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情书
刘甫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若干年前的中学语文里,林觉民的《与妻书》这段写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深夜的文字令我震撼、令我揪心、令我如此深刻。今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辛亥百年图片展。当一幅巨大的由陈铿先生创作的油画《黄花祭》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震撼被再次点燃,我的视线穿过想象的时空,与眼前的这幅画面交相叠映。
林觉民,福建福州人,中国留日学生,被敌人都誉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的一介书生。陈意映,林妻,一个知书识礼的家庭妇女。
公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夜,广州的清两广总督衙门,枪声大作,火光冲天,碧血横飞。二十四岁的林觉民以及百余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幕惊天动地的悲壮。而在福州的一个月色融融的冬夜,窗前的腊梅透出斑斑月影,有一对恋人并肩携手、低低切切。这种场景我也曾经历过,相信千千万万的恋人都曾经历过。而我认为,有着为革命献身的的血性、同时又柔情似水的林觉民的情与爱却是多么深远、多么博大呵!他何尝不也留恋花前月下?可他又不得不离开花前月下,因为他觉得,他所享受的只是小爱;而千千万万民众的幸福才是大爱。因此,他不惜以牺牲自身之小爱来换取天下人之大爱。这样的情怀、如此的取舍,每每沾惹上这篇文字,我的泪便和这些文字融为一体。
一九一一年农历辛亥年,正在日本留学的林觉民毅然回国,和一批革命志士一道奔赴广州,用他那清瘦文弱的身躯拿起武器,消没于疆场的烟尘中。其妻陈意映,在其牺牲后秉其遗志,全心抚孤,也于两年后不幸离世。我不敢断言他们是世上最伟大的爱人,但我一定相信,在那个生离死别的夜晚,林留给其妻的绝笔,绝对堪称“史上第一情书”。壮哉觉民!美哉觉民!
一百年过去了,《与妻书》的文字在我内心深处不曾褪色,那段写在手帕上的斑斑血痕和泪痕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站在陈铿先生的画作前,叠映在遗书前面的是一年青妻子的形象,和她看到《与妻书》时那悲痛欲绝、欲哭无泪的神情。画面采用黑白与彩色相间及撕裂的效果增加了时间的沉淀与悲剧效果。其实,撕裂的只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和一段撕心裂肺的情感,但仁人志士追求理想、舍身取义的精神与信念将永存在民族的血脉里。愿林觉民与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幸福恩爱、再成眷属!
黄花瓣,飘落成花瓣雨,飘落成烈士爱的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