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22-10-29 15:1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郭军 报道:在十堰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要吃大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说的是竹溪县盛产优质大米,郧西县的姑娘长得漂亮。
自唐朝以来,产自于竹溪县中峰镇彭峪沟村一带的大米就以“贡米”闻名全国,每到稻米成熟时节,百余人肩挑背驮,把“贡米”源源不断送入京城,送上皇室和达官贵人的饭桌。
“贡米”诞生了千余年,却也“沉睡”了千余年。近年来,竹溪决策者重新打造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贡米”产业,全县“贡米”全产业链总收入达到5亿元,带动10万农民致富。2009年12月,竹溪“贡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竹溪县政府因势利导,在中峰镇建立贡米文化产业园,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游客来此观田野风光,享丰收喜悦,尝地道“贡品”……昔日的穷山沟,如今成为农旅融合网红打卡地。
生长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这一粒米,从卖大米的传统农业1.0版,到卖品牌的2.0版,再到如今“卖体验”的现代农业3.0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传统农业1.0版皇家“贡品”香飘千年
秋收季节,竹溪县天清气爽,景色宜人,位于中峰镇彭峪沟村的万亩“贡米”满目金黄,稻穗飘香。稻田里,村民驾驶收割机来回穿梭,抢收稻谷,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大巴山深处,在海拔400米至800米之间的彭峪沟村一带,林茂水清,环境洁净,生态优良,土质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优良。
史载,公元683年,唐中宗李显当政,可是皇帝还没做到一年,其母后武则天就将他贬为庐陵王,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房县。李显带着家人,从都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途经竹溪县时,早有地方官员在此迎候。当地的县令拿出最好的东西--彭峪沟生产的大米,热情招待皇宫中的贵客。
长途颠簸的李显,一路又渴又饿,吃了用彭峪沟大米做的米饭,大加赞赏。李显用此大米敬奉女皇,武则天吃后赞不绝口,当即就把该米封为朝廷“贡米”。李显重回长安当上皇帝后,仍忘不了香甜的竹溪大米,指定年年食用竹溪“贡米”。
直到明神宗时,作为皇家特供米,朝廷加征竹溪“香稻”数十石,当地政府组织青壮年劳力千里迢迢挑米上京进贡,百姓苦不堪言,明神宗宣令罢免此贡,免了乡民朝贡“香稻”之苦。
现代农业2.0版地标产品全国闻名
2006年,在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大背景下,竹溪人徐辉、李承乙先后成立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竹溪三元米业有限公司。
“我们觉得,不能端着金饭碗而不自知,一定要将‘贡米’品牌转化为金色果实,让当地百姓跟着我们享受到发展红利。”三元米业总经理李承乙说。
之后短短几年时间,两家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整合本地水稻资源,与水稻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统一标准提升水稻质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很快,企业销售额呈阶梯式增长,竹溪“贡米”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
2009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对“竹溪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溪贡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高了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加快了“贡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推动“贡米”产业长足发展。
“直到2016年,我们的大部分市场都在省内,于是开始考虑如何让‘贡米’走出去。”双竹公司董事长徐辉介绍,公司组建销售团队,除了直供本地商超、门市部外,派出人员专攻西安、北京、武汉、深圳等外地市场。2019年底,双竹公司省外销量达到总销量的60%,“本地市场大于外地市场”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10月26日,记者在双竹公司看到,近200平方米的产品展厅内,货架上摆放着不同包装的大米,墙壁上集中展示了品牌历史、粮食科普、大米鉴别等内容。
从武汉来的客商杨先生捧起晶莹光亮的大米赞不绝口:“竹溪贡米生长周期长、凝浆充分、内质丰富、米粒饱满,吃起来口感很好……”
“从初步验收、清理,到谷糙分离、碾米、抛光,我们的每一粒大米都要经过14道工序才能包装入库。”徐辉介绍。
同样,三元米业利用淘宝、京东、扶贫832等电商平台渠道优势,让“贡米”香飘全国。
目前,双竹公司和三元米业的年销售额均过亿元。两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聘用工人、订单收购、金融扶贫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农旅融合3.0版“卖体验”成网红景点
金秋竹溪,天蓝气清,山峦葱茏。位于中峰镇的“贡米”文化产业园里,鄂渝陕三省(市)的游人慕名而来。
稻田里,铿锵的锣鼓声与欢快的脱谷声相合,声声悦耳。正收割稻谷的农民,或直起腰望向舞台,或猫着腰低声跟唱,人人心中充满丰收的喜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稻田旁,稻田客厅、彩色步道、稻田艺术画等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感悟浓浓的乡愁,体验农旅融合的现代田园风光。
不远处的稻谷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台漏斗状的机器下方,洁白如玉、晶莹透亮的大米像流水一样,进入传送带上的包装袋,又被叉车装进货车,送往武汉、西安、深圳等地,进入消费者的厨房、餐桌。
近年来,竹溪县投资6000万元,依托“贡米”基地,以“有机、智慧、观光”为主题,打造集有机农业生产、观光体验、科普宣教、健康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这里已成为全新网红打卡地。
“地还是这块地。往年这里还是农户分散自种水稻田,如今却变成了农业大工厂,既带动了就业,又提高了单产,综合效益十分明显。”正在“贡米”文化产业园智能温室里清理托盘的中峰镇青草坪村村民李玉鑫告诉记者,“在农业产业园务工月工资3000多元,每年还有土地出租资金、合作社分红,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周六周日一般要提前预订,稍微晚一点来的话,就没位置了,现在一年纯收入有二三十万元。”荷花客栈农家乐老板江涛喜笑颜开。
火爆的人气,推动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快速发展。
让田园变花园,让农民变产业工人、旅游服务人员。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喻泉源介绍:“依托竹溪贡米,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让观光休闲购物,互为补充,逐步把产业园变成观光园、文化园、欢乐园。”
据悉,截至去年底,竹溪县“贡米”全产业链总收入达到5亿元,带动10万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上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一粒米”带来“满畈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