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讲好“最荆州”的楚文化故事
荆州新闻网消息:4月8号-9号,楚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暨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荆州,共同研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探寻楚文化传承发展之道。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认为,荆州有着丰富的楚国历史文化遗存。通过纪南城遗址的发掘及大量文献、出土文物推断,“楚国的鼎盛时期在荆州”这一观点具有说服力,荆州孕育了楚文化的“黄金岁月”。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楚国在荆州阶段,是楚国最辉煌的时期,也给荆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们荆州人对楚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承担有重要的责任,我们在这举办楚文化节,不断研讨和挖掘楚文化内涵,探寻楚文化的意义,恢复楚国历史的原貌,那么都是体现或者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主要内容。”
荆州博物馆古文字专家蒋鲁敬在发布近年来荆州新出土楚汉简牍考古成果时说,龙会河北岸墓地出土楚简,出现了“大司马”“少司马”“左、右司马”等楚国军事职官,对研究楚国职官制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荆州博物馆古文字专家蒋鲁敬:“当时生活在楚地的人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是相当优雅,可以看《诗经》,读《尚书》,王家嘴出土的楚简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是“乐”类文献,我们知道作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统“六经”中的“乐”,早已失传,王家嘴楚简“乐”文献的此次发现显得格外重要。”
从历史到考古,从文学到民俗,一件件文物、一篇篇哲思,述说着楚文化留在荆州的珍贵印记。
“楚文化的精华都在荆州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当时,其文学、艺术、冶金、纺织、髹漆、琢玉等都领先其他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比如我们的丝绸,漆器,在同时期在世界上是最先行的,当然比如在希腊,它也有它先进的,但我们同时期是最先进的区域,所以我觉得楚文化和希腊文化相比是同时期,思想的丰富程度,工艺技术的高潮确实各有千秋,应该让它走出国门。”
著名楚文化专家、北京艺术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光镐认为,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中心”不是随意定论的,而是出发于荆州楚文化的三大特质:以纪南城为代表的“荆楚第一都”,以熊家冢为代表的“楚国第一王陵”,以魅力无穷的楚文物为代表的“天下第一楚艺术宝库”。
著名楚文化专家、北京艺术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光镐:“从各个方面来论证,他是我们楚文化的中心,源头不在这,尾也不在这,掐了头,去了尾,正好剩下一个最波澜壮阔的中断,这段历史在我们荆州,所以我说我们荆州是楚国历史文化的中心。”
“荆州是中国楚文化的中心。”这是楚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暨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的时代使命。在这场楚文化传承发展的探寻中,专家学者为荆州提出了真知灼见。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认为,《看见纪南城》让我们思考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从影视作品引流、数字技术呈现、舞台展演表达、饮食文化传播、文化产品创新等方面发力。
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荆州还有一个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为载体的一个开发区就是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文化的资源基本上就是我们说的楚文化的资源,自然资源就是八岭山啊,长湖啊生态资源,荆州率先把这个两个资源进行融合,荆州在楚文化转化,发展,实践上已经有自己的试验品,而且做得已经有成效,比如荆州方特,华侨城,曲江啊,中国文化产业30强,就有3强进驻了荆州。”
八百年楚国,山河万里,傲立群雄;三千年楚地,灿烂文化,薪火相传。研究荆楚文化,探究学术源流,弘扬楚文化,楚文化研究院(筹)在荆州揭牌。荆州将实施一批政策导向型、理论创新型、实践探索型研究项目,推出一批具有决策影响、学术影响、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助推荆州打造新时代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