,政府特意派出民兵,持红穗马刀值守,严禁人车通行。但总有人趁民兵不注意,偷偷溜到河面上去。开始时,河东有个大胆的人,冒险从冰上探路,过来河西沙洋,渐渐地又有人学着从河西走到河东。 听河东过来的人说,罗汉寺饭店那边停着一辆小汽车。小汽车,我从来没见过。年轻时好奇心强,胆子也大。一是想看看小汽车的模样,二是想体验一下冰上行走的乐趣,就慢慢摸过去。冰上很滑,我重重地摔了一跤。起来后,看见附近有稻草,就取了一把,编成要子(条状物),绑在自己脚上,小心翼翼探过了河。终于看到心目中的稀罕物----一辆军用吉普车,美美地满足了好奇心,然后从冰上慢慢地蹭回来。不知谁向公司经理蔡功义(山东人,红军机枪连长,后调往北京)告密,蔡经理就专程在公司门口逮我。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批我一顿:“命都不要了?你掉下去了,我怎么向上级交待?你给我写反省!” 以后冰上行走的人逐渐多起来。河东一农场的劳改人员成建制地,每人挑一担粪桶,腋下夹一根竹竿(如果冰破落水,横起竹竿可以救命),过来沙洋这边挑粪。法不责众,政府只得修改禁令,由全天禁行改为只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禁行。这样之下,经理也不再追我要反省,我也能拖就拖,最后不了了之。 这次汉江大封冻,前后长达两个多月。停在河东的小汽车,是宜昌军分区送领导到武汉军区开会的。返回宜昌时汽渡停航无法过河,被迫停在罗汉寺约半个月。但单位有紧急任务,要回去处理,只得请示上级。上级安排武汉军区工兵现场勘察,认定冰面完全能够承受小车重量,可以开车过河。但是司机仍然不敢冒险行动,工兵只得上阵陪驾,司机方才鼓起勇气,从冰上开回去。后来冰河慢慢随温融化,巨大冰块随激流横冲直撞,因为缺少应对经验,锋利的流冰切破无数航船,船东们损失惨重。 当时,听八九十岁的老人说,汉江封冻是百年不遇的奇事,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没听说过。也的确如此,从1955年之后到今天近70年,汉江也再没有发生过封冻。 2022年1月8日于广州 注: 林发海,湖北荆门人,现年90岁,1948年8月参加工作,1955年2月入党,退休前任荆门沙洋镇人大主席。 刘经国,湖北洪湖人,现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