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荆门保税物流中心卡口前,集装箱车排队过关。 (通讯员 张柱霞 摄) 6月21日,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作业区内,满装从白俄罗斯进口的氯化钾集装箱一眼望不到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摄) 5月7日,长城汽车旗下110辆豪华SUV分两列整齐停至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作业区。 (通讯员 何梦雪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通讯员 李德银 何梦雪 欧阳萍 荆门,地处湖北版图的地理中心。然而,地理中心并不能带来交通优势,荆门不靠长江、没有机场,本土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以散发为主,大部分只能先走陆路到荆州或武汉,再走水路通过长江运往国际港口。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企业出口需求愈发强烈,荆门不断延展国际物流网络,在完善江海联运出口通道的基础上,开辟出铁海联运、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2条外贸新通道,助力外贸跃上新台阶。2022年,荆门完成外贸进出口200.7亿元,同比增长49.3%,增速居全省第4位。 班列通欧洲,打通国际物流“微循环” “上半月,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共发出66个大柜,发送货物量顶上过去大半年的数据了!”6月15日,荆门市商务局口岸科科长杨建明看着刚刚出炉的外贸数据,喜形于色。 以往,荆门外贸货物通道比较单一,货物均为企业自主散发运输,导致物流运输周转时间长、成本高,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993年我刚来上班时,根本就没听说荆门有出口,更想不到局里还会设立口岸科。”杨建明介绍,30年来,荆门工业发展迅猛,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湖北博韬合纤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贸企业相继落户,打通国际货运通道,迫在眉睫。 结合外贸实际发展情况,荆门提出优先打通一个主通道——荆汉(欧)国际物流通道,再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开辟其他通道的构想。2021年2月19日,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首发,“荆门造”终于乘上中欧班列抵达欧洲。“相较以往的陆、江、海联运,时间节省20—30天。”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王迪说。 截至目前,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累计发送内外贸货物4703个标箱,打通荆门国际物流“微循环”。 不仅如此,荆门还让企业货运成本一省再省。为方便外贸企业“家门口”发货,今年5月,荆门推出“保税+班列”补贴政策: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荆汉(欧)国际班列分别向发货企业每柜补贴1600元、1000元。 “有了这样的双重补贴,荆门企业与武汉企业享有同样的运输时效、运输成本和物流枢纽中心。”杨建明说。 博韬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博告诉记者,以往,该公司生产的丙纶短纤大多先通过陆路运往荆州和武汉,再由长江水运出海,“现在一样的成本,我们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迈上出口快车道。” 与海港“一日连线”,出口渠道日趋完善 “运输环节越多,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张世博告诉记者,如遇中转点爆仓导致货物滞留,企业还要支付一笔滞箱费,既花了冤枉钱,还延误了货期,两头都吃亏。 “相比上海和大连,我们荆门工厂的最大劣势就是运输渠道。如果运输渠道不通畅,内陆企业的生产风险会大大增加。”摩根凯龙大中华区进出口经理魏长东说,“如果货物能直接从荆门发到宁波,实现‘一日到海港’,单从货运角度来说,荆门简直成了半个沿海城市!” 5月25日,荆门市商务局会同平台公司赴浙江宁波舟山港,与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近期开通从荆门始发至宁波舟山港的铁海联运国际物流通道。6月24日,宁波舟山港发来的16个大柜抵达荆门站,荆门与海港的“一日连线”开始上演。 今年,荆门迈出了物流发展的一大步,形成三大货运主线路:一是从荆门走铁路到武汉阳逻港,再通过江海联运出口海外;二是从荆门直通宁波舟山港出口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三是通过荆汉(欧)国际物流班列,全程铁路运输抵达欧洲国家。 出口渠道的日趋完善,为荆门外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外贸通道,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荆门市商务局局长谭洪星说。 