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吴忠斌 通讯员 何梦琪 报道:2月13日,记者从2023年度十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全市人社系统聚焦民生保障、人才引领,顶压前行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就业和劳动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综合指数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人才人事工作取得新突破,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了人社力量。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
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实现历史新高。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亿元、返乡创业5562人,同比增长252%、179%;全市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进一步扩面提质,参保人数增加6.7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各县市区全域提标;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结案率、监管信息上线率均为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成功率为81%,均超省定目标。
援企稳岗“一揽子”政策高效落实。打好“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真金白银助企降成本减负担,累计帮助企业减负4.38亿元,惠及企业3.26万家次,涉及人员346.3万人次。
服务企业保用工扎实有力。开展“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百日冲刺行动,助力重点项目投产达产,累计帮助7944家企业招工2.6万人,靶向技能培训2万人,输送企业用工1.5万人。推进“湖北护工”专项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982人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75万人次。
完成大学生留(回)堰3.12万人
高位推进全民创业工作,成立“襄十随神”就业创业联盟,创业担保贷款“1300”系统上线运行,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3家、县级12家,举办“襄十随神”、首届大学生、“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
强力推进大学生留(回)堰工作,共征集发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基层公共服务等大学生岗位3.99万个,组团赴武汉、西安等地98所高校现场招聘,线上“直播带岗”496场,全年完成大学生留(回)堰3.12万人,其中引进硕士、博士978人,超过前3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4.3倍。
精心培育14个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竹山绿松石工艺师等6个劳务品牌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劳务品牌,郧西县武当织女闵秀华等4人当选为“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带动农村转移就业40万人。
进一步激发人事人才活力,继续开展“才聚十堰 智汇秦巴”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活动,达成16个项目合作协议;深入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全市完成晋升2835人,占管理岗位人数的42.4%、符合条件人数的71.3%。
为9790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1亿元
深化“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提档升级“15333”诚信等级动态评价体系,落实阶段性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519万元,为9790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1亿元,为144名劳动者追缴社保费用103.3万元。
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及侵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骗取养老保险待遇问题专项整治,联动公安、法院、卫健、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核查疑点数据21.3万条,整改问题线索41个,追回违规领取社保待遇资金356.5万元,整改追回率93.4%。法治化促进《十堰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条例》完成立法,郧西县提供的湖北省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地方标准规范成功获省级立项。
发放 “武当人才卡”2756张
持续推进综窗改革,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打造“23℃人社服务”名片,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社综合受理窗口,扎实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在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竹溪县、丹江口市、郧西县3地荣获省级劳动争议速裁先行区。市人社局被评为全市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发放“楚才卡”44张、“武当人才卡”2756张,发放人才生活津贴1008万元、租购房补贴273万元,“武当人才卡”服务工作入选省委党建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案例选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