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很多次受到社会的帮助,所以我觉得不管何时回报社会都是我应该做的。”武昌理工学院00后女大学生马胜男从小就是一名孤儿,放寒假后她报名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当起了“爱”的传播者,用实际行动回报感恩社会的关爱。 马胜男出生于东北,今年19岁,是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二学生。与别的孩子不同,马胜男多了一个身份——孤儿。不幸的经历逼迫着她过早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从小就脱离了温室的呵护,暴露在“风雨”中成长的她更加懂得了爱与感恩,她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怀,是政府和社会上的好心人一直以来的无私关怀让我有了今天,这次疫情,换我去守护他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留在武汉的马胜男得知很多社区的食材需定点定时配送,她毅然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她与一般的志愿者不同,她选择了偏向体力活的工作——配发食材。她所服务的社区是位于武汉盘龙城的F·空港中心城,该社区仍然实施封闭式管理,居民无法自由进出购物,而她则负责将社会捐赠的爱心蔬菜进行分装,一份一份整理好后拖到小区各个单元楼下,然后挨家挨户敲门送菜。
从此社区中就多了一个拎着大包小包菜在各个单元匆忙奔走的身影。就这样,她化身“送菜员”送菜上门,奔走在各个楼道中,将蔬菜中的爱与自己的爱按时送到每个人家中。“谢谢你啊,辛苦啦!”马胜男在送菜途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但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足以温暖一个满头大汗的女孩子的心。在送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老年人单独居住的情况,她都会停下来询问一下老人身体状况,和老人们聊聊天,如果需要帮忙的她都会积极尽自己所能去做。
“姐姐,水给你!”伴着稚嫩的童声 ,一个小女孩向马胜男递来一瓶水。“谢谢你啊,小朋友。”在送菜途中,这样的情形很多,简单告别后或许两人再也无法相见,但这是她在工作中最难忘最温暖的瞬间。
马胜男自2月24号开始做送菜志愿服务工作,繁重的体力消耗是她的“拦路虎”,但只要有任务,她从未退缩。“感谢全国人民送来的爱心菜,只要有一口吃的,我们坚决不外出。”武汉居民的话更让马胜男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自己不仅是在送菜,更是在运送生命和爱心。送菜完毕后,她还会主动回到配菜点打扫垃圾,从早上一车车满满的蔬菜到最后清理完最后一片菜叶的整洁的地面,这就是她一天的付出。
“我不是什么富贵家庭出身,干点体力活没有多大委屈。”面对辛苦的工作,马胜男这样说,“我从小就成了一个孤儿,政府和社会经常给我或多或少的帮助,小时候偶尔会有一两百块资助,到大学又拿到了国家助学金。我一直很感激政府,觉得任何时候社会有需要的话,我都有责任和义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