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
2月1日正值新年正月十一,湖北省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兴隆街道龙王村的一片新垦坡地上,彩旗迎风招展,嘉宾高朋满座,工程机械整装待发……国内锂电行业头部企业亿纬锂能六、七、八、九区73GWh工厂投产暨“60GWh超级工厂”动工仪式举行。
——“新产品+新工厂”,加大研发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大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登台致辞时,亿纬锂能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博士对自家产品如数家珍,将公司新开发的新能源电池特点、品质及工厂未来规划娓娓道来。他说,“六、七、八、九区的建成投产,让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品方向都有足够的交付能力。在此背景下,亿纬锂能把目光聚集于未来动力储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谋划建设更先进、更智能,能够代表全球最高生产水平的超级工厂。在未来新能源赛道上,不断迭代升级,提高效率”。
亿纬锂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新增投资108亿元,征地约1000亩,新建60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为全球单体产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工厂。超级工厂量产产品为亿纬锂能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其配套的储能电站运营成本可低于抽水蓄能电站,满足储能市场大规模、高经济性需求,是亿纬锂能助力全球能源转型的又一有力举措。该项目预计明年二季度一期建成,年底前全部投产。
刘金成还提到,超级工厂周边,恩捷隔膜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结构件生产商科达利荆门工厂也在加紧建设。未来,超级工厂也将密切协同产业链企业,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降低物流、生产、运营成本。
仪式后,与会嘉宾和配套企业客户代表参观了亿纬锂能九区第18工厂。刚刚投产的18工厂,巨大的钢结构厂房雄伟壮观、干净整洁,一个个方形铁锂电池整齐排列,随着生产线的运转不断前行,运送到下一生产线,整个工厂实现了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
——“引龙头+强链条”,链式联动挖潜经济发展动力
亿纬动力常务副总裁周红艳介绍,2012年,亿纬锂能落户荆门高新区·掇刀区。2015年,亿纬锂能公司抢抓新能源行业风口,在荆门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动力储能电池领域。10余年来,亿纬锂能公司在荆门先后实施两轮大规模投资,在荆门共规划建设11个厂区、18个工厂。此次建成投产的亿纬锂能六、七、八、九区,是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66亿元,产能规模73GWh,秉承“极致制造”的理念,打造行业领先的电池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质量上乘的王牌产品。待超级工厂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达212GWh,年产值达1000亿元。
在亿纬的带动下,恩捷、科达利、新宙邦等一批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2021年11月,总投资403亿元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在武汉东湖之滨正式签约。一个月后,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目前,荆门高新区共有23家锂电头部企业,其中上市企业8家,形成了一条从“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下一步,荆门将继续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到“十四五”末,整个锂电产业链产值达到1500-2000亿,将荆门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深谋划+细实施”,产城融合构建全国示范标杆
“目前,全荆门市产值过千亿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化工、一个是农产品加工。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之后,将极大推进锂电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从而推动荆门高新区乃至全荆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十四五”末,锂电产业有望成为荆门第一个产值过2000亿的产业,这将为荆门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注入强劲的动能。”掇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链长何珊接受采访时说。
锂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有产无城、产城脱节的短板一下子暴露出来。为迅速补齐这个短板,荆门市、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两级政府主动与亿纬对接,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编制了26.53平方公里国际能谷·锂电小镇项目规划,市区两级都组建了项目建设专班,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项目库,并成立了产融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来融资和推进建设。
1月31日下午,荆门市政府与相关企业正式签署国际能谷·锂电小镇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脱胎于荆门动力储能产业园的国际能谷·锂电小镇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及在建投资443.01亿元,建成152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及配套材料项目。根据协议,相关企业将新增投资201亿元,新建6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及配套材料、物流项目。
“目前,园区主干道、生态停车场、人才公寓等一批公共配套项目已经启动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宜居、韧性、智慧’的理念,全力将国际能谷·锂电小镇打造成全省产城融合的示范和标杆。”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人大副主任何珊说。(马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