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23-09-16 20:24:59

架桥机正在架梁。
编者按:
9月25日,沪渝蓉高铁(简称“沿江高铁”)将迎来开工建设两周年。两年来,铁龙飞越江河、穿山越隧,加速沿江延展。9月2日至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出发,沿着武汉至宜昌段,循着建设者们的足迹,走进施工现场,看日新月异的工程进展,与城市管理者、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对话,倾听他们对高铁建设的感言感受。为呈现上述采访成果,本报从今日起特推出“沿江高铁开工两周年·一线踏访见闻”专栏,生动展现铁龙穿山越隧的艰辛以及给沿途县市发展带来的崭新机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周祁煜
9月2日上午,开上小汽车,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尚未铺轨的铁路高架桥上,30多公里的桥面向前延展,视野所及,满是荷塘、稻田。
这里,是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站前2标,也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江高铁两周年一线踏访的第一站。
车子行进至汉川市与应城市的分界处,一台长约50米、重525吨的巨无霸——JQS型900t架桥机正在架梁。婆娑细雨中,中铁四局沪渝蓉高铁武宜段2标项目党总支书记徐华指着远处的荷塘,熟练地向记者介绍,“2标41.3公里,有28.7公里都是这样的水塘沟壑!”
眼前的景象:四周农田完好、荷塘丰茂,并无明显的破坏。记者不禁问道:“你们是怎么做到越过池塘,不留痕迹的?”
2021年8月,中铁四局一公司的400多名建设者从合肥来到鱼蟹之乡——湖北省汉川市,当时正值荷花盛开。“非常好的自然环境!不能因为建高铁就破坏了!”徐华坚定地说。
汉川,省辖县级市,由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河湖纵横、水网密布,境内有沪汉蓉铁路经过,坐动车东抵上海约需6小时,西至成都约需9小时。沿江高铁开通后,旅行时间将至少压缩一半。
“对于汉川来说,搭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快车,有利于汉川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以后3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上海,这对我们招商引资非常有利。”汉川市铁路办主任龚潭昆笑着说。
征地拆迁,历来被视为“天下第一难沟通的事”。
回忆起项目起步阶段,同车的项目经理刘敉密感慨:“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工程就不可能推进得这么快!”
28.7公里的水塘沟壑征地涉及汉川市汈东、刘家隔、韩集、新堰4个街镇乡50户老百姓。
水塘养鱼养蟹,是这50户老百姓的生计,也是命根子。毁掉了鱼塘,就等于毁掉了生计。“基本上,你去了,人家就是闭门不见,不愿意跟你谈,让你把线路改到别处去。”刘敉密说,单纯征地比征房难,因为征房可以改善老百姓生活,但是征地不仅影响生计,而且赔偿款不多,因此很多村民不愿意配合。
“我家一共5口人,有近5亩的鱼塘。因为沿江高铁的修建,我家的鱼塘被征用了1.5亩,原本的一个大塘,现在被分成了两个小塘。”说起拆迁,汉川市汈东街道办事处新乐村的村民方维虽有不舍,但经过工作人员20多次上门劝解,最终他明白让出来的土地可以惠及6亿老百姓,便利汉川整个城市的出行,能够为汉川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2标。
除了做通方维的工作,他还主动当起了讲解员,说服同村居民一起配合。“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徐华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项目部和村委会班子一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产生的损失照价赔偿,对于困难家庭加大补助力度。通过半年的努力,50户拆迁顺利完成。
拿到用地许可后,中铁四局的建设者们采用俗称“船挖”的水陆挖掘机作业。“船挖就是挖掘机浮在水塘表面,”刘敉密说,为了不影响施工红线旁边的水塘,项目部特意为周边的鱼塘搭上密布网,防止淤泥挖掘、砂石回填过程中对周边水塘产生污染。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接续奋战,30余台挖掘机完成淤泥清洗25.58万立方米,回填各类灰土、改良土2.65万立方米,为后续便道施工以及钻孔桩能够稳稳立在水塘沟壑中奠定了基础。
“挖出去的淤泥,运走以后也会堆成山坡再复绿。”一旁的项目副总工赵万兴补充说,弃土倾倒至专门区域,逐渐堆成一座10米高的山坡,然后再对弃土表面恢复植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长满植被的小山头。
“虽然这样做增加了成本,但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清澈的水塘。”刘敉密说。
“28.7公里的水塘上,我们打了1200根桩基。”刘敉密介绍,截至目前,2标累计完成产值24.4亿元,占合同总造价的75%,标段内的制梁已经全部完成,架梁正逐步进入尾声,下一步将展开铺轨等工作。
在从施工现场返回项目部的途中,徐华特地向记者介绍了位于汉川市刘家隔镇的跨民乐渠桥梁。他说,为了不影响渠道周边的生态,四局创新设计生产出国内首个悬臂智慧造桥机,让桥梁主跨“一跨过河”,不侵占河道,不影响良田。
蛙鸣稻田,鱼翔浅底。建设者们用实干兑现了“来时绿水青山,走时仍是青山绿水”的承诺,生动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