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由张艺谋执导,沈腾、易烊千玺、张译主演的《满江红》颇受关注,获得观众们的好评 。 整部电影中,岳飞没有现身,却让观众在一众义士的壮烈牺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尽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文化精神 。
英烈故事代代传 。 在十堰地区,不乏岳飞征战报国的传说、地名;《岳氏宗谱》也证实我市确有岳飞后裔,多是岳飞幼子岳霆的后人 。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屯兵湖北7年 岳飞或在十堰征战过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在鄂州(今武汉武昌)登上黄鹤楼,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表达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强烈心愿 。
史料记载,岳飞一生中曾有7年时间屯兵湖北 。 驻守湖北期间,他曾在多地征战,并凭借“襄邓大捷”,于32岁时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 。 民众对岳家军的赫赫战功和严格纪律尤为钦佩,双方结下了深厚感情 。 “岳飞率统制官王万等自鄂渚趋襄阳,命军士毋得残民禾稼,皆秋毫不敢犯”,便是个很好的说明 。
历史上,郧西上津、湖北口等地曾被金人控制 。 南宋时,金人多次侵略商洛和上津,绍兴四年,岳飞部将王彦收复上津 。 次年,金兀术派人求和,划金钱河上游鹘岭关为两国分界线 。 而湖北口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传岳飞曾在此血战 。
此外,根据我国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的邓广铭所著《岳飞传》一书来看,书中也记载岳飞于1136年直捣中原,“岳飞改任湖北、襄阳两路(襄阳路不久即改称京西路)宣抚副使,进驻襄阳,作直捣中原之计 。 ”由此推测,岳飞或其部下应该到过丹江口 。
从岳飞1136年的出兵路线来看,当时他与部下沿汉水到达今老河口和丹江口两市,又沿着丹江、淅水进军栾川、商州、伊阳等地 。 不过遗憾的是,记者查阅了包括《同治郧阳府志》在内的众多资料,并没有岳飞亲征的记载 。
那么,岳飞到底是否曾在十堰征战呢?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岳飞研究会副会长孙君恒曾表示,岳飞戎马一生,在很多地方征战过,即便来过十堰也不足为奇 。 再者,岳飞去过的地方更不可能一一记录在册 。 如此来想,没有史料记载也合乎情理 。
张湾区“岳竹关”曾获“最励志地名”
千百年来,湖北人民没有忘记岳飞,不仅在武汉、黄冈等地,就连十堰也有和岳飞相关的地名 。 在张湾区西沟乡岳竹村,有个人人皆知的地名——岳竹关,附近还有岳飞庙遗址 。 “老辈人代代相传,岳竹关这个地名来头不小,与岳飞有关……”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
图为岳竹村岳竹关隧道 。
岳竹村山高林密、地形险要,穿村而过的道路(今“十竹路”)与堵河平行,可通往竹山、竹溪、房县等地,是一条古道 。 曾有文人在此赋诗:“绝礅雄关辟,劳人怅远征,千峰随马转,一剑逐云行,日落鸟声断,霄分萤火明,无衣莫漫赋,之子慎佳兵 。 ”
“自古以来,每到战争年代,这里烽烟四起、刀光剑影……”岳竹村里一位年过八旬的大爷介绍,相传南宋时期,岳飞曾带领部队在村里安营扎寨,并依据险要地形与敌人鏖战,屡战屡胜 。 “我们当地人为了纪念岳飞的功德,把这里取名岳住关,后来又误传为岳竹关,我们岳竹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从该村十竹路岳竹关隧道一侧出发,沿着一段荒草丛生的废弃道路,步行约一个小时,来到一处狭窄的垭口,就是岳竹关 。 紧挨岳竹关的岳飞庙遗址,占地约500平方米,只剩下残砖剩瓦,不过基址尚存 。
岳竹关附近有座岳飞庙,历经风雨如今只剩遗址 。
有村中**回忆,数十年前,这座岳飞庙保存尚好,分为前殿、后殿,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 庙里还有很多泥塑、石雕而成的神仙人物……以前,道路就在庙前,因此南来北往的路人、香客很多 。 随着岳竹关隧道竣工,岳飞庙前的道路彻底废弃,这里成为当地少数老人的回忆,鲜为人知 。
岳飞庙遗址发现的石碑构件 。
2016年,在湖北省首届“最美地名评选和地名故事征集”活动中,岳竹关被我市民政部门提名为“最励志地名”,向外界推荐 。
岳家后裔在十堰繁衍,多从鄂东迁来
史料记载,岳飞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和岳霆 。 岳飞被迫害致死后,部下逃回九江,连夜带着岳飞的孩子逃亡 。 传说与家谱印证,岳飞幼子岳霆的后人,在我市多地均有分布 。
张湾区黄龙镇有个岳家堡,当地岳姓族人流传,他们是岳飞的后人 。 为了找到证据、续修宗谱,退休的岳喜耀走访黄冈市黄梅县、郧阳区、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等地的岳姓人士 。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郧阳区叶大乡王良河,他意外获得一套《岳氏宗谱》(共14本) 。 这套《岳氏宗谱》记载了岳氏后人从武昌到九江、黄梅,再迁徙到十堰的过程 。
在竹山县境内,岳霆的后裔主要分布于秦古镇小河村及竹坪乡安河塘村等地 。 县城居住的岳姓中,也有居民是由上述两乡镇迁入 。 这支岳霆后裔系岳飞第二十一代世孙岳秀之后代 。 而竹溪县境内居住的岳霆后裔主要分布在蒋家堰镇,居住约百户,人口400余人 。
清嘉庆年间,上述两县岳霆后裔从湖北黄梅大河铺,携家谱、带家眷迁往竹山县秦古镇,家谱保留至今 。 在《岳氏合族家谱》的家谱中,记载有宋朝勅命、圣旨赋诗、王侯行略、上章跋叙、追復溢议、赐溢谢表等 。
此外,根据《岳飞家史考》等有关记载,除了岳飞后裔迁入上述两地外,房县、郧县(今郧阳区)也有其后裔 。 大约在清末,岳飞第二十二代世孙岳成、岳永忠、岳永谋、岳永吉、岳永祥等迁入房县 。 清中晚期,岳飞第十九代世孙岳开智、岳开信迁入郧县等地 。 相传岳竹村原为岳住村,因岳飞驻兵而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