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科技创新暨创新创业大会召开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延海波 报道: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22年,十堰市科技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科技强省“四梁八柱”布局和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营造出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再造“山水车城、宜居十堰”战略优势点燃强劲引擎。

开展“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业务培训
培育主体 提升科技项目实力
“我们引进拜尔聚氨酯保温核心技术,打造中国全新一代冷藏保温车,在专用车细分领域抢占先机,成为国内品种最多、型号最全的专用车生产厂家。”日前,湖北一专汽车董事长钟于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早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一专汽车是我市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瞪羚企业”典型代表。在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专汽车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力度,以“专精特新”的姿态不断促进十堰汽车产业链上延下伸。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产业迭代浪潮,催生了‘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驼鹿’等新物种企业。”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物种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等显著特点,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已成为产业上下游一体发展的引领力量。“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催生了一批科技创新‘新物种’企业迅速成长。”该负责人表示。
2022年,全市历史性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增长,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662家,较2021年度增加81.4%。新增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11家,总数达29家,其中28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企业成长性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前列。
市科技局持续助力企业茁壮成长,推动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团队和成果向企业加速集聚,形成“草木”葱郁、“灌木”茁壮、“乔木”参天的“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企业生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物种”企业等各类科创企业主体遍地开花、硕果盈枝。

组织参加湖北省汽车产业走廊“根技术”创新大赛决赛
搭建平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国家火炬十堰张湾汽车智能装备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是以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为主导,智能装备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汽车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将有效集聚区域创新要素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带动范围大的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条相对完善、产业细分领域发展均衡的产业格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市不断提升科技平台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十堰,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校联合中心、重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2022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分别达到2家、4家。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6家,新备案省级星创天地6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类创新创业平台总数达到275家。全市共有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家,在除武汉市外的市州中位居第一;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达到28家;新增省级以上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5家;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
科技平台建设成效日益显著,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成为我市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和我市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我们先后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将一等奖等荣誉。”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激活企业的“造血干细胞”。
同时,市科技局还拟定《十堰市科技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高效配置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管理服务体系。起草了《十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十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运营维护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十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开展2022年全市科技周活动
优化生态 阔步科技强市征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市科技系统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新车城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目标,形成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的强大合力。创造性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出台《关于推广“财政科技创新贷”的实施意见》,累计为71个科技型企业落实“财政科技创新贷”资金2.14亿元,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有了好政策、好环境,更要有好服务作支撑。2022年11月28日,湖北省科技厅公示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券拟兑付名单,十堰10家科技型企业拟获得共计95.5万元省级资金支持,这是市科技局优化服务的一个缩影。2022年,市科技局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行动,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30亿元左右。高规格召开全市创新创业暨市委人才工作大会,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争取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63项,资金总额3058万元。
良好生态带来科技创新“井喷”。2022年,我市2个项目获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支持,立项数仅次于武汉市,与宜昌市并列市州第一;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立项支持,立项数与支持经费仅次于武汉市,位列市州第一;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立项数和经费额度创历史新高;争取省自然科学基金39项,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在全省位列第二;3项省“揭榜挂帅”项目获省厅立项支持,持续在全省居于第一方阵。
我市连续六年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位列优秀序列,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根据省科技厅发布的《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我市科技创新生态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在科技创新投入、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成效等5个方面23个具体指标中,15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强,百业兴。下一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大力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优势产业,积极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开展省、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强市,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更为稳健强劲的科技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