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郧阳天马大道互通公路披上了“霓虹彩衣”。徐欣/摄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伟 通讯员 孙双
交通起,则城市繁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交通是命脉,牵引着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多年来,十堰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发展战略,狠抓交通基础建设,构建交通大枢纽。高速、国省干线公路、机场、高铁,全面发力齐头并进,十堰昂首迈入“高速”“高铁”“高飞”时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开创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公路: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95%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国省干线公路,则积极畅通“内循环”。连日来,在玄岳大道茅箭段,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推进工程进度。玄岳大道起于郧阳区,终点位于武当山玄岳门,全长58公里。建成后,驾车从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到武当山,行车时间将由90分钟缩短至30分钟。

车辆行驶在汉江上的高速公路,仿佛穿行于水上秘境。柳斌/摄
初冬的十堰,天朗气清,驾车行驶在丹江口环库公路上,沿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的丹江口环库公路,是我市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标准,实施乔、灌、草、花立体化包装,将辖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主干道、一级路以及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进出口打造成靓丽的风景线、景观点。
秉承“建人民满意交通”的宗旨,积极对接大战略、完善大通道、畅通大网络、打造大枢纽,不断增强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市累计新改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2500公里,建成旅游渡运码头3个,建设“美丽农村路”2461公里,其中,丹江口库区已建成生态旅游环线800公里。干线公路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100%,316国道十堰辖区内全线创成“畅安舒美”示范公路,绿色已成为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底色。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万余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5%。

谷竹高速密织成网,让出行更便捷。
高速:已建、在建高速路达659公里
11月4日,十巫南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在竹溪宣布开工。十巫高速即十堰至巫溪高速公路,是湖北规划的“九纵五横三环”高速网络中“纵八”线的组成部分,起于郧西,经竹山、竹溪,在陕西镇坪县与安来高速相接,通达重庆。作为十巫大通道最后建设的一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十堰连接鄂陕两省、通往西南方向的重要省际大通道,对进一步提升我市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月18日,历时4天的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荷载试验顺利完成,为大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堰至河南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由湖北交投投资建设,全长约41公里。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计划2022年12月全面完工。该项目的建设,将串联起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和河南老君山三大风景名胜区,对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
这只是十堰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的两个缩影。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被誉为“山城”,交通是十堰的短板。以前,从十堰到武汉,除了襄渝铁路,主要依赖一条长540公里的普通公路,坐客车几乎需要一天时间。打破交通瓶颈,是全市人民的企盼。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1999年12月,十堰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襄十高速公路武(当山)许(家棚)段正式开工。2003年12月,襄(阳)武(当山)段通车,十堰人的“高速梦”得以成真。
十漫高速也顺势而生。2007年12月,十漫高速公路局部通车。汉十高速是十堰的“东出通道”,十漫高速则是“西北走廊”。十漫高速公路承东启西,结束了十堰北部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是我省第一条通往陕西的高速公路。
奋斗没有止境。在汉十、十漫高速之后,十堰进入高速公路建设发力阶段。2013年至2015年,十白、十房、谷竹、郧十等高速先后通车。2021年9月,十堰至巫溪高速公路鲍峡至溢水段投入运营。目前,十堰全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达580余公里,在建或通车的高速公路达659公里,县县通了高速。
风正扬帆正当时。当前,十堰交通运输局正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新使命,全力加快形成“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更好地支撑经济“高速”发展。

运行6年来,武当山机场开通20多条航线,通达36个城市。梁洪/摄
机场:通航6年开通20多条航线通达36个城市
10月29日,武当山机场最新航线时刻表出炉。该机场2022年冬春航季共开通15条航线,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21个城市。
拥有一座机场,是十堰人多年的梦想。受诸多因素影响,十堰的机场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起三落,但十堰愈挫愈勇,从未言弃。2012年12月8日,机场如愿奠基。武当山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要支线机场,我省“十二五”期间唯一新批新建机场。机场投资16.35亿元,占地面积2800.5亩,于2013年全面开工建设,飞行等级为4C级,可使用波音 B737-800、空客 A320及以下机型。

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
经过建设者的不懈努力,2016年2月5日,武当山机场正式通航。通航后实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十堰立体大交通格局。6年来,武当山机场开通20多条航线,通达36个城市;机场累计输送旅客600多万人次。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118.3万人次,一举迈入全国百万级机场行列;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4万人次,位列全国民用机场第86位。
2021年9月,武当山机场新建国际航站楼及站坪建设项目正式开工。主要建设国际航站楼主体工程13000平方米,4个 C类廊桥近机位和机坪周边服务车道等,预计2024年竣工。该项目将为十堰开放航空口岸、开通国际航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建成后,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十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汉十高铁驰骋在青山绿水间,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
高铁:两年送客2000万人次北上广深全通达
11月14日,西十高铁全线最大断面隧道--骆驼项隧道,启动首板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这是全线最大断面隧道,也是目前在建高铁中穿越秦岭山脉的第二大断面隧道。西十高铁是西安至武汉高铁的组成部分,2021年12月,西十高铁湖北段正式开工,该高铁设计350公里每小时,计划工期4.5年。建成后,从西安到武汉的时间将从4个小时缩短至两个多小时,西安到十堰的时间在1小时内。
2019年11月29日8时30分,汉十高铁正式开通运行,首趟列车从汉口站出发,10时30分准时抵达十堰东站。当日10时25分,从十堰发往汉口的首趟列车飞奔武汉。汉十高铁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连接“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该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十堰到武汉的距离,由动车时代的4个小时缩短到高铁时代的两小时,十堰正式步入高铁时代。同时,汉十高铁还被纳入全国铁路网运行,随着十堰至深圳、北京、上海的高速列车依次开通,让“鲲鹏展翅九万里,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
汉十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实现了“说走就走”的梦想。目前,十堰前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高铁列车已全部开行,时间均在9小时以内。
从2019年11月29日到2021年11月29日,两年时间里,十堰东站开出高速列车37665趟,运送旅客2020余万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