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0
少校
 
- 积分
- 8131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23-7-17 0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创新培养“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倾力打造“教学研服”示范平台,今年6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动适应发展趋势,依托学校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研究决定成立知识产权学院,并开设知识产权专业。
校党委书记张文学表示,这既是学校面向服务汽车产业和地方发展急需,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的积极探索;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的内在需求;更是汇聚“基础—应用—产业”型人才团队,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际举措。
“学校前期的探索实践为知识产权学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2023年学校成功获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主任董文波表示,自2015年4月,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在学校成立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以来,通过开展“工法融合、四位一体、八共协作,培养法律与技术相融的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了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新路径、新体系,走出了一条与知识产权法务人才错峰培养的新道路,倾力打造了知识产权“教学研服”示范平台。
据了解,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十堰市优秀社科成果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021年学校知识产权典型经验做法在《湖北知识产权简报》上全文印发,并先后6次应邀在全国全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术会议上交流经验,引领辐射作用明显。
该校牢牢把握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从“政府管理类”向“社会职业化”、从“法治化人才”向“技术型人才”、从“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型的趋势,将“主体融合、学科专业融合、课程类型融合、教学过程融合、学习方式融合”的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嵌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打造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位一体”的资源汇聚新模式,实现了学校与政府、行业及企业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平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融合,有效推进“学校专业、企业实业、学生就业、行业创业”四业对接,提高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达成度。
自2018年以来,学校已招生六届法学(知识产权方向)本科学生289人,培养了一批“亲产业”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知识产权执业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思路新、视野宽、能力强、上手快”,满意度达98%以上。
学校知识产权师资基础坚实,有教师20余人,其中5人获批市级知识产权领军或骨干人才,具有律师、专利代理人等实务技能的专家占比近60%,10项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7项决策咨询成果获得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坚持服务地方发展,打响品牌,拥有十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十堰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十堰市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等6个知识产权“教科研用”平台,与45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校外知识产权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学校还先后与十堰市郧阳区、茅箭区、张湾区、房县签订了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行业行”“知识产权区县行”“知识产权园区行”“知识产权企业行”“知识产权校园行”五大主题培训活动,累计承办120余场次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培养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才2万人次,推动高质量专利转移转化200余件。
“当前,学校正在筹建‘湖北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研究院’,构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科研与社会服务‘一院四中心’综合性平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专利运营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拟为汽车创新主体提供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咨询,研究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情报,传播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为湖北省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知识产权智慧和力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元好说道。
对于知识产权学院未来发展,董文波表示,“要将学院打造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学院、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示范基地、鄂西北地区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及十堰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服务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