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福建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7
IP属地:福建省厦门市
|
宝通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武汉市江夏区黄陂横河镇宝通村大河口(今黄陂镇宝通村),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27年-691年),原为少林寺旧址。后来这里被改为宝通寺(即现在的宝通寺),到清朝时又有了新名“宝通寺”。在清末民初时为一所寺院,抗战时期被毁,解放后于1988年重建为寺院。寺内钟楼三层,高39米;天王殿高8.5米;大雄宝殿为汉白玉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韦驮殿、藏经楼、客堂、钟鼓楼等;还有藏经楼、讲堂、多功能厅、会客厅等;寺内正殿、钟楼、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格局保存完好;寺内配殿中供奉着大小佛像300多尊、罗汉600多尊和其它各种造像600余尊(多为泥塑);天王殿及四大天王殿、观音殿等殿堂建筑。宝通寺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湖北省重点寺庙。宝通寺历史悠久,是湖北省佛教协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创建和发展经历了唐朝至民国三个时期。中国佛教协会在此时期在汉口地区发展很快。历史上先后有四次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唐(公元718年-907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1662-1900年)等时期,因战乱导致庙宇损毁达8次之多。清朝雍正年间重修以后改为宝通寺并更名为宝通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又将宝通寺转名为宝通寺;1935年重新更名为宝通寺。寺院布局和历史建筑保存完整,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现存建筑主要以大殿、藏经楼、山门、天王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