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洲村位于南漳县长坪镇的东面,与李庙镇的鱼泉河村接壤,是长坪镇东大门。郑万高铁、麻安高速、346国道从村中穿行而过,给这个古老的山村注入的浓浓的现代气息。我有幸见证了黄潭近三十年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人居环境改善和村民精神面貌焕发,让人感到惊喜和兴奋,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20世纪90年代,黄潭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305省道五官山两道急弯一下山便是一车道多宽的穿山河大桥,在水泥桥的西南侧有一棵高大婆娑的国柳古树,她将自己的身子微微向河中心探出,似乎要护住身边的这条河。宽宽的河床两边三三两两地分布着农家的房舍,除了古树南边最亮眼的穿山河公路道班是砖房外,这个地方极少量砖房,干打垒的土墙黑瓦房洒落在坪地和山坡,清秀而简陋。贯穿黄潭洲的河是南漳的县河——蛮河,发源在薛坪的穿山河、冷水河穿越高山峡谷,匆匆忙忙地都跑到这里汇合,长年累月在这段河床碰撞砥砺形成一汪深潭。经过多年的河水涨溢和冲刷,沙石和泥土这里逐渐堆积出一方较大的平整地——杏桥坪,这也许就是黄潭洲的来历吧。 我的印象中,在原村委会所在地,346国道的河边有几棵国柳,离国道还几米宽的一个小场地边上随意地堆放着一些杂物,车子路过卷起阵阵灰尘,场子里有时停着吉普教练车或挤进大货车,对面一弯农家中开有两家小饭馆,过路的教练们喜欢带考驾照练科三上路的学员们和货车司机在这里吃饭。而现在原305省道水泥路面改造成了346国道沥青路面,原来的停车场改造成了小公园式的停车场,小馆变成了气派的酒店。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几乎每年都会到长坪镇,在麻安高速开通以前从南漳到长坪镇必经黄潭洲。从2014以后黄潭洲就像的十几岁的山妹子一样,一年一个样,越来越靓丽。 真正认识黄潭洲是2014年开始的。南漳举办摄影赛,4月下旬我随襄阳百名文艺家来翡翠峡景区开展创作采风活动。翡翠峡景区的名字是后来人们根据景区的特点起的,当地人原来叫它穿山河。文艺家们的眼光就是不一样,他们发现了这里的山谷如刀削斧的一条缝,仰天数十米才能见得到青天,是真正的一线天。这里泉水汩汩外涌,流成一条清澈冰凉的小溪,小溪与山石相缠绵,演绎着跌宕起伏的山水舞蹈,即使外面的天气再炎热,这里也是清风阵阵,凉爽如春。景区开发的时间短,许多设施还没有来得及完善,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才能通过,但看到眼前原生态的风景,特别是整个翡翠峡山是翠绿,崖壁的石头已半玉化,透出翡翠般的暗绿,峡谷中的石头长满了青草或苔藓,满是养眼的绿,走进翡翠峡,仿佛在追寻绿野仙踪,也验证了翡翠峡名字确实名副其实,即使再累也感到非常值。文艺家们在这里收获满满,作品发表在各种媒体上,引来节假日翡翠峡游客的爆满。 今年4月初,我再次来到黄潭洲,现在黄潭洲村委会所在地是由五官山下来经346国道与高速公路交会的桥下进入,豁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绿色的田园和背靠的青山,迎路的墙面上画着田园风光彩画,与柏油马路相通的入户道路全为水泥硬化的路面,一户户农家小院干净整齐,目光虽是随车一扫而过,却给人以清爽宜居,别有一番小天地的感觉。 村书记张朝国向我们介绍近两年来人居环境巨大变化的时候兴奋地说,近两年我们村的变化确实大,不管是村容貌,还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都让他们村两委干部感到自豪。黄潭洲村现有286户,1054人,原有9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全村,许多村民小组的村民大部分已外迁,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通过扶贫搬迁和移民搬迁,把村民们分片集中安居在346国道沿线,全村人都住上了新房或小楼,告别了世代居住土墙房子。一座座成片的居民区经过科学规划,整齐有序,还修建了小公园、小广场、公厕等生活娱乐硬件设施,大幅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一个个小居民区被346国道一线穿珠,成为国道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们认为村民们居住条件改善了,但如何改变以前的落后生活习惯,让村民们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是当务之急。