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举水文学》完成境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采编 黄凤银 缪建怀 2022-11-15 09:30 发表于湖北 武汉新洲《举水文学》完成境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采编 黄凤银 缪建怀 
初冬的新洲邾城,显露出几分凉意。11月12日上午9:00时,新洲《举水文学》二十余名作家,驱车来到武汉本祥中医医院四楼会议室,举行《举水文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第十二期付梓活动。 
(区作家协会主席周娴参加活动并对作家们进行写作培训)

(武汉本祥医院业务院长、市级"非遗″刘三屋中医正骨传承人刘贵祥致欢迎辞) 
(举水文学总编黄凤银<中>讲话) 《举水文学》执行总编黄凤银代表《举水文学》感谢东道主的热情接待。她在总结这次釆编过程时说: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非遗跨越时空,璀璨的文明之光,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区人大原副主任、举水文学顾问李一丁参加活动并讲话) 新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延传至今的有山歌、秧歌、灯调、高跷调、劳动号子、八十八行等民间歌谣和民间小调400多首;牌子锣鼓、丝弦锣鼓、闹年锣鼓等民乐曲牌300多首;高跷、龙灯、狮子、彩船、蚌精、竹马、花挑、驯犟驴、颠花轿、五虾闹鲢等民间民俗舞蹈50多种;鼓书、皮影、武术、气功、杂技、马戏、鬼打架等民间曲艺和民间耍30多种;民间剪纸、民间竹雕、民间布艺、民间草编、等民间工艺美术20多种;还有传统医术等等…… 

(新洲籍老领导、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书记、教授高双桂应邀参加活动并讲话) 《举水文学》作家这次对新洲"非遗″共采访了20多个项目、32个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9人,区级21人,历时四个月。此期间正值高温酷暑,跑遍了新洲各街镇。 

(区《问津文艺》、省《荆楚报告》编辑陶超群参加活动并讲话) 作家们通过这次采写"非遗″文化公益活动,取得了许多收获和感慨:一是深入到乡村实地采写中,与艺人促膝交谈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学习机会;二是从中听到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感人故事;三是感受到"非遗″传承人创业守业的艰辛,一干就是几代人情怀和担当、荣耀与自信、实在不易;四是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让"非遗″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焕发生机、源远流长…… 
与会者在发言中积极研讨,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更高的写作质量,把好文艺创作方向,为助力乡村振兴,努力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黄凤银,网名怡然自乐,退休教师,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举水文学》执行主编、新洲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喜爱文学和写作,重在参与和学习!缪建怀,《举水文学》执行副主编、市作协会员、省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举水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