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城苏剑 于 2023-10-1 09:17 编辑
阅读陈本豪老师的新作《居室说画》,分享作者“一幅《宁静水湾》,不觉使我们一同醉于淡墨幽香的山水间。忽儿,耳边似乎荡来呼呼的竹声,似箫、似笛、似顽童口中一片竹叶吹皱了黎明的静寂。”的感受。
嫂夫人轻轻地将画轴打开,室间便漾出一处静谧安详的水寨。几间老屋古朴而典雅,一艘篷船悠然地向岸边划近。弯弯的流水,蒙蒙的天际,若闲时得来这处老屋面水而居,梳理凌乱的思绪,安妥受伤的心情,定然美得让人落泪。远飞的大雁落下一串串雨打残荷般的混响,料峭的春寒去了,乳燕衔来花开的阳春,我一时陶醉于这方艺术的妙境。
竹青兄邀我观画,一幅《宁静水湾》,不觉使我们一同醉于淡墨幽香的山水间。忽儿,耳边似乎荡来呼呼的竹声,似箫、似笛、似顽童口中一片竹叶吹皱了黎明的静寂。循声而去,只见一丛青竹奔来,它弯成风的形状,阵阵清流飘过河湾,飘进山居小屋的木窗,一团隽永,几许空灵。身边有竹,伴竹青为友,画中有竹,舞青竹弄风,青由竹而至,竹为青而生,景物相映,妙趣横生,令人兴致雅然。竹青--青竹,青竹--竹青,我反复吟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时此景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如此神妙的一幅山水,作者绝不为山水而写山水。画中无山,也不见屋中炊烟升起;蒙蒙的天空没有阳光,也无雨滴,只有孤途飘泊的篷船与艄翁,在水波里遥想温柔的彼岸。
大雁不是任意遨游天宇的海鸥,它是一群以山水为伴的精灵;竹不喜生河泽,它爱作山的脚注。画中显然不是一处静谧的海港,也不是温柔的河湾,只有山川才是它温情缠绵的源流。几间老屋高低渐次而列,蛰伏着山的脊骨,山影却又被神化于屋后的画外。山是水的依托,水是山的期待,水带着大山的故事去向海洋诉说,千山万岭也难断水流入海的梦,一旦激动了,她将自己打造成团团雾气,万里云飞,能不海洋么?
篷船、艄公,更是画中点睛之笔。汪汪清泉汇聚水湾而千年奔流,歌声拍岸,波光映日,雨滴敲碎的水纹,都是生命之船的载体。艄翁背着希望而出,载着收获而归,用双臂和热血,把岁月的沧桑摇成一页页桨下浪花,把生活的欢乐与忧愁,尽情地写进诗意盎然的水湾。
多少轮金辉曾照耀着这片《宁静水湾》,多少风霜雨雪使季节变换与飘零,生命在痛苦中欢乐地诞生,幸福在废墟上开出悲壮的花朵,只为这一代代沿袭的香火,只为这一湾永不枯竭的水流。每当黎明初醒的时刻,看隔岸晓竹生寒烟;在暮色即沉的黄昏,看天边红云托孤月;多少兴衰成败,几度残壁孤灯,却依然是春来草绿,生命如歌 。
国画,那泼面深沉的墨迹,比艳丽更泊近灵魂。是炎黄的骄子,把乌发和眼球的神光浸透于宣纸,孕育了雅淡与高远境界上的神奇,创造了为世界注目而让华夏子孙引以为骄傲的墨迹文明。竹青兄说,这幅《宁静水湾》出自名家之手,我却为画意所感叹,只想用心去亲吻那神圣的画魂。画中以虚寓实,以实补虚,虚实相映,情理相通,景与物,情与歌,一切妙在写意。我一任思意在画中游移,豪兴一发如万里草原奔马,温情一至如曦露中摘花,如不幸被画意俘虏,那将是一次难得的灵魂出浴。
千万次绚烂的阳光,照耀着千万个日子,荡出水湾千万层波光,而生命却在执意地随着这湾湾水流,在阳光的意义中衰老和迷失,又以接力的方程,一天天地走向永生。在大自然面前,假如我们能放弃对童年的背叛,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让精神明亮,让日光清澈,我们就能对世界拥有不断的发现,就能从最平凡的物事中,注视到被我们常日模糊的神奇与美丽,去触摸生命发热的爱,真正走近这处《宁静水湾》。
▲陈本豪,男,1953年生,中作协会员,民间音乐人。作品尤以散文为主,母亲系列及多篇散文,曾入编《读者十年精华文丛》 ,《散文海外版》 ,《长江文艺六十年·散文卷》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等多部中外名家经典汇编。《长尾巴的小姑娘》荣获“2002年《中国作家》小说类二等奖”。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其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