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我市召开健康咸宁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咸宁建设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健康咸宁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健康中国、健康湖北”建设,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湖北建设要求,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改善咸宁人居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打造绿色生态
让健康素养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当前,我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平方米;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重要江河(港)、湖泊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这组亮眼的数据是我市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推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交出的“成绩单”。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钟平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全域国土绿化行动和非煤矿山、城市扬尘、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等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健康的生态环境,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良好的市容市貌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
市城管执法委党组成员、市环卫局局长董宏亮介绍,为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我市全方位加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生活垃圾“桶装化”分类收运模式;整合资金1350万元,在市城区建垃圾分类亭1300个,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291个,基本实现市城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同时,健全多元绩效考核机制,做到监管全方位,强化对市场化服务公司的监督考核,倒逼市场化服务公司提高作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开展创建活动
让健康服务持续优化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健康咸宁”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廖晓鸣介绍,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通过对各地各校的全面介入和监控,做好因病缺课的登记记录,做好流行病预防工作;通过每年体检和抽检,科学监测学生常见病情况,评估学生身体健康,做好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在学生健康管理方面多措并举,全力守护青少年学生生命健康。
同时,我市持续优化健康服务,去年推动1/3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4个县市5家医院入选国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成功创建2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此外,我市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特色科室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
倡导全民健身
让健康咸宁落地见效
当前,加强体育运动已成为市民认同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能够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夯实体育强国基础。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袁钧蓝介绍,近年来,各县市区持续推进“一场两馆”建设。其中,崇阳新建游泳馆一座,嘉鱼、赤壁、通山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咸安、通城新体育中心建设也已列入议事日程。
同时,我市不断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6049人,其中国家级指导员9人,一级指导员599人,二级指导员1638人,三级指导员3803人。
今年,我市还积极筹备校、县、市三级青少年主题系列健身活动,目前已举办咸宁市青少年跆拳道、篮球、田径锦标赛以及青少年羽毛球选拔赛和武术套路联赛等,进一步让运动成为全民共识,让全民健身带动健康咸宁建设落地见效。
(记者 丁婉莹 见习记者 汪思敏)