国际内陆港推动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 5月19日下午,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110辆长城汽车的中欧班列“长江号”从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作业区驶出,直发万里之遥的俄罗斯。6月16日,列车顺利抵达莫斯科。 “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我们的产能大幅提升后,还需要更加通畅的货运渠道。”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刚刚下线的新车在工厂门口就能搭乘中欧班列,实现“出厂即发运”,还可根据海外的销售计划灵活安排发运,物流速度更快、订单交付更及时。 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是荆门最大的整车制造企业,拥有12万辆热销车型的产能。以往,该公司的整车出口业务,多是通过汽运至江苏太仓港或西安、重庆等地,再转载至中欧班列出口。为开通成本更低的本地产品出口通道,在多方支持下,荆门市陆港宇圣通物流有限公司打通了荆门国际内陆港物流通道。 具体路径为:专列直接从长城汽车荆门工厂运至荆门国际内陆港装箱、报关,从掇刀站直发武汉吴家山,搭上中欧班列直抵俄罗斯,全程仅需20余天。据测算,物流成本较空运可节约75%左右,物流时间较水运可缩短一半以上。 2019年9月,我国北煤南运的黄金大走廊——浩吉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助推了荆门国际内陆港建设。去年11月1日,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货运专用线开通运营,短短半年,荆门国际内陆港顺利开办首次进口和出口业务,将“过路经济”变为“落地经济”。 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荆门全力推进通道、物流、产业深度融合。 6月15日凌晨,一台“东风4-6480”火车头拉着一眼望不到尾的货柜集装箱,沿着铁轨缓缓驶进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作业区。 “中欧班列拉来了白俄罗斯的氯化钾,让本土企业有了生产钾肥的原料。”荆门国际内陆港铁路作业区经管办主任李飞介绍,进口这批氯化钾,是荆门国际内陆港开港以来首次开办“白货”(煤炭和焦炭之外的货物)业务,意味着该港多元化业务拓展实现新突破。 荆门“B保”力推出口企业降成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通讯员 欧阳萍 张柱霞 6月23日,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1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砂石等原料经熔融、棉纤维收集、热定型、切毯等工艺流程后,包装成该公司的拳头产品——高温隔热纤维。仓库外,货物已打包好装上集装箱车,直接运往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荆门B保)。 “货物在荆门B保‘一日游’后,走铁路到武汉阳逻港,再通过江海联运出口至日本、越南等亚太地区国家,一个箱的成本比在武汉报关发出低1000元。”摩根凯龙大中华区进出口经理魏长东说。 “3年多以来,荆门外贸产业变化太大了!现在,我们园区仓库使用率高达95%,接近满载运行!”荆门B保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贾梦这样感慨。 2019年11月19日封关运营以来,荆门B保平台功能作用凸显,各项业务量高歌猛进,有效弥补了荆门深处内陆、对外通道不畅、无一线口岸的短板,改变了以往货物只能通过荆州、武汉、宜昌等地进出口的模式,为荆门外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6月,荆门B保正式开展保税仓储业务,此后仓库量呈指数级增长。贾梦介绍,2020年荆门B保共仓储货物781.19吨,2022年共仓储货物5184.16吨,今年仅1—5月,这个数字就达到28642.76吨,超历年总和。 “企业不管是出口产品,还是进口原材料,都能在园区仓库免费存储。减轻了企业库存压力,还能让企业根据市场行情随时提货。”贾梦说。 荆门B保业务量突飞猛进,中远海运、博洋供应链、爱地国际物流、普路通等10余家报关物流企业纷纷落户荆门,争抢开放发展的红利。 2022年,荆门B保一线进出口货值26732.4万美元,同比增长84.7%,居全省第2位,在全国85家B保中心排名第24位,较2021年上升7位。受外贸大环境影响,今年1—5月,荆门B保一线进出口货值8906.8万美元,同比减少33.9%。 荆门B保成立后,一大批中小企业出口时不再眼前“一抹黑”。依托荆门B保,该市设立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政策宣讲、业务指导、报关物流服务等全链条服务。 荆门博洋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高文作为物流专家,同时是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荆门B保与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联动,可以说形成了外贸孵化平台,任何有外贸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免费咨询。”李高文说。 2022年,荆门市培育进出口过亿元企业23家,过10亿元企业4家,外贸依存度从2020年的4.5%提升至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