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 16:46·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于2019年建成通车的浩吉铁路,依托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优势,使得湖北荆州具备落地8000万吨煤炭的接卸能力。根据市场需求,3000万吨煤炭通过铁水联运输送至沿江地区,5000万吨煤炭在荆州就地转化。荆州由煤炭净调入地区一举转变为煤炭富裕地区。 具备煤运优势的荆州,也重新奠定了其在全国及湖北省的能源地位——湖北省主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30个重要煤炭物流节点之一。根据规划,近期,荆州落地的煤炭有望达到6000-8000万吨,远期将实现1亿吨以上。 “荆州准备用10-15年时间再造一个宁东基地。荆州煤化工产业发展将重点突出两条主线,一是煤制甲醇及下游,二是煤制合成氨及下游。”荆州市政府秘书长胡成宏在2023年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如是透露。 创新布局煤炭深加工全国四大现代煤化工基地之外,荆州谋划布局煤炭深加工,希冀打造现代煤化工基地“第五极”。 2017年3月以来,按照《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一些关键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四大现代煤化工基地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数据显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80%,严重超过了40%的生态警戒线。 北煤南运的实际运能亦发挥不足,仅三分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完成煤炭运量2620万吨,2021年完成煤炭运量5805.2万吨,2022年完成煤炭运量9058.6万吨。 “在综合效益上,通过荆州与西部某基地对比分析得出,荆州市甲醇每吨成本比西部基地便宜540元,如投资一个18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每年可节约成本近10亿元。”胡成宏表示,“水资源是限制煤化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荆州地区地处北煤南运的交通枢纽,依托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成为‘铁水联运’的重要枢纽。” 依托能耗政策的“窗口期”,煤化工市场逆势增长的“上升期”,园区布局项目暂且不多的“空白期”,荆州抢滩布局。根据该市的远景目标,荆州将实施“6666”工程,即年消化6000万吨煤炭,投资达到6000亿元,实现年产值6000亿元,实现年税收600亿元。 “浩吉铁路所输送的煤炭主要来源于蒙西和陕北地区,其沿线矿区有纳林河矿区、呼吉尔特矿区、榆横矿区等。煤种主要是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还有部分无烟煤,煤质优良,适合作为煤化工原料,这是荆州发展煤化工的产业优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刘思明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少龙头企业争相进入园区,能耗管控政策转向后进入化工项目投资的黄金期。在国家化工园区相关政策的要求下,荆州市化工园区基础设施进入快速提升期。作为工业园区中的“稀缺平台”,荆州市下辖的市开发区、江陵、松滋、石首、公安等化工园区正成为湖北省化工产业的集聚地和主战场。 作为全国新型煤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国内电池电解液行业主要原料供应商,华鲁恒升以湖北经济振兴为切入点,着力建设绿色化工园区,打造低碳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荆州公司积极对接国家‘北煤南运’战略,依托大型煤炭储运基地,以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华鲁恒升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尤其发挥煤气化的优势,推动基地一体化建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业。”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任格勇表示。 另据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涛提醒,在荆州新建煤制聚丙烯项目,外售至华东市场的成本是9736.55元/吨。因此在荆州地区建设CTO项目,建议仅生产单体,或者外购丙烯单体及苯等石化材料与荆州当地煤化工生产的氨、CO(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产品进行耦合发展,如此才能最大发挥出成本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