他们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先进整治经验,回来后共同制定环境整治方案,根据各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围绕“扫干净、码整齐、拆通畅、保常态”的12字要求,深入开展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为主要内容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通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分网格包干负责,调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对村民每户的整治成效开展月评打分,贴整洁牌;年评奖,贴最美庭院家庭户牌,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村容村貌,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眼见为实,为了亲身感受环境整治的成果,我随村干部到陈胜喜家中采访,走进他家的院子,水泥做的地坪洁净如洗,西边棚子里停放着一辆三车和整齐地码着锯好的木头。原来不用的随意堆放的坛坛罐罐成了他们养花的花盆,种上不同季节的花儿,精心摆放在南面院墙边,两个小娃娃在院子里快乐玩耍。陈胜喜不在家,他的爱人笑声爽朗地迎接了我们,谈到家里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并养成了干净整洁的生活习惯,心情都比以前舒畅了。闲时自己待弄些花花草草,既美化了家庭环境,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在楚定学家,我们一进院门就看到他们两口在院子东面台地上的菜园里种菜。他介绍,为了整洁庭院,他家把原来长树和杂草的二三十平方的土堆用砖墙围起来,清理平整好后改成小菜园,既解决了吃菜问题,也让泥土不落院子。像他这样开动脑筋的村民还有很多,让鸡进笼舍,猪进圈屋……共同缔造了黄潭洲美好的人居环境。 在香覃公司的草莓大棚里,一行行的草莓用有机土栽培槽种植,用铁架支起离地七八十公分高。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草莓植株下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果整齐地吊长在栽培槽外,像一个个的小红灯笼,点亮了村民致富的希望。看到两位村民臂弯捥着竹篮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不用弯腰,鞋也沾不到泥土,我想在这里做事,应是一种享受吧。在草莓大棚外还有两幢巨大的不锈钢钢架大棚正在紧张建设,靠南边的是食用菌种植大棚,中间是食用菌实验室和产品展示大棚。张书记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香蕈公司,计划投资741.5万元。公司投产运营,将解决我们村部分村民的就业,也增强了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快,致富路更宽。黄潭洲村山场面积大,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如何有效发挥有限耕地的价值,他们通过扭转土地经营权,引进农业种植养殖企业和大户,有效解决了土地利用率 ,也解决了搬迁集中居住村民们的就业问题。同时,村集体把茶菌和金银花产业摆上重要位置,作为群众增收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已种植金银花60亩,新建茶园200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翡翠峡清凉幽静,冷水河漂流惊险刺激,是现代人们亲山近水理想之地。当我再次来到翡翠峡的时候,景区在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善了各种服务设施。大门外的停车场上停了三辆旅游大巴,还有十几辆小车,游客们带着兴奋和满足穿行在山谷和小溪,这是疫情过后翡翠峡重新充满了人气和活力。在翡翠峡大门外,我们还发现停车场边有一处摆放着红色的茶几,茶上面放着一瓶瓶农家泡制的脆嫩竹笋,旁边立着一个带微信支付码纸牌,上面写着“无人售卖,5元一瓶”,同行的人都说,看,说明这儿的民风就是好。为发挥本村山水旅游资源优势,黄潭洲村成立了旅游公司,按旅游收入提成增加集体收入,利用景区辐射带动间接带动20多家农家乐,也带动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我向同行的村干部小刘讲,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初,我随县文艺家到黄潭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家们深入到农家小院通过说唱艺术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附近的村民围进了小院,在歌唱家与村民们互动时,村民们主动配合,有的还在模仿歌唱家的表演动作,展现了黄潭洲人的大方与自信。村干部小刘向我介绍,现在黄潭洲普及了小汽车,有的人家一家有两辆三辆的,近半数家庭有存款,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经济条件好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精气神也足了。听了小刘的介绍,我对黄潭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想来做个黄潭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