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理想空间结构示意图发布 十个地区迎来发展新利好消息 近日,湖北省理想空间结构示意图发布。从图上来看,全省17市州划属于“三圈三带”多向多足发展战略区。“三圈三带”是指:武鄂黄黄为核心的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三个都市圈,汉十发展带、襄荆宜发展带、沿江发展带三条发展带。 
经梳理,湖北省十个地区能够享受“一个圈一条带”、“一个圈两条带”的双重或三重发展利好。 武汉、襄阳、宜昌、荆州四市享受三重发展利好。武汉拥有武汉都市圈、汉十发展带、沿江发展带“一圈两带”战略框架资源。襄阳拥有襄阳都市圈、汉十发展带、襄荆宜发展带“一圈两带”战略框架资源。宜昌、荆州拥有宜荆荆都市圈、襄荆宜发展带、沿江发展带“一圈两带”战略框架资源。 鄂州、黄冈、黄石、孝感、荆门、咸宁等地(含局部)明确享受双重发展利好。鄂州、黄冈、黄石拥有武汉都市圈、沿江发展带“一圈一带”战略框架资源。孝感拥有武汉都市圈、汉十发展带“一圈一带”战略框架资源。荆门拥有宜荆荆都市圈、襄荆宜发展带“一圈一带”战略框架资源。咸宁局部拥有武汉都市圈、沿江发展带“一圈一带”战略框架资源。 省内除神农架林区禁止开发外,湖北其他地区大致享受“一圈”或“一带”发展利好。恩施、潜江、天门、仙桃、十堰、随州拥有沿江发展带、汉十发展带等战略框架资源。 
不完全统计,湖北省理想空间结构示意图上的“三圈三带”多向多足发展战略区具有四大显著特点。 (一)在“一主两翼”的基础上,省级层面赋予了荆州与武汉、襄阳、宜昌同等的战略框架资源暨享受“一圈两带”三重发展利好。这意味着,继“壮腰工程”后,荆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举有助于荆州全方位构建湖北“第四极”,助力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做大做强,助推荆州跨江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荆州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江汉平原及两湖融合发展区的重要支点。 (二)图上显示,南襄盆地纳入襄阳都市圈框架,这对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具有政策支撑意义。结合大洪山、丹江口水库、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地理结构,依托襄阳中国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总体战略,推进襄阳都市圈向北、向西提升影响力,打造自成一体的、能够强化湖北内陆领军大省地位的襄阳都市圈,构筑跨省经济区乃至服务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三)坚持以武汉为核心的辐射带动圈联结汉十发展带、沿江发展带,促进省域东西部同步发展。保障并提升武汉主中心综合首位度,通过汉十发展带、沿江发展带带动非省会城市发展,构筑湖北先行区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湖北实践的重要支点。 (四)“襄荆宜城镇发展带”优化、升级成了全新的襄荆宜发展带,从原来以襄荆宜城镇为主力板块的战略区,扩大至襄阳、荆门、荆州、宜昌城镇及非城镇为主力板块的战略区,串联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荆州,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荆门。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组群发展意义,覆盖面更加广泛,有利于西部八地形成以襄荆宜为核心的鄂西辐射带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