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775
IP属地:江苏省镇江市
|
1
坐在巴士上我就想,我将要去游览的桃花源,与陶渊明写的桃花源,究竟孰先孰后。在一个路口下车,马路宽平,通向景区服务中心,到景区大门一侧,看见说明文字,始知此地为共认的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那么,毫无疑问,应是先有实地,后有文章。所以,陶文并非完全虚构,有写实的成分,但是那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美好境界,当为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实在不是当时当地桃花源中的真实生活,则是毫无疑问的。
2
很开心,因为熟读了《桃花源记》,又来实地走一回桃花园,文实交互参照,很有情趣。首先,最像的就是那一个洞口,武陵渔夫,穿过桃林,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今天,我临时扮演陶渊明所记述的那个渔人。我进桃花山最先就是钻那个小山洞,小山洞跟陶文述说的并无二致,可谓一模一样,连仿佛若有光也一样,后来仔细一瞧,这光来自一盏灯,但也无妨,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怀疑陶渊明一定来过,钻过这个洞,而我是重走他钻过的洞,相隔千年以上的两个人,一先一后钻过这同一个洞,想想蛮有趣的啰。里面有淸沏透明的水池,有茂盛的竹林,这里顺便说一句,后来下山还看到方竹,竹子的干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实属天下奇闻。良田也是有的,种的是油菜,已经成熟了。路边有山花,连绵起伏的山岭上树木葱翠,山脚下溪水潺潺。这个一直跟着我犹如叮咚小曲(它从对面下来)的溪流陶文不记,可能是要求行文简练,不必面面俱到吧。
3
后面有文化蕴含的契合桃花源记的小景点,例如桃花洞,渔仙居,秦人居,三然亭,等等,沿途多的是,我多做了笔记,有的照了相,往后如有必要,我会详细叙述。这里想提一下,一个秦人洞,一个秦村,一个秦谷。这三个秦字,是与陶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以互相映照的。秦人谷我没有去,秦人洞我钻了,应该比前述的洞口长三五倍,也是狭窄可通人,出洞不远有个秦村,我问亭子里卖小吃的婆婆,她说,那个秦村里的人家二三十户这几年全都搬走了,这边做景区,搬去那边古桃源镇了。村民杂姓,秦姓高姓向姓的都有。这还真有姓秦的。我以为,秦村留在景区才是上策,更能增加这片桃源的历史厚重感,多好的事情。这个景区主题就是桃花源,就是秦人秦村秦谷,现在没了秦人秦村,桃花源就未免变成了一个空壳。
4
如前所述,游桃花园先要穿一个洞,在洞外还是阴天,进洞之后不久就开始下雨,起先是稀疏的小雨,不久就慢慢下密了,后来又渐渐下大了,特别是翻过山脊下山,台阶湿滑难行,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的。我是个在小山村里长大的孩子,从小练就会走路的本事,走这种城里人害怕走的路不在话下,哪怕我七老八十,依然步子稳稳当当,一路上既不会摔跤,连一个趔趄都没有。过了渊明祠,菊圃之后,就来到了平地,此时已是正午,肚子饿了,要找饭吃,问摆小摊的,寻去近旁的村庄,走进一家农家乐,与店主商量弄点什么充饥,我喜欢吃鱼,看冰柜里头,不管是鱼头还是整条鱼,一份都大了,一个人哪里吃得完?正在为难之际,店主说,还有小餐条,一份不大,可以佐餐。我寻思,那种油炸过的鱼,不可以再炸一次,否则,含油过多,不好的。店主说,那就用水煮,我也不赞成,那样鱼刺会多,难以咀嚼。后来,那个名叫邬元章的老板,为我做出一盘既不油腻也不多刺的小餐条,让我吃得十分满意。此地古来叫武陵,我一不小心吃到武陵渔人捕的鱼,我虽然不认识那个渔人,但这丝毫没有关系,不妨碍我们之间的交流,古人今人由一盘鱼获得了一次静默的沟通,我称赞他会捕鱼,他感谢我消费他捕的鱼,这种由文化带来的穿过千年的邂逅,不也是一种很神秘的缘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